《 水城泉州》(中)

文摘   文学   2024-08-08 07:00   福建  





 “闽南威尼斯



  


         古代时泉州城先子后罗形成繁盛尔后一路向南。《晋江县志》载:年月莫考,周围三里,为四门:东曰行春、西曰肃清、南曰崇阳、北曰泉山。后子城废,泉山门亦废,止存行春、肃清、崇阳三门。《泉州府志》又载:周长二十三里有奇,分别有七个城门:仁风门(东门)、义成门(西门)、德济门(南门)、朝天门(北门)、通淮门(涂门)、临漳门(新门)、通津门(水门),各城门都有水关与护城濠通连。而护城濠对于八卦沟的排水,有着密切关联……是古城最大、流域最大的城市内河总长2250米,西北起自新门水关,东南至涂门水关,线路横亘古城泉州的一条生态排水通道纵贯顺势而成今流淌不息,三面通流,萦回如带。千年的历史变迁赋予它浓重的商业文化底蕴。悠悠水脉,盈盈绿道,石桥相叠。洲渚遥分平野绿,石桥横障晚潮回。可见一斑。早前石阶斜入水,阶上可浣衣濯足,人影漾波光,摇晃三五舟,水清如镜。





闽南威尼斯

   
      “宝马雕车香满路。眼前似乎无关显赫的第九码头,但在一千年前且是风生水起的南关港,作为水陆转运重要枢纽内可沿江进城外可扬帆出海,为海丝物资运送发挥了关键作用。面对大海令人思齐,元人庄弥邵曾叹曰:一城要地,莫盛于南关,四海舶商、诸蕃琛贾。皆是乎集。物资集散,外国的商舶云集,侨居泉州的亚非人数众多,市有生蛮卖象牙,说明摆地摊的都是蕃商居多,户外声声卖紫檀,众多穿街走巷挑担叫卖的香料贩子,其贵重的货物分细色、粗色,细色为珍珠、象牙、龙脑,粗色多为犀角、紫矿、乳香、丁香、檀香、麝香、降真香、胡椒等香药以及神奇的索马里龙涎香。龙涎香曾是一种具有强身保健作用的珍稀之物,是皇帝寝宫中迫切需要的香料,尤其是用于天子求嗣之时。

     
  
南宋时,一位名叫蒲啰辛的大食商人被朝廷授予了官职。这是因为在绍兴六年(1136),蒲啰辛为泉州市舶司带来了30万贯的收入,南宋朝廷肯定了他为泉州乳香贸易所作的贡献。到了乾道三年(1167),在占城(今越南中部)使臣运到泉州的货物中,各色乳香达到了几万千克。泉州人每岁除,家无贫富,燃降真香如燔柴,气味芬芳的香药刺激食欲和防腐之功效,也直接影响着百姓的日常生活,五行八作,三教九流,呼朋引类,趋之若鹜,让人真真切切感觉到宋元生活美学都是岁月的静好。元末明初时,僧人释宗泐在诗中写道:泉南佛国天下少,满城香气楠檀绕。香料风靡刺桐城,至今还流传着南门兜——挤烧包,挤不会过路角头,如今走在城南聚宝街还隐隐地仿佛能够闻到千年的暗香。遗迹可以湮灭记忆流传在俗语里,它充分反映了古港的海外交通贸易达到了高峰,打造出阿拉伯走廊。自由买卖自由交易这种新兴的市民阶层自发地摊经济热潮的形成又与城南的繁华互为因果,打破了古代的规格,人口一下子膨胀了,此地己经不单单是地理的坐标,700多米的淘宝街在历史文献中的字里行间且做了千年的逗留。此举可谓中国最早的世贸活动了。据载,当年侨居泉州外籍商人数以万计便有了市井十洲人之说。由于进出口贸易迅速发展,带动了城市的幡然。北宋皇佑年间(1049~1054),泉州城里人口约八十万,呈现出一幅繁华富庶的景象。




 
      “城枕三峰百堞开,苍溪数曲绕楼台。城绕青山市绕沟,八卦沟上纵横交错,引晋水环绕,乘舟楫上下,小船在沟中荡漾开来。丰盈的内河水生生不息萦绕于房前屋后浸润着记忆。城清水秀鸡犬桑麻,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红砖白墙滕萝绕绕,曲径通幽。亭台楼阁,石桥牌坊,因树影影绰绰而变得朦胧,若隐若现却又因薄雾而湿漉透明。一时间凤凰栖于树,鸾鸟巢于侧,麒麟步于庭,百鸟佃于泽一派祥和。




