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深夜在写字楼下等待加班的女友,手捧的纸袋里是她爱吃的炸翅和菠萝派;过生日的孩子带着最好的朋友分享汉堡和薯条,干净的窗户透出同样干净的笑脸;赶早自习的高中生匆匆拿走一袋早餐,推开门,身影消失在冬日的晨雾里……”
这是一位麦当劳“粉丝”的印象——他已把麦麦当成食堂,加班完带着倦意,来个巨无霸,足以犒劳和安慰自己;早晨吃一份猪柳蛋麦满分,开启一天的生活。他说,希望有一天,打卡全世界的麦当劳餐厅。最近,他有了新的目的地——深圳有家独特的麦当劳餐厅已经正式营业。听说,在那里吃个饭,也能给绿色地球“添砖加瓦”。
这家位于深圳市盐田区“生物圈三号”的麦当劳餐厅,有个响亮定位:全国首个“四零”餐厅。细心的朋友们已注意到,近年来麦当劳在很多城市新开了绿色餐厅,主打一个低碳环保。“四零”餐厅,则是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的创新举措。看到这里,估计你已经迫不及待要问:啥是“四零”?
餐厅的设计、建造和运营,同时满足LEED全部四项净零认证——零碳、零能耗、零废弃物、零水耗,并将在完成数据采集和验证后,成为全球首个“四零”认证快捷餐厅。此时,镜头给到坐在门口的麦当劳叔叔,身着红白条纹袜,他以熟悉的姿态向这座城市展露了憨厚的微笑。经典微笑的背后,是麦当劳少为人知的小步快跑和默默努力。
陪伴几代人,美味和美好如一
1990年10月8日,内地第一家麦当劳餐厅在深圳市罗湖区光华楼正式开业,创下了当时全球麦当劳餐厅单店单天营业额与顾客数的纪录,客人从二楼排到一楼,从大堂排到外广场,绕着整个光华楼转了几圈。
从那时开始,大大的暖黄色M LOGO便在各个城市次第亮起,无论何时推开这扇门,都有热而新鲜、安全美味的汉堡、小吃。
深圳市罗湖区光华楼麦当劳餐厅开业当天盛况
周妍妍已在麦当劳工作超过十年,目前担任深圳麦当劳发展部总监。虽然没见过第一家餐厅入驻,却经历了中国第1000家麦当劳餐厅开业的盛况。90年初入深圳,一份标准麦当劳套餐定价14元,在当时是一份不小的开销;到第1000家餐厅开业时,虽然汉堡已不再“奢侈”,但她仍感受到消费者的巨大热情。
如今,对于很多人来说,麦当劳像一位熟识多年的老友,成为安心、实惠、靠谱的就餐选择。34年里,虽然消费时尚潮流不断变化,麦当劳却始终能以“小步快跑”的种种尝试,与消费者、年轻人同频共振。
最近一个周末,微博、小红书上很多网友晒出自己带着铲子在麦当劳打卡拍照的照片。原来是麦当劳推出“带把铲子,领免费板烧”活动,再次引爆网络,粉丝们拿着各式铲子走进麦当劳,一个锅铲进,一个板烧鸡腿堡出!
