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后,开启B面人生

文化   2024-11-20 18:05   北京  

2023年夏夜大雨,跳海的店员送避雨的奶奶回家

供图:梁优

夜晚是成都玉林片区一天中最热闹的时间段。从芳草街道玉林北路,2平方多公里的区域里有许多火锅店、串串店、川菜馆,店家们都不约而同地把桌子摆到路边。周五下班后,小闻来到玉林西路附近与朋友汇合。吃完饭后散步走到玉林西路,流动的小摊贩随处可见,下班的年轻人来这里做起了副业;走累了,小闻会和朋友到附近的跳海酒馆里喝一杯,时不时还能参与酒馆里正在进行的社群活动。


像小闻一样的年轻人,正在变多。下班后,他们去除在格子间里的“班味”,成为了市民夜校里积极踊跃的学生、学术酒吧里主动发起活动的打酒师亦或是各类市集夜摊上流连忘返的消费者。


在过去,夜生活意味着在单一场景里进行消费;现在年轻人有着越来越多打开夜生活的新方式:展览、演出、地摊、夜校、夜骑、飞盘、鬼饮食、社群活动、livehouse……

 

2024年第二届三联人文城市季,我们邀请到各领域的50位共创人,共同探索并精选出100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实例,并从中萃取100个彰显人文特质的词条,编成人文城市光谱词典《城市的100个怎么办》。



人文城市光谱词典


为了填补中青年艺术普及教育的空白,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在2016年开办了市民夜校,为生活在上海的都市白领提供了多种门类的文化、艺术、职业技能课程。经过八年的发展,市民夜校已经有400个点位与1072门课程。共创人、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副馆长徐皓希望能为生活在上海的年轻人提供“能方便学一门技能的市民夜校”


城市管理者对于地摊经济的放松促使了多地出现人气颇高的夜市、夜摊,北京师范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副教授蒋安丽是词条“可以摆摊的街道”共创人。她自2013年开始对小摊贩的观察与研究,寻找摆摊经济与城市形象管理之间的平衡点。


词条“可以不喝酒的酒吧”的共创人是跳海酒馆的创始人梁优,他鼓励来到跳海的年轻人成为内容创造者,这里松弛开放的氛围也在五年间容纳了不同行业领域的人在此演讲、说唱、办展览。


夜生活,是城市发展的一个小小切面,也是当下年轻人在快节奏生活中透一口气的空间。丰富多彩的夜生活为城市带来熟悉的烟火气息,也让年轻人与城市之间的连接更加真实、坚固。



文 | 栩睿

编辑 | 沈律君




要抢到上海市民夜校的热门课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去年八月的一天,Catherine早上九点五十准时打开页面,等待十点市民夜校开始抢课。时间还没到,网页便卡住了,刷了好几次才打开,许多热门的课程都已经没有名额,手快的Catherine幸运地抢到了“非洲鼓入门”课程的最后几个名额之一。


2023年秋季学期,上海市民夜校出现了65万人在线抢1万个上课名额的场面。到今年,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增加了上课点位和课程数量,一共提供了2.5个上课名额,但抢课的人数增加到了90万人,竞争难度丝毫不减。


市民夜校里的一堂手碟课程

供图:市民夜校


去年的九月到十二月,每周二下班后Catherine都会来到家附近的静安区文化馆分馆,和其他24名同学一起敲上一两个小时的鼓。和她想象中的课堂不同,市民夜校的上课氛围十分轻松开放。在空旷的剧院式教室里,25名学生和老师围在一起,合奏出铿锵顿挫的鼓声,任何一名同学在学习中有疑惑的地方,都可以立刻向老师提问。


当天的教学结束后,Catherine有时会留下来和同学们继续练习,有时会在台下看老师即兴为大家表演一段,有时会和大家一起结伴去吃夜宵、聊音乐。结课当天,所有同学们一起演奏了一支乐曲作为毕业作品,这段视频至今还被Catherine珍藏在手机里,时不时会翻出来重温当时的快乐与激情。


