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除夕的阖家团圆,到初一的拜年祈福,再到初五迎财神,每一个日子都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而当正月初八来临,一个别具一格的节日 ——“谷日”,悄然登场,为春节的欢乐氛围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
“谷日”,听名字就知道和粮食谷物息息相关。在农耕文明源远流长的中国,粮食是人们生活的根本,是生存的基石。所以,正月初八的 “谷日”,寄托着人们对谷物丰收、生活富足的美好祈愿。在这一天,有 “1 要放,2 不空,吃 3 样” 的传统习俗。
正月初八这一天,很多地方都有放生的习俗。放生,就是将鱼、鸟等动物放归大自然。在古人看来,这是一种积累福报的善举。当我们把这些生灵放回它们原本的栖息之地,看着它们自由地游弋、翱翔,仿佛也为自己和家人积攒了一份福气。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放生行为,更是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在新的一年伊始,以这样充满善意的举动开启,寓意着新的一年里,生活也能如这些放生的动物一般,自由自在,顺遂如意。放生的过程,也是人们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过程,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重新找回那份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关怀。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在 “谷日” 这一天,第一个不空就是仓廪不空。仓廪,就是储存粮食的地方,无论是古代的大户人家,还是普通百姓,都希望自家的粮仓满满当当,这代表着生活的富足和安稳。在正月初八,人们会特意检查粮仓,即使没有满仓的粮食,也要保证仓中有一定的储备,寓意着新的一年里粮食不断,不会为温饱发愁。
第二个不空是米缸不空。米缸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储粮容器,它就像家庭饮食的 “小卫士”。在 “谷日”,把米缸装满米,意味着家里的主食供应充足,每天都能吃上香喷喷的米饭。这看似简单的举动,实则蕴含着人们对平淡生活的珍视和对家人温饱的关怀。每一粒饱满的米粒,都承载着生活的希望和对未来的憧憬。
(一)吃谷物粥
正月初八,来一碗热气腾腾的谷物粥,再合适不过了。谷物粥一般由大米、小米、红豆、薏仁等多种谷物熬制而成。这些谷物都是大自然的馈赠,富含丰富的营养。在这一天喝谷物粥,一方面是应了 “谷日” 的景,另一方面,也能为新的一年开启健康的饮食模式。每一口粥都软糯香甜,滋润着我们的脾胃,让我们在寒冷的冬日里感受到满满的温暖和能量。
(二)吃年糕
年糕,谐音 “年高”,有着年年高升的美好寓意。在 “谷日” 吃年糕,不仅是品尝美食,更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期许。年糕的口感软糯 Q 弹,或甜或咸,根据不同地区的口味有着不同的做法。无论是煎、炸还是蒸,都别有一番风味。咬上一口年糕,仿佛能感受到生活在新的一年里也会节节攀升,越过越好。
(三)吃春饼
春饼也是 “谷日” 的传统美食之一。薄薄的面饼,卷上各种蔬菜和肉类,再蘸上喜欢的酱料,一口下去,满满的都是满足。春饼的制作简单,但却充满了生活的仪式感。它寓意着新的一年里,人们能够包容万物,有着广阔的胸怀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春饼,分享着生活的点滴,其乐融融。
让我们在正月初八这一天,重拾这些传统习俗,感受那份来自岁月深处的温暖和力量。让 “1 要放,2 不空,吃 3 样” 的习俗不再只是古老的传说,而是成为我们生活中实实在在的美好。让丰衣足食、人康宁的美好寓意,在新的一年里,在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