闽南威尼斯

      每座城市都有故事,而水城泉州的故事,就在神秘浩渺的传说里,就在穿城而过的八卦沟内河中,还在风景秀丽的晋水清山之间,看那小桥流水、古建参差,讲述着八卦沟廿四桥文脉流长。

     岁月深处,水影交叠。水城泉州位于山、河、海之间的特殊地理环境,使得古城的理水工作不仅需要考虑城市排涝,还要解决潮水泛滥和土壤盐渍化等问题。据文献所述,宋代泉州的城池建设活动主要体现在东北罗城的扩展和南部翼城的建造。这一时期的泉州城频繁面临来自海潮倒灌和城市内涝的威胁。

      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别驾赵颐贞开凿晋江沟渠,引水至城下,以通舟楫。唐太和年间(827-835),泉州刺史赵棨在郡郭东南角治理河道,潴泄江水,灌溉田地,民食其利,因此称之为天水淮。两年后,守令丁疎穴城为门,疏通东南城角积水,并将其疏导到江河中,便于舟楫往来,使晋江河运得到以推进,渐趋活跃。

  

    
   
      北宋太平兴国年(976-984),因晋江上源的永春桃溪有险滩碍航,永春知县林滂招募群众一起凿去马甲、山门、滑石、西涵等4道险滩,对该段航道进行整治,以利航运,使永春的船舶可以出东关。

      时间来到宋代,泉州郡守,包括丁竦、叶廷珪和真德秀,纷纷开辟城门,疏浚沟渠,用以排内涝、通潮水。如果八卦沟有记忆,这样的场景它一定不会觉得陌生,历史一直向前,内河上的故事一直持续下来。1230年,游九功沿江筑翼城,以防镇南门外的城市区域受到江水侵犯。

      在泉州,沟、河、涵、渠、江、溪等的意义是不一样的,河、江、溪、沟,大部分是天然形成的地貌,其中沟的流水量应该是最小。而涵、渠,是有人工行为形成的,这里到处都有水在流淌,或横或纵的水系如同织成一张氤氲的梦网,两岸人家于是就在烟波里过着依水而居、枕水入梦的生活,千百年过去依然令人遐想。




      
  
      为有源头活水来。2024516日,因中山南路的提升改造工程,藏在地底下的花桥揭开水城泉州历史一角。花桥慈济宫前的内沟河得以重见天日,原来赠药义诊所的整座建筑都架在旧花桥之上。由此,得以窥见水城发达的水系。北宋时,此地有一石桥横跨濠沟,附近的花农们时常担花来此贩卖,此桥也就称之为花桥,桥边还有一座小亭,故称为花桥亭,而在这里建造的慈济宫就称花桥宫。

       因为泉州中山南路的改造挖开了部分马路,花桥慈济宫前的内沟河得以重见天日,原来赠药义诊所的整座建筑都在架在内沟河上。另据陈垂成先生的泉州城区八卦沟综叙一文,这里是花桥宫沟。从大镇南桥(蓝桥)东侧分支南下越涂门街,又折越中山南路过花桥宫下,抵马坂巷沟出水仙宫口,汇水门城,聚三堡宫下注人破腹沟三堡溪段。这段支沟容积甚大,与大濠差不多,也都是石岸石底,全长427米,至今完好,流水畅通。

      如今在八卦沟保护提升项目全长约3公里,涉及改造面积11.5公顷,工程按照整体规划、保护第一、适度改造、有效开发的建设思路,实施整体性保护、修缮式改造、家园式管理,塑造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活态场景。





【预告】:从这期起,我们将抽选一名第25位点赞幸运微友,奖励由海丝有礼创始人黄振金先生提供的“一帆风顺”个人杯一只(此礼品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博览会暨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艺术海丝展中荣获‘匠造中国’陶艺大赛优秀奖)。






 主编:如意     ‖    执行主编:小微
扫底部二维码            关注“花时间”公众号 
 

 请花点时间点击“在看”有营养的公众号才值得留号!                                                                                                                                





原创不易       打赏安慰

泉州市花时间文创工作室
闽南文化传播、写作培训、制作推广、策划展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