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位列十六的节气,日常中,平平无奇,寡为议闻。也可能如此,秋分,是很多人最不重视的节气。其实,误也,谬也!
人人都知道,一年四季,分春夏秋冬。其中的秋季,通常是指立秋至霜降之间这九十天,而秋分节气正巧在这九十天之中分,故称之为秋分。很多人理所当然地会将“中秋”,理解成是秋季的代名词,其实不然,应该讲,“秋分”才是名正言顺秋季的代名词。事实上,秋分日,在古代又被称为“祭月节”,是秋季最有代表性,也是最重要的日子。而我们前几天刚过完的“中秋节”,其实是从古代秋分“祭月节”演变过来的。所以,到今时今日,人们过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拜月亮”,其实就是传统“祭月节”中,主要内容的一种传承。
至于秋分“祭月节”是如何演变成中秋节的,一直以来众说纷纭,并无确论。据说是因为每年的秋分日期不定,虽也是在农历八月,但其均不是在八月十五月圆时,故而美中不足,名不副实。于是,人们将秋分“祭月节”,改定在八月十五日,并名曰“中秋节”,此说乃占主流。
在中国传统的阴阳学说中,常常会说到“天地日月”,这当然是人们都耳熟能详的。然而,与“天地日月”相关连的还有“两分两至”一说,这一说恐怕就鲜为人知了。所谓的“两分两至”,即是一年四季中的春分、秋分、夏至、冬至。
众所周知,古代的人,从帝王将相到庶民百姓,都非常讲究祭祀,而祭祀“天地日月”,更被视作最为神圣,至高无上。于是乎,祭天有“天坛”,祭地有“地坛”,祭日有“日坛”,祭月有“月坛”。同时,在祭祀的季节上,方位上,古人也讲究颇多: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春分东、夏至南、秋分西、冬至北。
说起春夏秋冬,东南西北,人们一直把“春秋”和“东西”这两个词,形象地用在我们的日常口语中。最常用的应该就是:“各有春秋”,“什么东西”这两句口语了。有好事者聊起来,为什么一定要用“春秋”,就不能用“各有冬夏”吗?为什么一定要用“东西”,就不能用“不是南北”吗?哈,真是不聊没得聊,聊起很无聊。或许因为春和秋是最美的季节,而东和西是最佳的方位吧,。
前几天中秋节,广州的天气还十分闷热,气温徘徊在三十度左右,最高温度甚至达三十四度。难怪乎,广州人形容此时节为“秋老虎”。许多上了些年纪的老广州人可能会有同感,今日秋分,仍这么闷热的天气,是这几十年才有的现象。讲到以前,莫说已到了秋分,再早些的中秋赏月夜,人们已经起码要穿上秋衣了。所以,以前才有“白露秋分夜,一夜寒一夜”的谚语。看来,真可谓:世界变化快,气候唔同晒!
常言道,八月桂花香,蟹肥菊花黄。但据说,今年不少地方,真真实实是,丹桂不香,黄菊不黄。是秋凉不给力呢,还是运势衰低迷?这恐怕真是要问阿谁方知了。东南西北有何物,还不是阿弥陀佛:
四季终归零
浮云散去空
快活不知时日过
何必怨秋风
祝愿大家
身体健康
四季平安
▼
欢迎各团队或个人全方位与我们进行资源整合!素材分享、撰稿投稿、联合制作、商务合作!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陈平印象》
陈平微信号ID:chenping492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