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4║百家论坛║张诗亚:鸭与雁阴阳之隔——谈“唐三彩抱鸭女俑”之误读

文摘   文化   2024-09-03 00:00   重庆  

弹指关注 悦读更多精彩 


鸭与雁阴阳之隔
——谈“唐三彩抱鸭女俑”之误读


张诗亚



时下网上正在热选开封博物馆的八大“镇馆之宝”。其中,排序第二的便是一尊被称为“唐三彩抱鸭女俑”的雕塑(参见图一)。对此,360百科词条释道:“唐三彩抱鸭女俑,口径5厘米、底径13.4厘米、高26.5 厘米,其造型是一个怀抱鸭子、眉眼修长、稚气犹存、端丽活泼的少女。少女梳边髻、分头,面部丰满。身著窄袖长衣、袒胸、蹲跪于一圆形俯莲台上。怀中所抱鸭子,肥壮、羽毛丰满。女俑和鸭子身体中空,连为一体,似为插花器。女俑服饰及鸭子施色彩斑斓的三彩釉。女俑造型生动形象,栩栩如生,给人以呼之欲动之感”。

图一:唐三彩抱鸭女俑(图源自360百科)


这些文字中,数据准确,描述形象、具体,显然,经过仔细测量,出自能直接上手文物者之手。360百科是难以胜任的。
因这一选宝是在网上公诸于众的,故而,其流布甚广。然而,本文欲与“唐三彩抱鸭女俑”命名者商榷的,是其误读,尤其是误读通过网络传播,影响颇大。
“唐三彩抱鸭女俑”之命名,“唐三彩”与“女俑”都对,但其所抱者非“鸭”而是“雁”。
鸭,本就是雁形目鸭科的水禽,与雁同在一目。其形相近,易混淆,而这恰好是至为关键的误读。虽然,作为具有文化意蕴之物,也有不少鸭形器物出土。如西周时期的青铜鸭尊、鸭形盉,战国中晚期鸭形漆豆,西汉晚期的鸭形熏炉等等。然而,这些鸭形器物,只取了鸭之外形,却没表现像雁那样的候鸟之特性。这是因为其很早就被驯化成了家禽,故而,不再有候鸟迁徙的习性。而其后因科举兴起“鸭”又与“甲”谐音,故一甲中的前三名称状元、榜眼、探花,又为举子们垂青,所以,遂以“鸭”寓意科举之甲也。继而,民间又派生出各种民俗艺术表现形式。如绘鸭子在芦苇水中游弋,或蟹之大钳钳住芦苇,或绘莲花、荷叶、鹭鸶等等,以“传胪三甲”“一路连科”等等寓意中举。其后,又衍生出了对远行者,尤其是赶考者赠送鸭子或螃蟹,以祈其前程远大之类民俗。而所有上述鸭的寓意,关乎的都是阳间之事。均不同于雁所具有的文化意蕴。

图二:汉彩绘抱雁女俑(笔者摄并藏)