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提升学历为主要目的的夜校不同,上海市群众艺术馆的市民夜校更像是为都市白领提供了一个下班后的“兴趣小组”。徐皓是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副馆长,他表示,教学不是市民夜校最重要的目的,更希望这些课程能为大家提供一个平等的交流平台,在放松的氛围里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文中对应词条:能方便学一门技能的市民夜校

图源:光谱词典P154


“比如我们的手工艺类课程,老师会手把手地教大家、与大家互动。在声乐课上,任何一个同学都可以随时到舞台上去展示自己的练习曲,只有你有想法,就可以向老师提要求。”


作为一名媒体行业的从业者,Catherine日常的工作节奏很快,时常需要加班到深夜,但市民夜校的12次课程她却从未缺席过。敲鼓虽然十分耗费体力,但却让她在精神上感到非常放松,课堂上轻松自由的氛围也让她从压抑的职场环境中短暂逃离。


“上海在推进学习型城市,很多留在上海的年轻人都很认同学习带给大家的快乐”,在徐皓看来,其实轻松互动的学习方式也可以是很好的解压方式。在课程结束后,许多同学都会将在夜校学到的技能应用到生活中,比如在聚会时表演才艺、为家人朋友制作中式面点等,“他们并不仅仅是为了学习而学习,最终的结果是提升了自己的生活品质,这是最重要的”。


中国舞提高班的学生表演

供图:市民夜校


同样是光谱计划共创人的茅明睿是北京城市象限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他长期致力于新城市科学的研究,在他的观察中,身心疲惫的年轻人在下班后需要一定的修复,但静养并不一定是最有效的,精神层面的放松有时更为重要。


这也是许多年轻人愿意在下班后去参与飞盘、匹克球、腰旗橄榄球运动的重要原因,“尤其是许多年轻人一个人在大城市里工作,他们在夜生活中通过社交、通过体能的释放,来实现一种精神疗愈,这是对身心状态的恢复”。


社交,是年轻人愿意投入夜生活的重要原因。在职场,受到专业与工作的限制,年轻人不一定能够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市民夜校恰好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社交的平台,这也是徐皓认为大家在报名课程时最重要的动机。


在茅明睿看来,夜晚比白天的活动有更多社交属性的原因在于夜生活本身的可选择性是有限的,人们大多会在某一个时间点聚集在一个特定的场所里,因而形成了社交的场域,让大家有机会去结交新朋友。


“年轻人在一个场域里进行了社交,有了朋友、熟人,会正向地激励他们持续地去一个地方消费,建构起一种文化认同。”






早在2016年读大学期间,Catherine就听说过市民夜校,但由于当时只有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一个点位,她并不愿意花费过多的时间在通勤上,便放弃了报名的想法。到了2023年,市民夜校在社交媒体上的热度很高,Catherine才发现家附近就有可以上课的点位,非常方便。


市民夜校刚开办时,徐皓观察到不少生活在郊区的市民为了上夜校需要通勤一两个小时,“为大家提供便捷的夜校课程”成为了他和团队这些年一直努力的目标。到2024年,市民夜校已经有了400个点位,遍布上海的16个区县,让生活在不同区域的市民都能享受到夜校的服务。


徐皓和团队在这个过程中提出了“15分钟夜校圈”的概念。经过八年的努力,市民夜校已经成功走出了文化馆,在各大商圈、高校、博物馆、文化创意园区、热门网红打卡地里都设置了点位。


淮剧水袖

图源:市民夜校


徐皓提到,上海的许多商圈、文化创意园区都非常愿意与夜校合作,正是因为夜校的课程能够为他们带来很高的人气。“夜校带来了学生,会同步促进商圈里餐饮、娱乐等其他类型的消费,所以市民夜校是一个公益性与市场化相结合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