纸质铲子、猫砂铲、蛋糕铲,甚至用手比画“空气铲”! 消费者需要的,或许不只是免费汉堡,他们更在意玩梗互动的过程。“铲子换汉堡”活动里,麦当劳巧妙地把握住了这届网友的心态。它与消费者的互动,远不止于此。
比如,去年大火的麦当劳猫窝,从大大的汉堡盒里钻出一只猫猫头,还有比这更有趣、更温暖的一幕吗?今年儿童节前,麦当劳推出对讲机周边,凭借满满的情绪价值和社交属性,成为“顶流装备”。
“一个爱吃麦当劳的人,再坏也坏不到哪去。这就是我的是非观。”这种来自社交媒体,与麦当劳相关,又情绪充沛的网络语言,被亲切地称为“麦门文学”。很多网友说不开心的时候,看看麦当劳微博评论,就会笑出来。从线上互动到线下热点,麦麦与消费者越来越“零距离”……
绿色“加油站”,正来到身边
消费者眼中,麦当劳餐厅温暖舒适的氛围、干净整洁的环境、微笑耐心的服务始终如一,但实际上,从建造设计到运营理念,麦当劳餐厅也始终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升级。
提到近年来麦当劳的最大改变,麦当劳中国发展部高级总监马立杰认为是绿色低碳主张,“这是一个长期主义的决策,或许当下顾客感知不够强烈,但未来大家会知道,这是很有时代意义的一件事”。
2018年,麦当劳中国首家LEED认证绿色餐厅落地雄安,拉开了麦当劳中国建设绿色餐厅的序幕;2022年9月,国内首家“零碳”餐厅在北京首钢园得来速餐厅启用;2024年3月,国内首家光储一体的“零碳餐厅” 广州云山天地餐厅开业;梅沙万科餐厅是麦当劳中国的第三家“零碳餐厅”,也是麦当劳绿色低碳发展的新标杆。
麦当劳中国首家 “零碳”餐厅—— 北京麦当劳首钢园得来速餐厅
零碳,通过节能手段把碳排放降低为零;零能耗,全部用电设备的供电均来自园区屋顶的光伏;零水耗,餐厅借助园区的雨水收集系统及中水处理系统,实现水的循环利用;零废弃物,所有的垃圾都能经过无害化处理。零碳和零能耗,大家并不陌生;零水耗和零废弃物,则让人有点“不明觉厉”。
之所以能做到“零废弃物”,因为麦当劳餐厅位于生物圈三号·大梅沙万科中心碳中和实验园区内,利用园区的“黑水虻厨余处理技术”,对湿垃圾进行生物处理。黑水虻是一种食腐性昆虫,能以餐厨垃圾等有机废弃物为食,食量惊人,有着强大的垃圾降解能力。
截至2024年9月,麦当劳中国已建设超过3300家绿色餐厅,覆盖29个省、市和自治区。这些餐厅平均每年减少碳排放10.9万吨,相当于种植了1090万棵树。
换环保设备、用环保材料,短期看,绿色餐厅投入大、成本高,而且顾客很难有直接的感知。为什么还要投入?马立杰说:“‘四零’餐厅筹备建造时成本很高,但实际使用起来,节能模式能够在运营过程中降低不少成本,我们希望继续推广麦当劳的低碳实践。”
麦当劳绿色餐厅环境
绿色餐厅是麦当劳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举措,却不是全部。2021年,麦当劳中国提出“绿色增长引擎”计划,在业务增长的同时,带动餐饮行业应对气候变化,打造餐饮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标杆。
2023年3月,麦当劳中国携手供应商启动“麦当劳中国再生农业计划”,聚焦自然、土壤、水、牲畜、农民五大领域,实现再生农业理念和实践的系统化、规模化推广落地,为农业生态的保护和恢复尽一份力。
目前,麦当劳中国已实现近95%食材和原料本土采购;用轮作的方式生产土豆,让土壤更肥沃和健康;与供应商密切协作,以“非笼养殖”方式饲养白羽鸡;选用海洋管理委员会(MSC)认证的可持续渔场中捕捞的鳕鱼,保护鱼苗生生不息……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麦当劳也从包装细节入手,减少塑料使用。很多人仍记得麦当劳全面改用纸袋之后的不适应,然而现在,便携纸袋已成为普遍的消费习惯。从2007年启用外卖纸袋,到2020年宣布逐步停用塑料吸管,麦当劳始终以先行举措鼓励环保生活。
