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节思亲 】爸, 女儿怎能不想您 ‖ 王月芳

文化   2025-01-28 07:09   山西  




爸, 女儿怎能不想您

  □  王月芳



这几天不知咋啦,就想吃一碗爸爸曾经做的那蒜泥、黄瓜丝捞面。那嫩绿的细黄瓜丝上放些蒜泥,热点油泼一下,蒜的香味会扑鼻而来,再调上一点酱油和醋,那蒜泥的辛辣,黄瓜丝的甘甜及醋的酸香味儿,足以令人垂涎欲滴。我在一个群里发了一篇夏天发表在《汾水文学》和《运城晚报》上的《爱在喷香的面条里》,李红光老师留言:苦日子过完了,父亲老了。好日子开始了,父亲不在了。看到李老师写的这话,我接着写出:现在过年时,再也看不到爸爸出来迎接我啦。
我的泪水夺眶而出。
我泣不成声地低声哼唱:“我牵我爸爸那双冰冷的手,泪水溢满我的双目,我拚命地哭着喊着,爸爸您别走,您这一走就是永远到永久……”

我哽咽,泪流满面,唱不下去了。

往事不堪回首,暮然回首,满是心酸……

小时候,我从爸的照片中能看得出来,爸年轻时,留着乌黑的小分头,浓眉大眼,英俊帅气。可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硬是把他历练成了个小老头似的样子。

爸爸一年里,除了在生产队里干活,农闲时,上山拉石头、吃的是冰冷的玉米面馍,干的是最苦最累的活。用小平车给县里搞建筑的单位起早贪黑送砖。在家里每年养两头猪,羊,少量的鸡和小兔子。

那时候,我们从吃到穿都很差。既使在过年时,也吃不上什么美味佳肴。

有空时,爸会从地里拉回一些粗大的枣树根放在窗户前院子里的土地上,爸前腿弯曲,用脚踩紧树根后边,后脚稍微展一点,踏在地面上,挥起双臂,左右手一高一低抓紧一把大蹶头,举过头顶老高处,双目瞅准树根,“啪、啪、啪”地劈开了。
在一片一片的枣树柴堆积起来时,只见树根下刨出了一大块土坑,土坑里溅满了碎柴片儿。爸爸干得汗流浃背!

不管爸爸费多大的劲儿,只为在做饭时这枣树柴耐烧些。

爸爸在南街汽车站当装卸工时,常常是头上带个帽子,身上披着一大块粗布,将布顶两边系在胸前,尽管灰头土脸,却在夏天我去给爸送饭时,爸从口袋里掏出5分钱,递到我手里说:“月芳,给你5分钱,到了街上买根冰棍吃!”。爸爸说着,那挂着汗珠的脸颊笑容满面。我那时是年少不知愁滋味,接过爸给的5分钱,甩着两条乌黑的头辫儿向街上跑去。

我上学后,爸爸见我酷爱学习,他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在那个年代,大家都不好过,爸爸省吃俭用,拉土打胡墼,做泥墼子(盘土炕用),终于使我们住上了三间宽敞明亮的土木结构的新房子。

后来,在家里失火之后,父母重新把房子翻盖成二层楼房,又盖起了东房、西房、南房及门楼。

我家从住房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改变,并且,在吃穿上也好了许多。

每年一到了正月初二这天,是出嫁女儿们回娘家的日子。爸爸都会早早地站在街口的门楼那时大红灯笼下,目不转睛地朝我回家的路上望着。

有一年正月初二,天快亮时,天空飞起了雪花,而且越下越大。

我刚拐过大街口,老远就看见爸爸站在那儿,他搓着手,来回走动着。爸见我们来了,乐呵呵地对我说:“快回家,快回家!”

我说:“(dia一一丶爸的意思,这么冷的天,你咋出来了。”
爸说:“不冷,不冷!”

我知道爸爸盼女心切,早已忘却了寒冷!

后来,我们都用上了手机,爸爸自然也有了手机,这下联系更方便了。

到了正月初二我回家的日子时,爸爸总要先给我打电话,吩咐我们早早去!

等爸从电话听到我说,会早早去的。

他笑着朗声说:“好嘞!”

当我们去了后,妈妈已做好了几盘子美味可口的素肉菜。

妈把马连、烧豆腐、豆腐、丸子、白菜、粉条、海带装进火锅里,又将切好的肉片铺在火锅最顶层。爸爸将火锅端到院子里的窗台上,在火锅里的小炉盘上放几小块木炭,燃着后,爸手里拿个小扇子,呼呼地搧了起来,不一会儿,红红的火苗夹着木炭的火星顺着火锅中间出火口蹿了出来,一闪火锅盖边冒出了热气,香味溢了出来,在院子里荡漾。

在我们全家围坐在一起,吃着香喷喷的年饭时,电视里春节晚会里唱着《常回家看看》,“抽点时间,找点空闲,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带上笑容,带上祝愿,倍同爱人常回家看看。妈妈准备了些唠叨,爸爸准备了一桌好饭,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跟爸爸谈谈…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总操心就图个团团圆圆。…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奔个平平安安!”

看到一家人整整齐齐,父母的脸上比那春天的花儿美艳。

吃过午饭后,我们坐在爸爸身边和他聊天。

爸爸说的最多的还是感慨如今的好日子。

我本以为这样的日子会天长地久,总觉得来日方长。却忘了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

四年前,随着爸爸的离去,只留下无尽的回忆与思念!

爸,又快到了一年的春节,您的月芳怎能不想您!




未经许可  禁止转载  侵权必究


作者简介——

王月芳,生于1966年,稷山县下柏村东窑。从小酷爱读书写作,钻研周易学三十多年。运城市作家协会会员,稷山县作协理事。在省市报发表作品数篇,在《汾水文学》、《稷人说稷》、《后稷文苑》、《山西作家文苑》等新媒体平台发布作品数百篇。




《汾水文学》

长按二维码

添加主编黄志峰微信



汾水文学
读一段文字,品五味人生。彰时代特色 ,留千古雅韵。文苑撷英 ,人才荟萃。 立足中部,面向全国。 发表散文、诗歌、小说、故事、鸡汤文章、社会新闻。 来稿请附作者简介及近照。感谢广大粉丝读者的不离不弃!大牌文学平台,定会不负众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