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7║毕业赠言║李矗:放飞梦想 振翅翱翔——致2024届在京部分本科毕业生

文摘   情感   2024-06-26 21:16   北京  

弹指关注 悦读更多精彩 


(为保护与会毕业生的肖像免受骚扰,谨以宴聚场景代替合影照片)


放飞梦想 振翅翱翔

——致2024届在京部分
本科毕业生


李 矗


同学们,又是欢腾毕业季,欣逢话别送行时!连日来,你们各自所在大学及院系的领导,在已经举行或即将举行的毕业庆典上,都有给你们的致词。我相信,领导们在台上的致词,讲的都很漂亮,说的都很中听。
所以,领导们说过的,我就不重复了。我只想以一个老朽的身份,和你们说几句感言,寄托我的希望和祝福。


首先,我借李白的两句诗致以最美好的祝福
因为要来参加你们应届毕业生的聚会,出门前我用AI查阅了一下,据悉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共计1176万人,同比增加21万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数高达560万人;由于就业机会的稀缺性、行业要求的变化与职业岗位的差异等因素,就业形势严峻。
但是,刚才听了同学们的自我介绍,得知你们的工作大多有了着落,有到中纪委等中央国家机关的,有到省市公安机关的,有到各地党政部门的,有到企事业单位的,还有保研深造的;去向尚未落实的同学,也正在紧锣密鼓联系之中。看来,你们北京高校的毕业生,还真是非同一般,可喜可贺啊!
我衷心祝愿已经落实去向的同学如期开启新的旅程,尚未落实去向的同学尽快找到相应的职岗!
总而言之,值此毕业之际,我首先借李白的两句诗,向你们致以最美好的祝福:“天生我材必有用”,“直挂云帆济沧海”!


二,跳脱疫情阴影,放飞理想翅膀

同学们,可曾记得四年前你们入学时的情景?或已淡忘,或记忆犹新?
我记得,你们入学的那年,也就是2020年,北京还处于疫情管控期间。有的同学是和父母一起来的,来的时候还戴着口罩,我们相约在北师大旁边的餐馆吃饭,进门还要扫码。
不容易啊!你们这届毕业生,连同你们的上一届,也就是“2019-2020级”,或曰“2023-2024届”,在仅有四年的大学期间,却经受了三年的“新冠疫情”困扰!
三年,那可是“四分之三的大学时光”啊!
在那些被疫情困扰和封控的岁月里,我作为一个历经沧桑的老家伙,尚且感到难以消解的困惑与不安!而正值朝气蓬勃而热血沸腾的你们,其间所承受的烦恼、憋闷与焦虑,又该有多大啊!
在那些日子里,我虽然蜗居在家,也数度想到校园里看看却因疫情管控不得而入。但是,校园里的许多情形,我都有所耳闻。
我听说了,有好些同学因按捺不住长时间隔离的积郁,面对万柳夜空拍窗喧呼;有些同学因忍受不了积年累月的憋闷,无奈地举起白纸一张;有的同学禁不住青春激情的躁动而逾墙幽会,后来被开除了学籍;有些同学因为在校园里结队散步,引起了诸多惊诧和远在千里之外很多家长的忧心忡忡;有的同学甚至因疫情感染导致身亡……
而如今,你们终于渡过了疫情肆虐的三年困扰,没有被疫情击倒,没有被郁闷憋坏,终于毕业了。这就是你们的胜利,你们的成功!
然而,在此毕业之际,倘若忘却了这“四分之三”的记忆,如不反思这“四分之三”的岁月,则不足以谈毕业,不足以论就业。

所以,借此话题,我想接着送给你们的建议和祝福,就是:彻底跳脱疫情病态阴影,纵情放飞理想常态翅膀。
前几天,我从一篇笔记网文看到,截止2024年4月13日,据全球229个国家和地区的统计表明,新冠疫情已导致7010681人死亡,并对世界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但是,与这些有形的侵害相比较,依我看来,新冠疫情给人类造成的更大侵害,是因为新冠疫情困扰而导致某些国家之间,甚至地区之间、乡镇之间、阶层之间的画地为牢、以邻为壑的意识形态,是三年来为应对疫情而采取的封口、禁足、扫码、捅喉等非常态模式给人们造成的心理阴影和思维定势,以及由此而对于后疫情时代的影响。

