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字与女人

文摘   社会   2024-08-10 11:41   广东  

点击上方蓝字《陈平印象》,即可轻松关注

 


今日,发觉朋友圈中,有不少女人堂而皇之索花索红包。其说法是,今日七夕,双节临喜。哪双节?即,既是乞巧节,又是情人节。说情人节,情人间送花发红包,还情有可言。说乞巧节,又索花索红包,恐怕就是“乞”字作祟了。或者说,是这些女人对乞巧节的谬解。然而,怎么说都好,农历七月初七,即“七夕”。这日,叫作乞巧节也好,叫作情人节也罢,“七”这个数字,似乎都真是与女人有关。 
 其实最早,七月初七是再普通不过的日子,更不是什么卵节日。是到了汉代民间才有七月初七晒书晒衣的习俗,也即所谓的“七夕晒”。至于七夕,是什么时候与男女扯上关系,又是在什么时候被叫作情人节,这恐怕就难于考证了。不过,应该是与古人的数字观念有一定关联。古时候的人对一到九这组数字讲究颇多,尤其是七、八、九三个数字。“九”就不用说了,人尽皆知,被视为尊,现在的人还常常会说到九九至尊一词。在封建皇权社会,九字还代表皇权威严,庶民百姓是不能随意讲,更不能随意用的数字。到过北京故宫,也即是紫禁城的朋友,可能都会留意到,紫禁城高大的城门上都镶嵌有金灿灿的门钉,横竖九颗,合共九九八十一颗,这就是皇权至尊的一种显摆。这种封建传统观念,其实直到改朝换代后的民国,还或多或少流传下来。
可能很多人并无为意,当年,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首创,而且自成一体的着装,也就是后人统称的中山装,最原始的款式,在其前门襟是九颗钮扣排列的,其含意自然不言而喻。到了孙中山逝世四年后的1929年,中山装被确定为国服,才被减成七颗钮扣,再后来才变成现在我们看到的五颗钮扣的标准中山装。若讲到七、八这两个数字,古人历来有“七女八男”的讲法,加上民间早有拜七姐风俗,故此,“七”这个数字注定与女性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于是乎,七月初七就很自然成为女性节日,而女性专有习俗“乞巧”成为七夕节的主要内容也就顺理成章了。残唐五代诗人杨璞有诗为证:“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至于七夕情人节的概念和牛郎织女的故事,应该是缘于文人墨客的臆想。那些文人墨客将天庭上牛郎织女的传说美化,更演变出个所谓七夕鹊桥会。其实,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是一对苦命鸳鸯,他们俩不知何故得罪了天庭权贵,于是,王母娘娘怒颜银钗一划,一条银河顿将牛郎织女两岸相隔,他们俩只能隔河相望,含泪相思,永世不得相拥。原来牛郎织女的传说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爱情悲剧,是后来才演变成鹊桥会爱情喜剧。这一悲喜交加的缘故,大概就是后来人们将七夕节视为情人节而约定俗成的理解。
如果说七夕作为情人节的叫法多少有些虚幻的话,那么,倒是乞巧节的叫法来得务实。在旧时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心灵手巧当数是女子的本钱了。所以,乞巧节中,乞求织女能赐给自己心灵手巧,并非女子们虚渺的遐想,而是一种务实的诉求。按乞巧习俗,七夕这一日,不管是情窦初开的小姑娘,还是年已及笄的大姑娘,抑或是已梳发髻的妇人,她们将自己的手工作品以及祭品供放在自家庭院,说是给织女交功课,晒本领,同时祈缘求福。而颇为讽刺的是,同为七月初七之节,所谓七夕情人节讲求出门约会,而七夕乞巧节则讲求在家祭拜。所以旧时坊间有女子初七不出门的讲法,而时移世易,现在的女子可能最怕的,反倒是七夕宅家了。这一内一外,各异所在。实质上,就相对情人节而言,乞巧节应该更传统更有意义。




事实上,2006年,官方将“七夕节”列为非遗名录,就是以传统的“乞巧”习俗为主打内容的,所谓“鹊桥会”充其量只算是个附件。而七夕被视为情人节,恐怕仅是民间的单方情愿而已。不过,“情”总是美好的东西。哈哈,有情人终成眷属,无情人唯有孤独。



欢迎各团队或个人全方位与我们进行资源整合!素材分享、撰稿投稿、联合制作、商务合作!

陈平微信号ID:chenping492380

 

陈平印象
玩影视,讲故事。笑一笑,议一议,齐参与,齐happy!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