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燥清热治疗牙周炎

健康   2024-10-03 11:30   陕西  

孙某,女性,47岁。

【病史】


患者牙龈肿痛且出血已经半载,以左侧为重,甚则颌下淋巴结肿痛,影响进食。口渴喜冷饮,胸膈烦热,性躁易怒,便秘溲赤。在某医院口腔科诊断为“牙周炎”。西药抗菌,内服外治均无显效。生气致怒、饮酒辛辣、吸烟过频,发作加重。改服中药而来院门诊。


【检查】


苔薄黄,舌质红,脉弦数。体温36.9℃。左颌下淋巴结肿痛,牙龈红肿。血压130/80mmHg。


【辨证】


《灵枢·脉度》云:“心气通于舌,脾气通于口。”上中二焦邪热亢盛,胸膈烦热,心火上炎,胃津受灼,胃经环口入齿,而生龈肿衄血之苦。上焦气热烁津则渴喜冷饮,燥热内结,见便干尿赤。验舌诊脉均见火热征象。脉症参合,病位在心胃,邪热亢盛之患。


【诊断】


中医诊断为龈肿衄血,上中二焦,邪热亢盛证。西医诊断为牙周炎。


【治法】


清上泄下,泻火通便,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凉膈散”加减。


【处方】


栀子10g,黄芩10g,薄荷10g,淡竹叶10g,连翘10g,制大黄10g,升麻5g,川牛膝15g,牡丹皮10g,白菊10g,草决明30g,车前草30g。


【结果】


上方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7剂,腑行得畅,尿量增多,烦热减轻,齿衄已止,龈肿也缓,唯口渴不解。随两便分利,邪热渐泄,但胃火仍盛,守法增清胃之品,合“白虎汤”方意,上方加生石膏30g,知母10g,生薏苡仁10g,再进7剂,口渴明显缓解,龈肿基本解除,饮食大增,苔薄黄,脉弦细。上中二焦邪热已清,守法巩固,嘱上方每晚服1煎,未再复诊。


【按语】


胸膈烦热,治宜上清下泄,故名“凉膈”,上清者栀子、连翘、薄荷、黄芩、白菊、牡丹皮之类,清心、胃、肝之火。下泄者分利两便,原方硝黄太峻,改投草决明30g润肠通便,配以制大黄,不在苦寒攻下,意在泄热排邪。车前草既清又泄,助竹叶之泄,使邪热清而泄之,两者润肠利尿,是重要辅佐药。方内以小量升麻,大量川牛膝,升清降浊,调节升降气机,是上清下泄的有效辅助。复诊时,胃火仍盛,渴饮不除,佐入“白虎汤”,增强清胃之力而收效。凡三焦实火,湿热内壅诸证,上清下泄是有效治法。唯用于湿热时要处理好清和燥的关系,应清而不凉,防其苦寒太过,留恋湿邪;燥而不温,防其温燥太甚,助其火邪。



解读

牙周炎主要是由局部因素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炎症,如龈炎未能及时治疗,炎症可由牙龈向深层扩散到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而发展为牙周炎,常见的症状有牙龈出血、口臭、牙周溢脓、牙齿松动等。属中医“牙宣”范畴。

01
分清虚实

一是患病年限。患者47岁,牙龈肿痛且出血已经半载。


二是发病原因。生气致怒、饮酒辛辣、吸烟过频,可致发作加重。


三是临床症状。牙龈肿痛以左侧为重,甚则颌下淋巴结肿痛,影响进食,口渴喜冷饮,胸膈烦热,性躁易怒,便秘溲赤。


四是舌苔脉象。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五是临床检查。左颌下淋巴结肿痛,牙龈红肿。综合分析,本案应辨为实证。

02
辨证选方

《灵枢·脉度》云:“心气通于舌,脾气通于口。”胃经环口入齿,上中二焦邪热亢盛,胸膈烦热,心火上炎,胃津受灼,伤及脉络而生龈肿衄血之苦;火热烁津则渴喜冷饮,燥热内结,见便干尿赤;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为火热征象。脉症参合,病位在心胃,西医诊断为牙周炎;中医诊断为龈肿衄血,属上中二焦,邪热亢盛证,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凉膈散加减,清上泄下,泻火通便。

03
处方加减

凉膈散(川大黄、朴硝、甘草、栀子、黄芩、薄荷、连翘),功效泻火通便,清上泻下,主治上中二焦邪郁生热证之胸膈烦热,故名“凉膈”。沈师认为本案上中二焦,邪热亢盛,正合其证。上清用栀子、连翘、薄荷、黄芩,加白菊、牡丹皮清心胃肝之火;下泄用草决明、制大黄者,润肠通便,泄热排邪;车前草既清又泄,助竹叶使邪热清而泄之,两者润肠利尿,分利两便;原方硝黄太峻,苦寒伤胃,甘草滋腻碍脾胃,故去之。