同学们,尽管新冠疫情的源头至今尚且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是经过疫情磨难之后,有一点是绝大多数人们已经明晰了的共识,那就是:绝不能以应对疫情的“非常态的模式”,来应对“正常态的生活”。
因此,我衷心希望你们毕业之后,彻底跳脱后疫情时代的阴影,努力去开创、维系和享受一个健康正常的社会和生活状态。


三,思想要自由自主,胸怀要兼容并包

我是1977级考上北大中文系的,实际上是1978年初春入学,到1982年初春毕业。至2022年,是毕业40周年。因为疫情影响,北大77-78级毕业40周年纪念活动,延迟到去年才举行。在此期间,我设计了一套两枚纪念章。其中一枚,刻有北大校友引以为“校训”的两句话:“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我想,这两句话不但适用于北大校友,也适用于你们。在你们即将开启人生新旅程之际,我想把这枚纪念章连同这两句话,也送给你们作个留念。
人是有思想的生灵。《论语·学而》曰:“吾日三省吾身。”《大学·中庸》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别之,笃行之。”笛卡尔道:“我思故我在。”其中说的“审问”“慎思”“明辨”“三省”和“思”,都是思想自由的状态。唯有自由的思想,才有自主的人格和人生。倘若没有自由的思想,则不具备独立的人格。过去我们把没有思想的“人形物”,称之为“稻草人”“木偶人”“机器人”。如今人工智能高度发展,但无论多么高明的AI,充其量也只是听命于人的“工具”,只能在既往而已有的知识库中进行搜索、筛选、汇总、归纳与提炼,难以产生真正的发明与创造。
兼容并包,是一种宽容大度的处世态度。社会的是多远而复杂的,从严格意义上说,世界上没有观点、性格完全一样的人。我们要宽待和包容与我们的观点、性格甚至行为方式不同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更多的朋友,凝聚更广博更强大的力量,去开创更伟大理更壮丽的事业。

我衷心希望你们既具有思想自由的个性魅力,又富有兼容并包的胸襟情怀,在今后的人生中书写更辉煌的篇章。


四,学无止境,学不可已;学,不仅在课堂和图书馆,更在江湖河海乃至整个社会大观园
同学们,你们本科四年的学习即将毕业,但人生的学习之旅远无尽头。古谚道:学海无涯,学无止境。荀子《劝学》云:“学不可以已。”被称为“雅典第一诗人”的棱伦说:“我愈老而所学愈多。”对此,我深有同感。

我本科学的是文学专业,毕业后分配到新闻单位,后来又调到法制新闻媒体工作。别看文学和新闻都是文科,但不同的专业,却各有不同。文学创作主张向壁虚构,天马行空;而新闻报道,则要实事求是,不得弄虚作假;法律更是严格要求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不容半点的浮夸与虚饰。为适用工作需要,我又进修了新闻与法律两个专业。当然,我对文学依然一往情深。
工作后的这些继续学习和兼修并蓄,使我后来在文学、新闻、法律这“三界”之中,得以行走自如,得心应手。
可以看到,在同届校友中,有的人本科四年可能学习很出色,但毕业之后呢,或因工作太忙,或因自负骄满,却日渐疏于学习了。有的甚至连本学科后来发生的新事物新思潮新成果,诸如历年历届的诺贝尔奖、鲁迅奖、茅盾奖作品等等,风靡全球的肯·福莱特的《世纪三部曲》、尤瓦尔·赫拉利的“三部简史”等等,都懒得光顾。其他跨学科的新鲜事物,就更别说了。
殊不知,时代在发展,尤其是信息时代,知识在爆炸式增长,岂能不继续而努力学习之?你们算一算,本科充其量也就四年时间,而毕业以来至今已四十多年,是本科学年的十多倍,纵使本科学得再好,又岂能赶得上四十多年的发展与增长呢?所以,如今已经是21世纪三十年代了,但其学科成果和知识境界,可能还停步在上世纪八十年代。
学习之旅,不仅在校园和图书馆,不仅在青年时期,更在于江湖河海乃至整个社会大观园,在于终身。诚如常言道:人要“活到老,学到老”。

