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陆赟豪/苟健团队Nat. Commun.: 铋单层中孤对激活铁电性和稳定带电畴壁

学术   2024-11-24 08:02   江西  
第一性原理计算解决50年悬而未决难题:半导体中铜为何扩散更快?

来自公众号:FUTURE远见
本文以传播知识为目的,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FUTURE | 远见 闵青云 选编

2024年9月27日,Nat. Commun.在线发表了浙江大学陆赟豪教授和苟健研究员课题组的研究论文,题目为《Lone-pair activated ferroelectricity and stable charged domain wall in Bi monolayer》,论文的第一作者为Shulin Zhong。




通常,铁电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组成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相比之下,由于单质晶胞中的原子是相同的,有序的电偶极甚至铁电极化似乎很难自发形成。首次在单元素材料,即二维As、Sb和Bi中预测了铁电性。最近对高质量Bi单层的实验证实了这一预测。此外,还预测了超薄元素Va族(P、As、Sb和Bi)纳米管阵列的面外和面内铁电性共存。元素单层铁电性的起源通常被认为是亚晶格之间的电荷转移,这在pz轨道上产生孤对,并导致面内极化的褶皱极性结构。然而,孤对的形成机制和Va族元素之间不同褶皱高度的来源仍不清楚。


在此研究中,作者阐明了这一奇特现象的起源。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和非接触原子力显微镜(nc-AFM)测量,研究发现孤对和空反键轨道之间的耦合激活了Va族单元素单层中的铁电性,这也决定了稳定180° c-DWs的形成。DWs的静电能通常是主要的贡献,但在Bi单层中并不重要。相反,这里的DW能量是由局域应变能主导的。由于其孤对感应铁电的特殊性质,研究发现180° c-DWs实际上具有最低的应变能成本,因此它们本质上是这些元素铁电体(单层Sb、Bi)中最稳定的DWs构型。这解释了实验中观察到它们的受欢迎程度。基于这一认识,预测约1%的小压缩应变可以将最稳定的DW类型从180° c-DWs改变为90°非带电畴壁(n-DWs)。计算出DWs周围的应变图也与nc-AFM测量结果很好地匹配。这项研究工作揭示了本征c-DWs的形成机制,这可能对DWs设计和器件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图1 单元素单层的轨道相互作用


图2 DWs的静电能和应变能


图3 180° DW的轨道相互作用


图4 DWs的应变应用



论文链接

Zhong, S., Zhang, X., Gou, J. et al. Lone-pair activated ferroelectricity and stable charged domain wall in Bi monolayer. Nat. Commun., 2024, 15, 8322.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4-52643-5



其他相关文献

[1] Gou, J., Bai, H., Zhang, X. et al. Two-dimensional ferroelectricity in a single-element bismuth monolayer. Nature, 2023, 617, 67–72.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3-05848-5

[2] Xiao, C., Wang, F., Yang, S. et al. Elemental ferroelectricity and antiferroelectricity in Group-V monolayer. Adv. Funct. Mater., 2018, 28, 1707383. https://doi.org/10.1002/adfm.201707383

计算材料学
计算材料学科研论坛,欢迎新手、专家、大师以及业余爱好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