04
妙用药对

一是淡竹叶、车前草。竹叶味甘性寒,气轻上浮,上能清心火而除烦,中能泻胃火,下能利小便而渗湿热。《本草正》曰:“退虚热烦躁不眠,止烦渴,生津液,利小水,解喉痹,并小儿风热惊痫。”车前草味甘性寒,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水通淋,渗湿止泻,善清无形之湿热。二药合用,清上利下,既清又泄,相得益彰,共奏清热利湿,泻火解毒之功。


二是升麻、川牛膝。升麻味甘性寒,性能升散,有发表退热之功,又能清热解毒,善清解阳明热毒,故胃火炽盛成毒的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咽肿喉痛尤为多用。川牛膝味苦善泄降,能导热下泄,以降上炎之火,长于活血通经。二药合用,升清降浊,调节升降气机,上清热解毒,下导热泄降。

05
注意事项

一是注意口腔卫生,早晚刷牙,保护牙齿,定时洁牙。


二是少食膏粱厚味甜食之物,以防脾胃积热。


三是坚持叩齿,每日叩齿30~50下,以使齿坚牙固。


四是本方性偏寒凉,中病即止,且脾胃虚寒者慎用。

06
临证体悟

本案胸膈烦热,龈肿衄血,既要润燥又要清热,一定要处理好清和燥的关系,应清而不凉,防其苦寒太过,伤及胃腑,留恋湿邪;燥而不温,防其温燥太甚,助其火邪。


一是辨证巧治。对于牙周炎、牙龈炎,甚至虫牙巧妙运用清胃、通腑、利尿、消肿、止血五法。胃火炽盛,用芦根、玄参、生栀子、知母、黄芩、生石膏清胃泻火;便秘者,用制大黄、全瓜蒌通腑泄热;尿黄者,用石韦、车前草、白花蛇舌草利尿清热;红肿疼痛者,用蒲公英、连翘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出血者,用生侧柏叶、黄芩炭止血。


二是寒热并用。《韩氏医通》交泰丸(黄连、肉桂),以黄连为主,配合少量辛温热药肉桂以反佐,意在能激发火邪,令黄连彻底清降,又能制黄连之苦寒败伤胃气,药物一苦一辛,一寒一温,相反相成。临床对于胃火炽盛及肾阴亏虚的牙周炎,配合交泰丸,既能清热泻火(实火),又能滋阴降火(虚火),寒热并用,相反相成,提高疗效。

-……沈绍功中医方略论解读……-

《沈绍功中医方略论诊籍篇解读》

点击封面进入悦医家·中医书院购书

《沈绍功中医方略论》是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沈绍功教授集毕生之所学而作的传世著作。《沈绍功中医方略论解读》架构在《沈绍功中医方略论》基础之上,是为继承和发扬沈氏女科绵延650余年之精粹及全国名老中医沈绍功学术思想而作,重在突出沈氏女科之特色,将沈氏女科代表性传承人沈绍功教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进行继承、宣传、推广。

本书在框架结构和内容上将延续《沈绍功中医方略论》主体框架的四部分,分别是医理篇、临证篇、方药篇和诊籍篇。为详解和细化沈老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解读将每一部分又独立为一本书,解读部分将由沈老的诸位嫡传弟子亲自执笔。


本次出版为《沈绍功中医方略论解读—诊籍篇》,诊籍篇的解读将重点放在《沈绍功中医方略论诊籍篇》原书内容的解读,一方面要以原书诊籍为主,由传承人对诊籍进行再按;另一方面,每部分诊籍将增加传承人的个人跟师体悟,立足于个人经验之上,细化补充原有医案,使整个医案更具阅读性和丰富性。以充分继承和发扬沈氏女科代表性传承人沈绍功教授的临床经验,展现沈氏女科第二十代弟子学术观点的创新性。


本文仅作知识分享,不构成对任何药物或治疗的推荐和推广,不能代替专业医生的医疗建议。如有诊疗需要,请咨询和联系正规医疗机构。


往期推荐
Historical articles

体应针法,以体治体



徐经世:扶正安中,肿瘤术后调治



西医大家话中医 | 王振义院士谈中医



版权声明

本文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编辑,转载自“中医出版”微信公众号,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微信号ydzhongyi)推荐发表。封面图片源于摄图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审核:魏杰

✦排版:杨东伦

✦转载、投稿、合作和团购书:17701086692(微信号)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本文推荐好书
求分享
求收藏
求点击
求在看

悦读中医
关注悦读中医,即时收取有关中医的理论知识,精品书摘和读书心得。抢先知晓有关中医药类的新书,活动信息及热点和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