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老家vs留在大城市,我和闺蜜活成人生的AB面

文化   2024-11-20 12:00   北京  

本文系读者投稿,来稿请投至:

zhuangao2@lifeweek.com.cn

文 | 读者:万倪

7月小学放暑假时,闺蜜宛之给我发信息,说在家待久都是惰性,连出门都需要勇气,想暑假带崽出去看看,结果好像没有勇气。去年邻居的孩子去了广州动物园,儿子听后念念不忘,一直在念叨,今年暑假,她就想着带儿子来。

我理解她的恐惧,今年6月,我独自一人,跟团出国旅游。手持空白护照,在过境时的心情与她一样,听不懂外语,也磕磕巴巴说不出一句完整的句子。同团的都是多次出国旅游的人,过境的一系列操作已经轻车熟路。尽管有导游陪同,我的心仍扑通不停,生怕出什么差错。

我回复她说,没事的,出了门一切就水到渠成,但没有将在过境时的不安与恐惧告诉她。
“仔细想想好像是我自己更想出去,走走老路见见老友,至于是否带孩子出门倒不是关键,孩子长大了总有机会,拦也拦不住,而突然惊叹于自己的这个十年,确是眨眼的事情。”隔了几天,她再次发信息给我。

这些年我们的信息回复得断断续续,大半年的话题也衔接得上,时间的存在犹如没有褶皱。
最好的我们》剧照
十年前的夏天,我搭乘大巴摇摇晃晃来广州,住在她的宿舍里,宿舍上下铺四个人,我们躺在下铺的世界里,畅想未来。同宿舍的人大多选好去向,工作的忙着投简历,考研的忙着备考。

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道关就是留在广州还是回老家。我在外地上学,但当年的男朋友在广州上大学,来广州工作,从异地恋到同城恋,更像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而宛之不同,宛之的男友在老家,留在广州与回老家,考虑的不单是工作,还有爱情。

那段时间,她在一家单位实习,留与不留,像烙饼,正面背面,都香香脆脆,可哪一面朝上,始终拿不定主意。

突然某一天,宛之发信息给我,说决定回老家,除回老家这个重要决定之外,还有个更大的人生决定,她要结婚了。

《七月与安生》剧照
当我挤在广州早高峰的五号线上,提着早餐冲向公交车时,站在飞驰拥挤的公交车昏昏欲睡时,为一句文案跟产品同事吵架时,宛之正准备她的婚礼。

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们从每天都发信息到一周联系一次,再一个月,后来大半年都没有再联系。

我频繁换工作,2014年在电商公司,经历双十一的巅峰时刻,工作由满心期待变成机械的Ctrl+C,再到Ctrl+V,再然后又跳槽到一家外企,痛遭被裁,挣扎大半年又去一家小的音乐文娱公司,老板每次开会都豪情壮志,说要干倒阿里星球,我们好似踩在时代的波浪上,左右摇曳,风浪停息时,公司倒闭之前,我辗转去了广告公司。

我不断在职场上横冲直撞,攒到人生的第一个10万,20万……

宛之的生活,也在发生着变化。结婚,怀孕,大宝出生,孩子从嗷嗷待哺到牙牙学语,然后蹒跚学步,再到入托儿所。

我们像彼此人生的见证者,隔着网络,各自成长。

《二十不惑》剧照
宛之生二胎时,我正到了新公司,开始没日没夜的加班。凌晨洗漱完躺下时,收到宛之的信息。孩子夜里哭闹,喂了奶,好不容易才有自己的时间。

宛之总在夜里看书,看书的时长经常霸榜我的好友读书排行榜。她说,孩子隔几个小时要奶一次,自己的睡眠断断续续。第二胎明显更有经验,可经验有时并不代表着轻松。孩子哭闹时,还是要抱在怀里,轻声安抚。一有动静,还是不能安稳入睡。

