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陈平印象》,即可轻松关注
早年,我曾写过一部有关五零后、六零后的情感剧本《缘来是你》,其中,有这样的一段台词:“如果我们不能成为现实生命中的一半,那就成为精神生活中的一半吧。因为我们仍要痛苦地活着......” 。剧情背景是改革开放前夕,一对五零后无奈恋人的对白。
然而,改革开放后,时势急剧而且翻天覆地的变化,让这些五零后、六零后,仿佛一夜之间,跨越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当年,文革给他们尚在青少年时期的心灵,留下的红色烙印,很深,很深。深至到,现在年轻的一代人,都说无法理解,这些五零后、六零后,现时都到花甲之年的大叔、大妈们,为何还如此热衷,甚至痴迷于唱红歌,跳红舞。
接着,改革开放的涌涌经济潮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时代口号,又彻底颠覆了五零后、六零后们,所谓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人生观,同时也改变了他们一穷二白的生活状况。强烈的反差,令到这群人在兴奋的同时,又不禁疑惑、惶恐。一夜之间,变了人间,这当真吗?特别是当时上山下乡回城的知青,甚至都有些不知所措了。
其实,改革开放初期,当时那些五零后、六零后的思想观念应该讲尚未完全开放,还是较为保守的。于是乎,这群人其中,有门路的,拼命往国营单位挤。挤不进国营单位的,就集体所有制单位都好。当时,干个体户被视为是最无出息,最无能的,还要偷偷摸摸呢。
这样一来,反倒成就了当时那些无所顾忌,洗脚上田,搏一搏有摩托的农村人。事实上,正是这部分农村人,有不少后来真是成为了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
一番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的折腾之后,篱笆墙的影子下,爹还是那个爹,娘也还是那个娘。白还是那个白,黑却黑出了一部分人。但所谓黑出来的暴发户、土豪等毕竟只是小部分,大部分的五零后、六零后加入了小康的行列。
然而,时代的进步,环境的变化,顺理成章地导致人们观念上的变化。尤其是这时,刚步入青壮年的五零后、六零后们,三观的变化最为之大。而其中,情感观念的变化,是发生在不知不觉的攀比和诱惑之中。男的开始嫌丑爱美,女的开始嫌贫爱富。这本来不过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但由此亦确是引出了不少新的社会问题,特别是家庭问题。
那时期,传统优良的婚姻、家庭观念被渐渐淡化,婚外恋,婚外情,离婚,再婚似乎成为一种时髦。而一个全新的名词,“中国式离婚”更是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热议话题。其实,所谓的包二奶、三奶,离家出走等,带着典型“中国式”的社会风气,就是那时的产物。
虽然,这些的确是那群五零后、六零后,情感观念的改变而引出的问题。但客观地说,这群五零后、六零后中的大部分人,还是多少受着中国人较保守、容忍的传统观念影响,而极力维系着他们那个小家庭。即使是吵吵闹闹,嗑嗑碰碰而不散。或正如当时男人们的私下嘲笑,“家外彩旗飘飘,家内仍红旗不倒”。这大概就是当时那群五零后、六零后的情感写实。
现在,不少五零后、六零后们感叹,说他们是最不幸的一代人,份份有份。三年自然灾害有份,文革动荡有份,上山下乡有份,计划生育有份,离岗下岗有份...
各位五零后、六零后,不管怎么说,能够在余年搭上盛世的这趟尾班车,应该说,是不幸中之大幸了。正所谓,顺多偶然,逆多必然;得之淡然,失之坦然。悟通其然,此生悠然。
各位亲,往后余年,安康最值钱。莫沉湎过去,莫不知所以然。这,才是五零后、六零后们,余年最应有的情感吧。
陈平微信号ID:chenping492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