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经历】我的养父养母⑩ ‖ 稷山 段连生

文化   2025-02-08 19:09   山西  







纪实文学——


我的养父养母 


□  稷山  段连生


      (十)

1971年冬天,我和妈来到了父亲所在的供销合作社宋村分销店。

父亲给我们找了一处人家,暂时住下。

这家姓贾,叔叔在铁木业社工作,阿姨给爸他们做饭。他们家有四个孩子,两男两女。大男孩17岁,比我大三岁,我把他叫哥。其他一男二女,他们管我叫哥。房里共三间,他们家住两间,一盘炕。我们家住一间,一盘炕。两套灶具,各做各的饭。谁家有好吃的,互相分享。两家合睦相处,客客气气。

村里有个初中,父亲给我联系好了,没几天,我便插班在七年级。班主任姓宋,带语文。他大个子,一口陕西方言,上课风趣幽默,讲课文,穿插故事,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数学老师姓文,文质彬彬,慢条斯理。把枯燥无味的数学题,给学生们讲得津津乐道,有趣有味。我这个性来不爱学习数学的,都有了性趣,一至把父亲用过的盘点表反过来,一道一道地演算着数学题。我在宋村初中插班的那段时间,数学是上几何,那时我确实用心和用功了,每次考试都在班里前几名。文老师多次让我上讲台给同学们解题。从那时起,我对几何有了兴趣。一至于刚上高中的测考,几何题我得了满分。给老师留下了好的印象,在高一数学复习阶段几何考试时,老师让我监考,我感到很荣幸。

母亲勤俭持家,在贾叔家住的那段日子,她让父亲从店里捡一些废纸板和包装箱回来生火。让我放学到田野去拾柴禾,烧火做饭。

差不多每天下午放学后,我都要拿上贾叔家的镢头,背起竹背篓去河滩,沟道拾柴。有时还约上几个同学一起去,一边玩耍,一边拾柴,真的很开心。我们上树掏鸟蛋,下河摸鳝鱼。经常和外村的孩子隔河干仗,对骂……

我拾的柴禾根本烧不完,晒干都积了一个大躲子,供我们和贾叔两家人做饭。贾叔和阿姨直夸我是个好孩子,叫他们家孩子向我学习。我都不好意思。其实,这都是我在老家跟着母亲形成的习惯。

这里的水很浅,吃水是用一个长木杆上的勾子挂上木桶,从井里提上的。我每天都提水,有时贾叔家没水了我也帮着提。隔壁是我同级同学,有时我借桶,我提完水,再给他家提满。

陕西春天雨水多,上学路上,泥泞不堪非常难走。我告诉父亲给我买一双胶鞋,被母亲挡住了,说我正在长脚,害怕时间不长不能穿了,于是就拿出父亲一双棉鞋让我穿上踏泥。我无奈,小人穿大鞋当然不合适,走路非常艰难。我嚷嚷着不穿,可母亲却让我凑合着。同学们叽讽我,不像个挣钱人家的儿子。我在雨天泥泞的上学路上,不知掉了多少泪。当时,我很难理解父母艰苦持家的作风。




作者简介:  段连生,男,66岁中共党员 , 稷山县水利局退休职工。曾任水利局办公室主任、水保站长,曾在新闻媒体发表过许多新闻稿件,评为广播电视台模范通讯员。




欢迎投稿 • 汾水文学

长按识别右边二维码

添加主编黄志峰微信



汾水文学
读一段文字,品五味人生。彰时代特色 ,留千古雅韵。文苑撷英 ,人才荟萃。 立足中部,面向全国。 发表散文、诗歌、小说、故事、鸡汤文章、社会新闻。 来稿请附作者简介及近照。感谢广大粉丝读者的不离不弃!大牌文学平台,定会不负众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