参见图二,也是一位少女俑。比较两尊少女俑,其相似之处显而易见,即便外行也能一眼看出。只是图一是三彩,而图二是土陶。此俑原本是彩绘,只是其绘在土陶上的彩色,现已脱落殆尽,仅能在口角等处依稀可见些许残存,所以,只能看到其脱彩后的土陶本色。此外,图一是唐三彩俑,而图二则是汉彩绘俑。也就是说,汉彩绘俑在前,唐三彩俑在后。换言之,汉彩绘俑的这一意蕴、样式等在唐三彩俑那里得到了延续。因此,若要孤立地就唐三彩俑来谈其意蕴,显然不当。
比较两俑皆为少女状,其发,图一虽有螺髻,但显得松散,呈圆盖覆于头上;而图二则螺髻紧扎,双垂附耳,显得来更有精神。两者均衣短袖长裙,图一为蓝色点彩,图二因彩色尽脱,故不知其是否有彩色。而两者之装扮,皆呈未字少女之装束;就其貌而论,都可谓之清丽,清纯,清澈,清雅,一派青春丽质。是谓“新衫绣裲裆,迮置罗裙里”;就其姿势,图一单吸跪地,一腿蹲曲,而图二少女则一脚盘膝,一脚着地,端坐于礅上。而两者怀中皆抱一禽,图一被解释为“鸭”,而笔者认为应为“雁”,这在图二中尤其明显。所抱之禽,皆呈仰颈、曲项,张嘴之状,其口中也皆衔一锥状圆筒。而此物竟被猜测为“似为插花器”。这就错得太远。这显然是为插烛之具。而更重要的区别还在于,图一之女俑咋一看两眼圆睁,而图二之女俑则明显是双目微闭,因此,图二之女俑显为失盲也;而图一在360词条的解释中,虽未明确提及“抱鸭俑”之双眼,但其“眉眼修长、稚气犹存、端丽活泼的少女”、“女俑造型生动形象,栩栩如生,给人以呼之欲动之感”等语言描述,显然认为其为正常的“眉眼修长”。然而,细看则可发现其双目外鼓,非正常睁眼之状,而是病态,这便是被称为“瞽目”的失明。于是,这就好理解了。两尊女俑皆为失盲之少女。
而两个失盲少女所抱之禽,当为雁。其所抱之雁,壮硕,健美,沉着,含蓄。一见便可深感其精力内蕴,有蓄势举翼之态。两少女均五官清秀,面容姣好。其嘴角微弯,能明显感到其恬恬笑意。然而,图一之少女两眼外鼓,呈瞽目之病态。图二之少女,其双目微闭,显为久已失盲之状。尽管如此,两少女却显得来气定神闲,祥和静娴,其势,其姿,其形,其韵,俱幽幽感人,引人,可人,亲人。俾一投目,便能栓君驻足,继而凝神,再而聚精,进而摄魂。倘问这两尊盲目少女抱雁烛台俑,其意蕴如何?则先得识雁与烛何能组合。
雁又名“阳鸟”,《尚书·禹贡》有言:“彭蠡既潴,阳鸟攸居”。孔传:“随阳之鸟,鸿雁之属”。对此,唐人孔颖达疏曰:“鸿雁之属,九月而南,正月而北,……此鸟南北与日进退,随阳之鸟,故称阳鸟”。古之俗以雁为保平安,有汉一代雁形之器出土甚多。如陕西神木1983年之西汉彩绘雁鱼铜灯,其雁与灯,比之雁与烛如出一辙,其义无二;又如重庆三峡博物馆之西汉青铜雁形尊,尊,酒具也,酒谐音“九”,即为阳数之极,同火也。由此可知少女抱雁烛台俑之雁与烛俱为阳也。
再看从夏至周,三代之礼,凡男子聘妻,必有婚礼。所谓婚礼有六:一是问名(男方派人至女方问其姓氏,出生时辰),二为纳彩(置备彩礼,正式行聘),三为文定(归问神庙,卜占吉期,玄緾束帛,即为定期),四为奠雁,五为亲迎,六为合卺。
且以奠雁为例。所谓奠雁,则是主人升座,西面;宾客升,北面,奠雁,再拜稽首。其所以用雁,照郑玄之注解“雁为贽者,取其顺阴阳往来。”由此可见,早自先秦文献中,便有相关记载。如《仪礼·聘礼》中有“大夫奠雁,再拜。上介受。” 郑玄注:“不言卿,卿与大夫同执雁。”到北周,有庾信撰《尉迟氏墓志铭》:“奠雁迎门,濡苹入俎。”再到唐朝,又有李端《送黎兵曹往陕府结婚》诗:“奠雁逢良日,行媒及仲春。”而在婚礼之六礼中,除了纳征(下聘)礼以外,其余五礼均需男方使者,恭敬执雁,以之为礼,送往女家。其所以是雁,盖因雁为候鸟,能感知天地之变化,应律而动,顺阴阳之势,随气候南北迁徙,不仅有信,能定时,且忠诚于配偶,一只亡,另一只不再择偶。
于是,当下至阴间作为冥器,则是企盼还阳之意,故抱雁。雁为阳鸟,为还阳之导引,为阳世之传信。而其烛台显为插烛之用,岂有他哉?而身陷阴曹地府之少女,其双目失明之盲姑,却举烛,举火,欲洞照九泉,以光明,以烈焰,以红火,以赤炽一扫冥冥阴气,森森黑狱,漫漫长夜,寂寂幽暗。陷无边黑暗,能见此俑,生命活焉,阳气生焉,光明来焉,冀望升焉。同时,失明之少女,长久陷于阴暗,以冀望随阳鸟以见光明。
所以,盲女所抱乃雁,而非鸭子。只有雁才能纵贯阴阳两界。因此,开封博物馆的“唐三彩抱鸭女俑”,应更名为“唐三彩抱雁女俑”。


二零二四年八月于重庆



张诗亚相关链接


176║诗林放鹿║张诗亚:红楼偈语释痴迷——读《情僧的有情世界》有感二首
391║艺术论坛║张诗亚:从唐三彩啃蹄马看三足马难题破解
406║长篇选读║张诗亚:太史公春秋(长篇历史传记文学节选)
521║百家论坛║张诗亚:璧有瑕



本期发稿编委:李簇

本期编辑:莫林

联系邮箱:bd1898bd@126.com

博雅共观
《博雅共观》是燕园校友和媒介编友初创而广为环球网友共建共享的交流平台。本号秉持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理念,对来稿一视同仁,作者文责自负。欢迎各界网友各展风采,畅所欲言,以期集思广益,博观万象,共同营造一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苑艺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