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in rot:有病治病,他们的大脑快腐烂了,得治

文化   2024-12-18 05:51   山东  

     

Oxford University Press(牛津大学出版社),近日公布了2024年度词汇:Brain rot。

Brain rot,直译是“大脑腐烂”。

“Brain Rot”这个词最早出现在一本书里——《瓦尔登湖》。

1854年,梭罗在《瓦尔登湖》中首次提出了“Brain Rot”一词,其原句是:

"While England endeavours to cure the potato rot, will not any endeavour to cure the brain-rot – which prevails so much more widely and fatally?"

“英格兰正在竭力治愈马铃薯的腐烂病,而更广泛、更致命的大脑腐烂病,就不该治吗?”

梭罗说的是他那个年代的社会只知贬低复杂、晦涩的思想,而偏爱简单易懂的理论,这导致人们不再追求精神和智力的崇高。

170年后的今天,所谓“人工智能”的大数据算法把“恒河沙数”量级的低质量内容精准的推送,人们大量浏览低质量网络内容,不间断地刷各种垃圾视频使大脑变弱变腐。这不正是梭罗说的“人们不再追求精神和智力的崇高”吗?

“Brain Rot”,中文里有很多骂人的词意思与之接近:“脑残”“弱智”“猪脑子”“白痴”等等。

最接近的应该是“脑残”了吧。

牛津大学出版社认为,“大脑腐烂”是指“一个人精神或智力状态的衰退”,与过度投入于某种无价值或不具挑战性的工作特别是沉迷网络有关。

意思是指一个人精神或智力状态的恶化或退化,特指由于过度浏览那些无聊或低质量的内容(尤指现在的网络内容包括短视频等)而出现的状态。

除了今天的网络垃圾使170多年前梭罗在《瓦尔登湖》批评的“精神退化”现象更为加剧。

还有那些形式主义的工作,更加剧了“Brain Rot”“大脑腐烂”。

那些没完没了的自查报告,各种图表、数据密密麻麻,实际上真正有用的信息没多少。为了凑字数、满足格式要求,花费大量时间在排版和修饰上,这难道不是一种“Brain Rot”的工作?

那些频繁的无意义的检查和评估督导,为了迎接一次检查,上上下下提前几周就开始准备各种材料,明明平时工作都在正常进行,可就是得为了应付检查准备一堆证明你“工作了”的材料,而且检查的标准还常常模糊不清,让人摸不着头脑,有就行,好不好无所谓。这不是“Brain Rot”又是什么呢?

还有建立各种台帐资料,每次检查,都要查看近百种工作方案,工作总结,会议纪录,精准台帐,工作记录,一打印一大堆,事后只能卖废纸……

这些“无效”的“Brain Rot”的工作,不仅浪费了时间和精力,还消磨了工作的热情和创造力。

那些“Brain Rot”的叫“上级”的人真的是“Brain Rot”了……

之所以选“Brain Rot”作为年度词汇,牛津官方的解释是这样:

“我们的专家注意到,‘Brain Rot’今年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从2023年到2024年,该词的使用频率增加了230%。”

“在2024年,‘Brain Rot’隐含的意思是这样:社交媒体和网络充斥着低质量、低价值的内容,而观看这类内容会对个体和社会造成负面影响。‘Brain Rot’既是这种情形出现的原因,也是结果。”

这话说得比较客气,直接说就是:只有“Brain Rot”才会去天天刷那些低质量的内容,刷多了那些低质量的内容,正常人也会变“Brain Rot”的.......

尽管许多人是因为生活中意义感缺失,感到无聊或迷茫,希望通过不费力的上网行为来转移注意力,打发时间。

但“Brain Rot”时间长了,就真“Brain Rot”了。

所以“Brain Rot”“既是原因又是结果”。

有病治病,他们的大脑快腐烂了,得治。

半亩书房
如果旅行是一本书,那么走到哪里都是阅读;如果阅读是一段旅程,那么,就从一本书出发吧,因为除了愛情,沒有事情像阅读这样让我们觉得,迟來的开始,也可以如此美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