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第一册新教材 | 期末专题复习+论述题+方法示例

文化   2024-12-27 05:27   山东  
怎样高效的学习历史呢,可以从搭建历史知识框架,读懂历史课本,理解并运用七大史观这3个方面展开。


一.搭建历史知识框架

1.搭建思路

整本书框架→单元框架

2.步骤

①整本书框架

从目录入手,把课本做一个框架图(思维导图),重点内容要熟悉(即便不刻意背,也要知道个八九不离十)。这样做是为了梳理思路、掌握全局。

②单元框架

每个单元学完,都要做框架图(思维导图)。框架图一定要在认真阅读完教材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思考去做,这一步,是要有具体内容、具体知识点的。真正有用的并非是框架图本身,而是这张图背后的结构化思维、通过深度思考形成的知识体系。

二.读懂历史课本

掌握历史基础知识,明白各阶段的历史特征(注意分类: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特征。或者各阶段大事年表。可根据自己学习习惯进行分类整理)

1.掌握结构

前言、目录、正文、注释、地图、课后练习题、思考题,每课穿插的小疑问。课本是一切的基础,要反反复复阅读课本,然后,重点内容背过。

2.掌握原则

任何历史事件,课本里进行描述的脉络都是“五步走”,即:

背景(原因)—过程(发展)—结果—影响—评价

所以,要形成的历史思维模式,都从这五个角度去思考储备学习,锻炼思考能力和迁移能力。

一些历史题型对应的专业术语表达都能从教材中学到,比如:

原因------对应背景原因题

过程------对应一些概括题(措施/观点/对比/特点)

影响------对应影响意义题

评价------对应评价/启示题

3.必背内容

一是时间轴,二是阶段性。重要的是总结、提炼、归纳,这也是思维的训练。

一段文字,必须要先分层、再标记、理解背。先分层,也就是说这段文字表达了几层意思,一般是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背景(原因)—过程(发展)—结果—影响—评价;

第二种情况: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关系。

再标记,也就是标记序号、关键词(整句话的提炼),方便记忆。理解背,历史就是两个方面:时代的客观和人的主观。一个历史事件,一段历史背景,要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去考虑、去理解、去联系,慢慢织成一张网,而不是死记硬背。

当你的学习深入到一定层次时,课本、笔记本、大事年表等等之类的东西就已经不是背的了,而是像字典一样用来偶尔查一下的。

三.理解并运用七大史观

全球史观、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唯物史观、生态史观、革命史观。通过学习形成自己的历史知识框架和历史学科思维(可借助思维导图、表格式知识图标、历史时间轴)。

半亩书房
如果旅行是一本书,那么走到哪里都是阅读;如果阅读是一段旅程,那么,就从一本书出发吧,因为除了愛情,沒有事情像阅读这样让我们觉得,迟來的开始,也可以如此美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