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后话元宵
蛇年大吉
元霄节也称上元节或灯节,和春节一样,起始于汉代。是多种文化的大融合,众说纷纭。距今已延续两千多年了,是中国的古老传统文化之一。
东汉明帝时期,明帝听说佛教正月十五有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神的作法。便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点灯敬佛。故传入民间,逐渐成为华夏民族盛大节日。
元霄节赏灯的习俗,起始于汉朝,庆祝活动仅限于正月十五。到了唐代,扩展成三天,宋代又延长至五天。明代延长至十天,达到顶盛。除此之外,家家户户吃元宵,以示团团圆圆,幸福美满。到民国袁世凯登基,忌讳元宵(袁消)二字,故把“元宵”改为“汤圆”。所以,至今“元宵”“汤圆”共用之。
还有一说,汉文帝时期,发生了“平吕事件”。为了纪念这次成功平叛,汉文帝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霄节,确保刘氏江山的稳定。这是较早的版本。
东方朔与元宵姑娘的传说。讲述了汉武帝时期,有个宠臣叫东方朔,善良又风趣。正月十五这天,有个叫元霄的宫女想不开,准备投井自尽。东方朔救了她,并让她和家人团聚。故有了正月十五闹元宵这一说。
道教的“三元”之说。道教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是天地人三官,正月十五是上元节,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主管上元的天官喜乐,要求正月十五要燃灯,以示喜庆。
各种版本五花八门,传说众多,共同构成了这一传统文化元素和内涵,使其成为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重要一环。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是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祝。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共同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
笔者以为,春节突出的是个“过”字,即度过、欢度。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寓意为一年辛苦劳顿,好不容易春节闲了下来。趁过年这几天,好好休息思考思考。走亲访友,共同探讨。总结过去,谋划未来。辞旧迎新,欢度新年。
元霄着眼是个“闹”字,是春节的延续。春节几天已经彻底告别了过去,休息好了,美好未来也谋划好了。美好的蓝图既然已经绘就,这下就该好好的放松心情,美美地释放一下了。大肆庆祝庆祝,热闹热闹。放下过去,以利再干。鼓足士气,宏图再展。红红火火,闹他个天翻地覆。总之:
春节元宵紧相连,
两节起始皆西汉。
春节目的是度过,
祈福纳祥大团圆,
推陈出新谋未来。
辞旧迎新宏图展。
元宵突出就是闹,
蓝图绘就干劲添。
紧盯目标鼓土气
踔厉奋发永向前。
承前启后过新年,
继往开来大发展。
攀登高峰向目标,
春节元宵同心圆。
美好生活共向往,
幸福生活同心愿。
欢迎投稿 • 汾水文学
长按识别右边二维码
添加主编黄志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