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歷史考試題型之“創作題”:對我們的課堂教學有一定的啟發

文化   2025-01-05 06:00   山东  

历史课的内容设置和上课的方式不应该总是按照一条单纯的时间线来设计,更应该强调方法论、史观,以及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除了背诵一些基本的史实,还要更多的把历史上的一些人物、事件等根据主题串联起来,让孩子们在横向和纵向中加以对比,以此锻炼孩子的思维和历史观。


通过历史学习,思考历史人物的行为动机,判断历史对未来的影响,学习对历史进行辩证的思考。

香港歷史考試有一種題型是“創作題”,對我們的課堂教學有一定的啟發。


甲. 革命的時代

1. 你是美國革命或法國大革命時期的一位革命家。試設計一個顯示革命精神的標記。

2. 試設計一張美國革命或法國大革命的海報,以宣揚革命意識及游說人們加入。

*提示:教師可展示一、兩張「樣本海報」,如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號召入伍的海報,供學生參考。

我希望自己是个男人,加入海军

在这幅海报中,创作者借用女性的口吻说:我希望自己是个男人,这样就能加入海军了。潜台词就是:女性尚且想保家卫国,男人们呢?

乙. 機器時代的生活

1.下圖為一八四零年代工人在紡織廠工作的情景。至十九世紀末,工人的工作情況開始漸受關注。你是其中一位關注工人福利的工廠東主,請在圖中加上可以改善工人工作情況的設施。

2. 現在是工業革命年代。考慮當時人們的所需並設計一種可以大量生產給人們使用的產品。


丙. 東西方的接觸

1. 你是十六世紀時的一位魔術師,你經常用超自然力量創造各種物件幫助他人。一些西班牙海員希望你能為他們尋找新航路的旅程提供幫助。試為他們設計三種珍品,好讓他們的航程能夠安全及成功。並請解釋各種珍品的用途。(提示:考慮他們的需要及他們在船上和陸上可能遇到的危險。)

1. 假設你是鴉片戰爭前夕一位主張禁煙的清朝官員。試草擬一道諭示警告國民不要吸食鴉片。

香港历史课学生用的“工作纸”

关于课堂上的“工作纸”,李海林在《美国中小学课堂观察—一位教育学教授的笔记》一书中有过专门的论述:从“一张纸”看美国中小学教师的课程执行力。

教师的教学设计,主要通过“一张纸”加以呈现,课程实施的主要载体是“一张纸”,这张纸类似当前的导学提纲,其中包含学习目标和内容清单、过程性练习、对学习活动的设计和要求、教学事件设计四种类型。

这张纸实在是太不平凡了!从教师这个角度来说,靠这张纸,教师把自己的教学意图、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方法设计、要用到的资源,等等,都以“学生活动设计”这样一个形式包含在里面。这里有对课程的理解,有对学生的期望,有对学生可能的反应的预测,有对学生学习心理的预期,也有自己坚守的教学理念。从学生这个角度来说,这张纸回答了四个最关键的问题:学生学什么?用什么学?怎么学?学得怎么样?这四个问题,都用这张纸回答了,而且回答得最实在,最具体,最简便。这张纸包含了两个转换,一是实现了从课程到教学的转换,二是实现了从教学到学习的转换。

中国的课堂教学缺的并不是“这张纸”,我们有“学案”,真正缺的是这张纸背后的东西。

半亩书房
如果旅行是一本书,那么走到哪里都是阅读;如果阅读是一段旅程,那么,就从一本书出发吧,因为除了愛情,沒有事情像阅读这样让我们觉得,迟來的开始,也可以如此美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