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经历】童年的年货记忆 ‖ 安新明

文化   2025-01-18 19:10   山西  






童年的年货记忆




□  安新明



我出生在1953年,童年是在国家经济困难时期度过的,每每回忆起春节前人们忙忙碌碌地置办年货时,就像老电影一样在脑海中浮现出自已童年置办年货的情景,仍感到历历在目,充满着幸福感,觉到那时的年味真是满满。
       
一过腊八,家里的大人们考虑年货是吃、穿、用,我考虑的年货是,买大炮杖、小鞭,“滴滴金〞和摔炮。
       
60年代初,一进入年关,稷山县城的街上热闹非凡,最红火的莫过于南大街,一条一里长的大街,从天明一直到晚上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各地来参加物资交流大会的微博商家,搭的帆布大棚,晚上不回去就住在里面,还有摆热锅子,煮麻花,打饼子的炉灶,更多的是插空摆摊的小商小贩,一整天都是灶烟袅袅,人声鼎沸,热闹极了。
       
从腊月二十开始,我就操心置办我的年货,老爸那时工资只有34.5元,年年都限定我3元钱买我的年货。
       
选炮和买鞭我全权做主,为了备我的年货,一天转几趟街摊,看那家炮好鞭脆买家多,是黄药子还是黑药子,黄药子是炸药配的,脆又响,黑药子则闷又震,小贩们不时试着放两声,人们朝着炮声奔来。小鞭炮则看包装长短,300头的三毛钱,500头的五毛钱,1000头的买家少,小鞭炮,初一早上放一鞭“”开门炮”,如买的多,就拆开包装,折拆成单个,装在口袋里,用火柴慢慢消耗它。就是这样,观察了好几天,跑遍几十个摊子,才下决心瞅准来置办。一顿子大炮木杖是100个,两寸长,小指头那么粗,用麻绳整整齐各包成个圆顿子,一元钱一顿,下会的时候,便宜个一半毛钱。
  
 “滴滴金”,稷山方言,也叫它“碱木炭”。70后出生人也不多见过的,比筷子还细,有三寸长,用旧时的帐夲纸和细毛纸卷成,里面装的是硝和木炭末,晚上点着后,吊下朵朵金花,霎时好看,朋友相随逛街,点一支还可照明,在家里,用口水把它粘在墙上,坐在那里,就围上来一帮小梢子,大家一齐看。卖“滴滴金”的小贩们在集上收摊时,操着乌黑的双手,点着脏兮兮的票子,滿脸灰土,高兴地露出几颗白牙,感受着一天收获。有次,我还和小伴们相跟,跑到深巷老屋,用铁瓶子盖,去刮砖墙角的老硝花,回来把烧火锅剩的木炭碴子碾成末,自己配着卷“滴滴金”,也成功了。
        
买摔炮,稷山人称:炸弹,就比较简单了,因为,摔炮里面包的硫磺和细小石子,用纸包成节状,有小拇指大小,一包20个,一大包5个小包,两毛钱。只要摔的声音足大,就行,一次买5大包,有钱的买十包八包,摔的时候,药子和石子剧烈磨擦就爆炸开来。走在小伙伴跟前,偷偷地用劲摔一个,“蹦”的一声,他们就抱头鼠窜。也危险,有的小炮里面石子大,炸伤脸和眼的也有。
       
我的年货置办好了,到家里放在炕头连接锅头的热处,防止受潮,放的时候炮声更脆,每天都掀开看看,到了正月初一,穿上新衣新鞋,便开始闹腾了。




作者


简介


安新明,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稷山广播电视局长、总编辑,县经委主任、县商务局长、县经信局长。退休干部,县作协名誉主席,诗联学会名誉会长。曾出版《苜蓿花》、《桑梓情》《平安集》等书。


   汾水文学

    长按二维码添加

      主编黄志峰微信  

  散文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未经许可  禁止转载  侵权必究


无论您漂泊到何处

这里都是

您的灵魂树洞

——汾水文学

长按识别二维码

添加主编黄志峰微信



汾水文学
读一段文字,品五味人生。彰时代特色 ,留千古雅韵。文苑撷英 ,人才荟萃。 立足中部,面向全国。 发表散文、诗歌、小说、故事、鸡汤文章、社会新闻。 来稿请附作者简介及近照。感谢广大粉丝读者的不离不弃!大牌文学平台,定会不负众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