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年 旧话题

文摘   历史   2024-08-29 17:10   广东  

 


学子们,新的学年马上就开始了!

新学年的到来,也意味着又有一批学前儿童,将正式步入学生时代。如果按循序渐进的话,即是,幼升小,小升中,中升高,高升大。在中国,这种教育模式,一直以来并没有多大变化。反倒是教育理念和制度,因应不同的社会时代,而变化颇大。以前有什么传统教育,应试教育,后来又有赏识教育,实用教育等等。以前讲“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文革年代又讲“读书无用论”,诸如此类。也因此,造成不同时代的学生,甚至教师,对不同的教育理念和制度,有不同的理解和接受问题。而这些问题,又引发出一连串类似“弑师案”、“自杀案”、“校园恋情”、“文盲骗博士”等现实问题。

其实,这些现实问题不但发生在现时,旧时也同样存在。民国时期,广州有间著名的学校,也就是现在的华师附中前身,叫作岭南大学附中,就曾发生过一桩轰动一时的“弑师案”。当时几位高中学生,因怀恨毕业考试中,监考老师不予“通水”,竟将该位名叫蔡辉甫的老师活活打死。

   此案不但在当时的教育界引起恐慌,在坊间也引起了极大民愤。事实上,何止岭大附中,民国时期,广州有不少学校,尤其是所谓的名校,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奇葩的现实问题。

所以,民国时期,坊间对当时广州城的岭大、真光、培英、培正、万善、广雅、执信、仲恺等八所显赫名校,有段这样的顺口溜,叫作:“真光珠,岭南谋,培英培正大贼头。万善虱乸窦,广雅和尚头,执信师姑庵,仲恺学成去驶牛。”至于这段顺口溜个中的含意,恐怕就各有各理解,见仁见智了。

  在当时的广府地区,不管是在坊间,或是在学校,不管是普罗大众,或是老师学生,讲粤语是主流。也正因为有粤语的精深及谐趣,才会有“真光珠,岭南谋...”这样经典的顺口溜。然而,现时的坊间也好,学校也罢;学生也好,老师也罢。粤人不会讲粤语,粤语被边缘化,却成了又一个现实问题。

但不管怎样说,不管怎样去评价旧时和现时的教育制度和用语风气,应该肯定地说,尊重教育,重视学习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自古以来,中国人推崇和提倡的是仁、义、礼、智、信的道德教育和文化教育。以前历朝历代的统治者还极力推行士、农、工、商的所谓四民观念。在这四民观念中,“士”被奉为第一等,这个士实质是指大夫、大学士,讲直白些就是指有学识之人,当时的有学识之人是非常受人们尊敬和爱戴的。

   其实,旧时的平民百姓要想出人头地,也只能靠死读书这一途径,所以,民间才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讲法。反而,在士、农、工、商这四民观念中,当时的“商”被排在最低等。这对于现在的人,尤其是年轻的学生们,可能难以理解为什么有这样的排列。这只能戏说是“时代变化快,等级唔同晒”。

旧时的商家佬,不管有多少身家,都是无社会地位的,所以,很多商家佬,不管有理无理,都会用钱捐个官,从而可以坐上官轿招摇过市,令人刮目相看。更有讲究的商家佬,会自己给自己起个带“官”字的名,好像当年广州十三行行商,当时的世界首富伍秉鉴,其对外的官名,就叫伍浩官。事实上,现代的成功商人还不是照版煮糊,也都是想方设法,甚至不惜花巨资,搞个什么“政协”或“人大”代表这些头衔。这一点可算得上是旧商新商,一脉“商”承。

对于又一个新学年的来临,现在,据说不少家长是传统当时髦,执返老习俗。专门买扎葱和芹菜来拜神,说是为孩子们的聪明伶俐和勤力学习而祈愿。另外,现在有不少地方,为迎接新学年,还会搞一个很传统的仪式,叫“开笔礼”。所谓开笔礼是对少儿开始识字习礼形式的称谓,又俗称“破蒙”。在开笔礼上,德高望重的老人会用朱砂在学童额头正中点上红痣,此举称为开天眼,寓意祝福学童从此眼明心亮,用功读书,博取功名。

事实上,不管是家长们的祈愿或是老辈对晚辈学子们的“破蒙”期望,其实质都是重教之风的一种具体体现,都是我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一种传承。

但愿,今日,明日,将来...,这代,下代,代代传承...。 

 

  

欢迎各团队或个人全方位与我们进行资源整合!素材分享、撰稿投稿、联合制作、商务合作!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陈平印象》

陈平微信号ID:chenping492380

陈平印象
玩影视,讲故事。笑一笑,议一议,齐参与,齐happy!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