最近几年,像“15分钟夜校圈”一样近在咫尺的夜生活越来越普遍。城市各处不定期出现的各类市集就是一个例子。


22年开始,很多政府放宽了对外摆、临时性搭建的限制。词条“可以摆摊的街道”共创人、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和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副教授蒋安丽提到,政策的放松让城市的更多区域允许摊贩出现,而摊贩的广泛分布则能够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提高居民消费的便利性、促进城市经济的繁荣。


文中对应词条:可以摆摊的街道

图源:光谱词典P210


“夜间的摊贩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消费时间,可以有效激活夜经济。在某些城市,摊贩的分布也成为城市的一种景观,为城市增添了活力和色彩。”


广州的夜市小摊


在便捷性以外,“便宜”是夜间消费对年轻人越来越具有吸引力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上海市民夜校的课程学费每期为500元,大大低于市场上培训班的价格;蒋安丽观察到大多数逛夜市、夜摊的年轻人,单笔消费金额普遍在100元以内。


在茅明睿看来,“便宜”对年轻人来说非常重要。他们可能没有消费能力去找最好的调酒师、品最顶级的威士忌,但是一杯几十元的精酿却是大多数人都负担得起的。“大家来到这里并不是为了喝很贵的东西,而是聚在一起找点乐子。”


有意思的是,在价格这一问题上,跳海酒馆的创始人梁优却选择了“反其道而行之”。与普通精酿酒吧相比,跳海酒馆里一杯精酿的价格会稍稍贵上一些,但如果你以兼职打酒师或活动发起者的身份来到跳海,你就可以免费喝酒或是以很低的折扣买酒。


“我们希望把福利和优惠给到社群里真正的内容生产者,这也是反向鼓励大家在跳海做打酒师、发起活动。”




2018年到2019年间,梁优在家里做了一个小小的home bar。这样的形式受到了许多朋友的喜爱,一传十,十传百,一年的时间梁优就积攒起了一个500人的酒友群。随着越来越多的朋友想来家里喝酒,梁优产生了开一家酒吧的想法。在梁优看来,这就是跳海酒馆与其他酒吧最大的不同:别的酒吧是先有店后有人,跳海是先有人后有店。


小闻去过几次位于玉林西路的跳海酒馆“成一跳”,尽管并非精酿的爱好者,但跳海轻松自由的氛围让她感到很舒适。最让她印象深刻的,是几乎每次去跳海都能遇见酒馆里有或大或小的活动,夏天大家一起泡泡菜,冬天一起包饺子,这让她每次去到跳岛都会抱着一份喝酒之外的期待。


文中对应词条:可以不喝酒的酒馆

图源:光谱词典P298


社群,是跳海运营中最重要的关键词。在2020年,梁优和团队提出了“打酒师计划”,为跳海酒馆招募“一日主理人”。梁优希望跳海的吧台始终是打开的状态,每一个踏入跳海的人,都能成为这里的内容创作者,而跳海也能真正成为“年轻人的会客厅”。


跳海在重庆开业,特备充气泳池

供图:梁优


在梁优看来,跳海的每一家门店的气质都是由“生活在附近五公里的人”决定的。由于他本人喜欢摇滚乐,跳海酒馆在刚刚创立时店里以播放摇滚乐为主。在北京三里屯的跳海stage,第一批打酒师恰好是K-POP爱好者,再加上店里有一个和理发店合作的空间,晚上可以用作舞房,这家门店逐渐成为了K-POP主题的酒吧。类似的事情几乎发生在跳海的每一家门店,由于成都的城市管理相对松弛,位于东郊记忆的跳海PARK减了一个可以从顶楼滑到一楼的滑梯,今年夏天还和当地的登山学校合作举办了绳降活动。


“跳海最开始是一个由我的审美塑造的酒吧,这里只放摇滚乐和独立电影。但现在有超过一万名打酒师进入,不同审美、不同圈层、不同爱好的人都能在这里发生连接、产生社交,我们的品牌也因此变得更加多元。我觉得只要你把吧台打开,这条街区的人就会反向塑造你的酒吧。”


