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经历】我的养父养母(九) ‖ 稷山 段连生

文化   2025-01-17 19:09   山西  







纪实文学——


我的养父养母


□  稷山  段连生


     

我和母亲刚到爸那里的第二天,父亲就在供销社那位做饭的阿姨家里给我们找了一间房子住下。

那家姓李,叔叔叫李天祥,精明能干。有个儿子三岁多,叫劲强,活泼可爱。叔叔有个老妈七十多岁,一脸沧桑,瘦骨嶙峋,尖尖脚,裹着腿,她耳不聋,眼不花,还操持家务。阿姨有个妹妹,二十七八岁,军婚未嫁。漂亮贤惠,常常带我出去玩。

我们分开做饭,他们先做,我们后做,他们有好吃的就给我舀一碗端过来,我们这边有好吃的,就给劲强端过去。我们两家和睦相处,客客气气。父亲有时带回来一些麻饼、鸡蛋糕、饼干、糖蛋什么的,也拿过去让他们尝尝。他们有时到镇上或集市上带回来一些吃食拿过来让我们吃。母亲针线活儿好,常常帮他们纳鞋底,缝被子等。总之,两家亲如一家。

我就读的学校叫张贾滩小学,是两个村子合办的,我在五年级插班。

那天父亲领我见了班主任,他叫张学义,三十五六岁的样子。一身蓝制服,帽子也是蓝色的。瘦麻条条,精精干干,平意尽人,和蔼可亲。尽管我是插班生,知道我在这里待不久,但他对我还是特别关心和爱护。课堂上经常提问我,给于表扬和鼓励。认真批改我的作业,指出不正确的地方。课后常常问我和同学们习惯吗?他教的和我们哪里有什么差别?等等。

张老师让我坐在前边第三排靠边的位置上,和一个名叫陈立会的男同学挨着。他家和我居住的不太远,放学一块回,上学一起来。后来我们成了很要好的朋友。

教室条件很简陋,大家坐在各自带来的板凳上,可是两只胳膊却伏在砖台上。尽管如此,同学们还是勤奋学习。

张老师代我们语文课,讲课时风趣幽默。他有时用普通话,有时用陕西话,有时还用山西话……逗得我们哈哈大笑。

在学农课时,张老师带我们走出校门,到田间,去河边,认识麦苗,苞谷,葱,蒜等各种庄稼,蔬菜和青草。识别各种中草药,告诉我们什么草药治什么病。他还把一些草药的叶片夹在书本里,让我们观赏。

那时音乐课,老师教我们唱秦腔样板戏选段,像《智取威虎山》里的“八年前”,“只盼着深山出太阳”。《红灯记》里的“听奶奶说”,“临刑喝妈一碗酒”等等。我们放学的时候,先唱一两段,然后再放学。儿时的记忆深刻,直到现在,我还能唱上几段秦腔样板戏呢。




作者简介:  段连生,男,66岁中共党员 , 稷山县水利局退休职工。曾任水利局办公室主任、水保站长,曾在新闻媒体发表过许多新闻稿件,评为广播电视台模范通讯员。




欢迎投稿 • 汾水文学

长按识别右边二维码

添加主编黄志峰微信



汾水文学
读一段文字,品五味人生。彰时代特色 ,留千古雅韵。文苑撷英 ,人才荟萃。 立足中部,面向全国。 发表散文、诗歌、小说、故事、鸡汤文章、社会新闻。 来稿请附作者简介及近照。感谢广大粉丝读者的不离不弃!大牌文学平台,定会不负众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