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陈平印象》,即可轻松关注
在全国许多地区,尤其是北方地区,一直以来都有“元宵大于年”的说法,我们稍稍留意就会发现,人们习惯性地将正月初一叫作“过大年”,而将正月十五叫作“闹元宵”。从字面上都不难理解,一个是“过”字,一个是“闹”字,其中足可见正月十五元宵节热闹之程度。事实上,元宵节在众多的传统节日之中的确曾久负盛名。
正月十五元宵节,作为一个传统节日,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其中的节日内容较之其它传统节日,更显丰富多彩。
按中国人的过年习俗,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各地各乡,每天都有不同的年俗讲究,而正月十五元宵节的讲究最繁多。
其实,以前古人闹元宵比起过大年,更加隆重。当时,朝延的规例,春节是不放长假的,只有元宵节才放长假,还有三天、五天,甚至七天之说。同时,元宵节除了有传统上的吃汤圆,也即是吃元宵等饮食习俗之外。还有很多颇有文化内涵的节日内容,诸如,舞龙舞狮,赏灯猜谜,对对联,等等。而且,这些节日内容基本上被完整地代代传承了下来。
在以前封建闭塞,男女授受不亲的年代,元宵节还是唯一全方位开放式的节日。用现代专家学者的话来描述,当时的元宵节,可以“男女嬉游”,是古代难得的两性,可以面对面接触的日子。故而,元宵节也就顺理成章,被当作是正宗的中国情人节。而以元宵节为背景的浪漫爱情故事,以及诸如宋代大文豪欧阳修,留下的元宵佳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等等,更是数不胜数,美不胜收。
是到了元代,由于当时社会动荡,治安不稳的大势环境,朝廷实行严格的“宵禁”制度,元宵节也同时被“宵禁”了。元宵节的影响力,也随之被渐渐淡化。
再到清末民初,短命皇帝袁世凯得势时。据传,袁世凯因害怕,自己的势力被消灭的心理阴影作怪,竟无聊地忌讳起“袁消”和“元宵”是谐音,下令不准再使用“元宵”这个词,令到古老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变成名不正,言不顺,而默默无闻了。
其实,盛名之下的元宵节,现何故变为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呢,这恐怕真是难以三言两语道明。然而,历朝历代,当局的主观引导,应该说是起了关键作用。
从汉代乃至盛唐大宋时代,当局都是这样规例,元宵节不但放长假,而且要求官民同贺,普天同庆。所以,当时元宵节的盛名远在于春节之上。
但是在后来,尤其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那个有着特殊历史背景的年代,元宵节的盛名氛围,开始逐渐减弱,而这种弱势是在不知不觉,无声无息中形成的。到2008年,又不知何故,有关部门重新确定,中国有法定假日的四大传统节日中,元宵节又不在围内,那就别说长假了,元宵节连一日法定假日都没有。
现在人们,虽然仍有闹元宵的热情,各地各乡也传承着元宵节种种传统的民风民俗。但是,现在的闹元宵,恐怕更多的只是,人们舒发刚过完新年的余兴。同时,现在的元宵节,也被官方和民间约定俗成为,欢渡春节,到此为止的符号。
然而,不管怎么说,正月十五元宵节,作为甲辰龙年,新一年第一个元夜,花好月圆,值此送上你、我一个美好的祝愿:
灯明月明 灯月长明
你好我好 你我同好
陈平微信号ID:chenping492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