走进麦当劳餐厅,造型精巧的绿色餐盘已成为一道靓丽“风景”。绿色餐盘来自麦当劳“重塑好物”项目,通过将餐厅及行业的废旧塑料重新设计利用,改造为餐厅的实用物品。仅2023年,麦当劳就生产绿色餐盘18万个,累计使用约40吨废旧塑料。
麦当劳绿色餐盘
如今,提到绿色餐厅,不少麦当劳店员充满自豪,还能给顾客讲解餐厅中的绿色低碳元素。绿色低碳理念,正在店员和顾客的一问一答之间悄然传递。
在餐厅里,发现“附近”
身处变动不居的改革前沿深圳,周妍妍和身边很多同事却能在麦当劳工作二三十年。在她看来,尽管餐饮产品、店面设计、业务发展不断迭代,但麦当劳却有些始终不变的东西,向员工、消费者保持着持续的吸引力。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对社区、对家庭的关注。
周妍妍回忆,“我工作过的第一家麦当劳餐厅,有四位很要好的女士,几乎每天早上都会来餐厅吃饭。快20年里,几乎风雨无阻。”有人搬走了,有人退休了,但这个习惯一直都在,她们也都和几代店员成了朋友。有时候她们不来,周妍妍都要打电话问问发生了什么。
20年里,城市变迁、世情变幻,令四位女士怀念的、对她们有着强烈吸引力的,是麦当劳餐厅里的社区氛围和家庭感。“老顾客们会把员工当成朋友,他们的口味,员工也会记得。社区氛围和家庭感造就了麦当劳如今最让人舒适的环境。”周妍妍说道。
深圳麦当劳梅沙万科餐厅
近年来,“附近500米”的概念被不少学者提出并讨论,建议人们可以通过发现“附近”来构建自己的现实感。放下手机,去关注身边500米范围内的草木、人事,以摆脱孤独与不安的根源——虚拟性带来的悬浮感,找到生活的稳定性和意义。
城市社区里的麦当劳,已渐渐被贴上“附近”的标签。从最初的打卡地,变成大家日常熟悉的品牌,麦当劳渐渐深入社区。孩子们会在这里过生日;退休的老友会来这里聊天相聚;年轻情侣们喜欢选择这里约会,麦麦悄无声息地见证了无数浪漫瞬间和分分合合。
如今,绿色餐厅又让“附近”多了一层意义——消费者们不仅可以在麦当劳餐厅获得舒适环境和美味食物,更能得到一份绿色生活的参与感,绿色低碳理念在数千家餐厅中默默传播,在用餐过程中走进消费者心中,也为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增添一份能量。
曾有顾客抱怨麦当劳餐厅里卖保险、做直销、谈生意的人太多、还有人在餐厅过夜。对此,马立杰说道:“我们的服务态度一直都是‘喜欢您来’,我们不会特别区分顾客群体。”温暖、安全、7×24小时,初到异乡的年轻人会和红黄相间、一脸微笑的麦麦“他乡遇故知”,麦麦也成为陌生城市里很多人心底的温暖角落。
“现在,麦当劳每年在中国市场开设约1000家餐厅,中国正成为麦当劳全球开新店速度最快、店数最多的市场。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麦当劳坚信,人与人的联结,特别是人与人的线下交流仍然非常重要。”马立杰说道。
麦当劳不仅让餐厅走进社区生活,也在努力让餐厅融入更多家庭元素,比如丰富儿童乐园的游戏项目,设置家庭生日会和家庭就餐区,在餐厅增加更多暖心布置,还有漂亮的粉红姐姐为孩子们送上祝福……麦麦始终在默默努力,在餐厅里增添“家”的分量。
麦当劳举办的“趣读派对”受到小朋友的欢迎
“现在很多餐厅都越来越小,很多品牌甚至不设堂食,但我们还是坚持开设有座位、有温馨设计,更加舒适,给顾客更好体验的绿色餐厅,让大家在快节奏生活之外,可以享受一下闲暇时光。”马立杰补充道。
在线下联结越来越难得的当下,散布在城市社区里的麦当劳餐厅,正成为人们的聚会地点、派对现场、聊天室、自习室、环保能量站……在汉堡之外,一家家身边的麦当劳餐厅,正促成更多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搭建起一个个温暖而有社区氛围的“附近”。
出品人丨李伟
总监制丨刘刚、宋彦
策划丨韦宇教
执行制片丨黄乔
导演丨于昌禾
摄影丨韩逸、于昌禾
后期制作丨长沙黑斗篷传媒有限公司
监制丨路瑞海
微信编辑丨方禾
作者丨佩佩、方禾
设计排版丨cc
图片来源丨麦当劳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