我没有生育经验,但是夜里相遇时,我好像看到在昏黄房间内,她耐心安抚孩子,用她那双与我相似的,肉乎乎的手,轻轻拍打着小婴儿。

我们相似地方太多了,同所高中,文科生,同班,大学选了同样的专业,但我们又有了不同的生活。

她从一个桀骜不驯的少女,变成了温柔耐心的贤妻良母,经营着家里的店铺,一对乖巧的儿女,丈夫踏实能干,家里早早建了楼房,有一辆出行的汽车,时常三五好友相聚,娘家与夫家离得近,回家吃饭成为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情。有段时间,我总觉得,她才是人生的正确模板,就像上学时隔壁人家的好孩子,成绩好又让父母省心省事。而我像个负面的模板,年近三十五仍孑然一身,没车没房,不让父母省心。

《都挺好》剧照
“有时会想这样的选择是否是对的。”某天夜里,宛之发信息说。原是跟对象要生活费,对象的一句话让她破防。毕业之后,虽然管理家里的大大小小的生意,但是做的是家里的生意,收入边界不清,加上生育完,手上能使用的私房钱并不多。

我懂她的烦闷,只是我们的烦闷,总会以相反的方式出现。过了30岁,身边的朋友逐渐成家立业,我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我不反感婚姻,也不厌恶家庭,一切按照顺其自然发展。可当夜里肠胃炎发作,一个人抱着马桶暴吐时,当出差回来,长途跋涉后,就突然期待回家有人做好热腾腾的饭菜等待着,我也会想,这样的选择是否是对的。

如果当初我也选择了回老家,抑或是在早些年结婚生子,我应该就不会有这样的烦恼。起码生病了有人照顾,逢年过节有人一起吃饭,夜里加班回家,还有一盏灯亮着。

我们,就像人生的AB面。

一段长跑的感情结束时,我坐在打包好的行李之间,翻遍自己的通讯录,最终拨打了宛之的电话。她正准备带孩子去儿童乐园,孩子清脆的声音在电话那头传来,嚷着要吃冰淇淋。我坐在窗边的沙发时,宣告一段感情的结束,本以为会痛快淋漓地哭一场,最后没想到的是自己安静得像在讲述别人的故事。

《东京女子图鉴》剧照
可没想到,电话那头的宛之,却哭得不能自己。我们许久没有联系,我的近况,她都是通过朋友圈获知。她眼里的我,工作精彩,跑遍各地出差,时常背着电脑,随时随地办公,周末有空闲就出去玩,穿着好看的衣服去喜欢的咖啡店,去逛书店,去图书馆待一天,去看展。

“我以为你也很好”。

我噗嗤笑了,生活好像也不坏,这些年,从一个囊中羞涩吃一顿麦当劳都要犹豫的农村女孩,磕磕碰碰成长,吃穿不再拮据,也学会了解决问题,把情绪揉碎,以致看起来就像在远方没有烦恼般的活着,像一朵朝着太阳的向日葵,见不到任何的苦恼。

宛之也笑了,带着哭腔说,那就好啊。

通话陷入沉默,我们都轻轻叹息一声,深呼吸笑着说再见。

转眼暑假结束,一年也到头,宛之不再提起来广州的事情,而我好像已经接受了,她每次的爽约,也不再期待带着她,一同穿行在广州的大街小巷。即使我们多次谈起,要在广州的夜场里不醉不归,但时间无声无息,十年过去了,我们从未在广州相聚过。
在某种意义上,我们时常观望彼此的生活,也曾思考过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就像那句诗句,林中有两条路,你永远只能走一条路,怀念着另一条。而人生有两条路,我们因为有了彼此,像看到了人生中另外一条没有走的路,会知道最初选的这条路,就是自己想要的路。如果再来一次,我们各自还是会选择现在的路。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排版:初初 / 审核:小风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众号 

征稿要求



本刊对投稿的真实性有严格要求,个人故事必须为本人亲身经历,真实可靠,保证作品中不存在任何虚构内容。对于文章内容,作者应提供相应证明材料(图片、视频均可),且愿意接受核实(如职场类话题中将被核实本人真实职业信息、行业、公司等)。稿件需能打动人心,或者具有现实意义,逻辑严密,文笔流畅,以第一人称叙事,字数不低于5000字。

征稿长期有效,投稿发邮件至「zhuangao2@lifeweek.com.cn」,将投稿与【作者投稿原创承诺书】一同上传至附件,并在邮件主题标注【标题+字数】

详细征稿要求请点击👉【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众号长期征稿


稿件示例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

大家都在看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三联生活周刊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