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5种中药很伤肝,有人还当补品,经常吃!现在知道还不晚

文摘   2025-02-04 13:00   山西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药的养生保健作用,许多人认为“中药无害”,于是把一些“常见补品”当作日常保健食物,吃得越来越频繁。然而,你知道吗?有些中药虽然看似对健康有益,但过度使用时可能反而对身体造成伤害,特别是对肝脏的影响。

肝脏是我们体内最大的代谢器官,它承担着解毒、合成蛋白质、储存糖原等重要职能。任何药物、食物和补品进入体内,都会通过肝脏的代谢。如果长期服用某些有毒性或肝脏负担较重的中药,肝脏的代谢能力会受到损害,甚至引发肝功能衰竭。

那么,那些平时大家常见的“保健”中药,究竟有哪些潜在的肝脏风险呢?今天就告诉大家5种常见的肝脏“隐形杀手”。


1


肉桂

肉桂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很多人用它来调理身体,尤其是补肾、温阳的作用也很被推崇。许多人喜欢将肉桂作为滋补品添加到茶或食物中,认为它有助于增强体质。但肉桂其实含有一种成分——香豆素,这种物质对肝脏具有一定的毒性,尤其是大量或长期食用时,容易加重肝脏负担。

根据《本草纲目》的记载,肉桂虽然能温补阳气,但如果使用不当,可能引发内热,长时间过量使用会损伤肝脏。特别是对于肝功能本身就有问题的人来说,食用肉桂更需小心。


2


黄芪

黄芪作为一种传统的补气药,常被用于增强免疫力,改善气血不足等问题。然而,黄芪并非无害,过度使用时,它的升阳作用会导致气滞,从而影响肝脏的排毒功能。长期食用大量黄芪,容易引起肝脏的血液循环不畅,导致肝脏负担加重,最终可能造成肝损伤。

一些中医文献中也提到,黄芪性温,如果气滞、湿热体质的人过量使用黄芪,可能会加剧肝脏的代谢压力。因此,使用黄芪时最好遵循专业医生的建议,避免自行长期大量服用。


3


丹参

丹参在中药中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经常被用于调理心脑血管疾病。然而,过度使用丹参可能对肝脏带来不良影响。丹参的活血成分,容易加速体内毒素的积累,过度使用会增加肝脏解毒的负担,长期使用对肝脏健康不利。

特别是一些人群,如果已有肝脏疾病或肝功能较弱,使用丹参要特别谨慎。《中国药典》也提醒,丹参应根据个体情况合理使用,不要滥用,避免因“活血”导致肝脏过度负担。


4


大黄

大黄是一味具有清热解毒、通便作用的中药,常用于治疗便秘、清热解毒等。然而,大黄的主要成分大黄素,在大量使用时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会加重肝脏的解毒负担,特别是对于本身肝脏功能较差的人群,可能引起肝损伤。

中医认为“大黄泻下通便”有时过于猛烈,因此不适合长期依赖。许多药方中大黄的用量应该严格控制,否则不仅可能影响肝脏功能,还可能引发胃肠不适。


5


何首乌

何首乌是滋补中药中的明星之一,常被用于保肝、补肾、抗衰老。然而,过度使用何首乌可能导致肝脏毒性反应,尤其是生何首乌。许多研究表明,生何首乌含有蒽醌类物质,这种成分具有肝毒性,长期服用可能引起肝脏损害,甚至出现黄疸、肝炎等症状。

《本草纲目》指出,何首乌适量使用有益,但如果不注意剂量或者不当使用,可能对肝脏造成长期伤害。


6


中药补品要谨慎使用

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因此,使用中药时要特别谨慎。尤其是60岁以上的人群,身体的新陈代谢和免疫力逐渐下降,肝脏解毒能力减弱,更应注重饮食和药物的选择。

在中药的使用上,切勿盲目追求“补”字,尤其是一些被认为是“保健品”的中药,长期服用很可能带来肝脏负担。如果你正在服用某些中药或保健品,最好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要随便相信广告或偏方,防止给身体带来不可逆的伤害。

瑞芹康养说
关注我!我是芹姐,三甲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每天为您分享食疗妙方、疾病预防知识~点下方【关注】然后点进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