2023年夏天“上跳”开业第二天晚上大雨,女孩在雨里跳舞转圈

供图:梁优


梁优和他的团队都很喜欢学者项飙的一句话,“附近是情不自禁的此起彼伏”。作为跳海酒馆的创始人,梁优希望自己始终能够“后退一步”,给更多的内容创作者表达的空间。跳海的门店里没有驻唱歌手,但是每家店都有一把吉他和一个鼓,任何人都可以上台去演出、去弹唱。每个人都可以在跳海发起活动,只要你有想法,便可以向当天在店的打酒师提案。

 

“我首先要降低活动发生的门槛,在跳海发声,你不用很专业,不用精心设计和策划。不断的活动,它是即兴的、是不断涌现的、是可持续的。”


在茅明睿的观察中,类似跳海的“斜杠酒吧”正变得越来越普遍,更多的文化活动在带有文化、社群属性的酒吧里展开。这一方面是由于传统的空间功能性定义正在被打破,年轻人正在塑造更多多功能的、复合型的空间。另一方面是因为酒吧本身有较好的包容性,大家更容易在这里找到更放松的状态。


夏天晚上,不想回家的年轻人,坐在停酒打烊的北二跳门口接着喝

供图:梁优


“酒吧从来都不是由产品去定义的空间,而是社群空间和社交空间,所以在未来它也必然会分离成各种各样的场域,大家都可以把酒吧作为自己社群的一个载体。”

 

到今天,跳海在全国各地已经拥有了超过一万名的打酒师。他们大多是25-35岁的都市白领,从事互联网、媒体、金融、公关等行业。在梁优看来,“打酒师计划”帮助这些年轻人打开了自己的B面人生,帮助他们成为自己真的想成为的人,这正是无数人愿意在一天的疲惫工作后继续来到跳海做一名兼职打酒师的核心原因。

 

“年轻人来到跳海,寻找的不只是一种放松方式,而是为自己的人生创造更多的可能性,在这样的前提下,大家不会在意累或不累。在跳海,我们倡导建构,而不是解构”,梁优说。


运营编辑|南西





2024年11月,第二届三联人文城市季即于成都开启,以“发明生活”为年度主题,召唤一种永远年轻的勇气、好奇和创意,去发现、去创造,去重新“发明”生活。


人文城市应该是以人为尺度,如光谱一样可感知、可测度的。在本届城市季,三联人文城市团队尝试根据人在城市空间中的行为与需求,由小及大,由近及远,建立主观评价出发、客观事实验证的人文城市评价体系。


我们邀请到各领域的50位共创人,发掘100个真实具体的城市案例,并提炼100个符合人文特质的词条,组成一本人文城市光谱词典“城市的100个怎么办”。以此出发,发起展览+演出+马拉松圆桌共同组成的“光谱计划”。


11月,我们将围绕年度主题“发明生活”,在成都陆续开启展览、演出、圆桌等系列活动。


与此同时,我们也想邀请你一起,来帮帮我们的城市,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想想新办法,打开新思路。


或许你也可以和我们一道,成为“解决问题”的人——解决城市问题、解决他人问题、解决自己困境的人,告诉我们生活中的难题“原来还能这样”被解决。



如果你也对城市生活中的很多“小问题”感同身受,欢迎在本文评论区留言,提提解决方法,评论获得点赞数最多的一位读者,将获得第二届人文城市季光谱词典《城市的100个怎么办》一本。


评论抽奖活动截止时间:2024年11月25日




三联人文城市是三联生活传媒旗下的城市整合传播品牌。以一年一度的三联人文城市奖、人文城市季、人文风土季为主线,创立了“小城之春”“你好陌生人”“光谱计划”等IP。在中国城市从空间转向人文的节点上,通过展览、论坛、演出、工作坊、报道、出版等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关注城市生活,激发公众参与,重塑城市人文价值。



三联生活周刊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