刚才听北大的同学说,要立志做一个学者,本硕连读再攻博,将来争取留在北大从事教研工作。这很好!借此机会,我有一言相赠:在北大当老师,不但要有持续不断的学习,还要有持续不断地研究与写作。
北大中文系陈平原教授在《中文系的使命、困境与出路》一文中指出:不会写作是学者的“致命伤”;“未有深于学而不长于文者”。在北大当老师,必须要有专著。倘无深入研究而自成体系的专著,哪有什么“精品课”可言?再说,考入北大的学子,大多是各地的状元,那智商都是一目十行、举一反三的精灵,哪个还要老师照本宣科的“讲课”?
莫言在北大国发院2023届毕业致词中调侃道:他带他爸(不是他妈)参观北大时,他爸感慨道:北大的地“真肥”,随便插上一根“拐棍”,也会长出一棵小树。
我希望志在北大当老师的同学,一定要有独立思考而自成体系的专著,而不要成为连莫言他爸所讥诮的“拐棍”也不如的“光棍”。
其他同学,无论想不想再考研深造,也都要继续学习,继续提升自己,争取走上更高宽的平台,开创更光辉的业绩。


五,不要“佛系”,不要“躺平”,要奋发向上,要努力奋斗

沧海横流,人生何求?时下因为经济下行、生活环境逼仄等氛围,在青年群体中飘忽着一种“佛系”心态和“躺平”风气。
我认为,你们承载着父母的无限嘱托,历经十多年寒窗苦读,尤其是四年疫情憋闷而身受高等教育的大学毕业生,绝不应该沾染这样的心态和风气。我们要以奋发向上的姿态,积极进取的精神,去迎社会生活的各种挑战,要立大志,要为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一百多年前,孙中山在给高密县同盟会题词时写道:“要立志做大事,不要做大官。”后来,这句话被人们广为引用,说它体现了一种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怀。我的疑惑是:不做大官,能做大事否?
在某些科研学术领域,或许可以凭借个人的聪明才智和刻苦钻研精神,取得卓越的成就。但是,当我们将目光投向更广泛的社会层面,特别是在社会政治领域,情况则变得非常复杂而微妙。没有相应的职权,则往往意味着缺乏资源调配的权力,缺乏决策的影响力。正如俗话说的:“参谋不带长,放屁也不响。”许多伟大的事业、变革的推动,都需要相应的权力支撑。没有相应的职务和权力,则往往一事无成。
这是一个严酷的事实,我们必须正视之,而不是熟视无睹,更不能自欺欺人。

在现行体制下,在很多地方很多时候,形成了根深蒂固的自上而下的“选拔考察”与“提拔任命”惯性,缺乏公平的和充分的竞争机制。我在20多年前出版的《21世纪大眺望——中国记者十人谈》一书披露的“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行也不行”的情形,至今依然存在。
当然,如今毕竟20多年过去了,在某些层级,也有了一些“竞岗”或“竞聘”的机会。倘若有这样的机会,无论成功与否,有志者都要积极向上,参与其竞。能上则上,纵使不能上,也要表明积极进取的姿态。

我非常喜欢青年毛泽东在《民众的大联合》一文中的这段话:“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
同学们,你们是受过高等教育而具备真才实学的青年才俊,与其让那些不学无术之徒尸位素餐,与其让那些溜须拍马之徒以权谋私,与其让那些贪官污吏徇私枉法,何如让你们挺身而出执法为民?何如让你们勇于担当多作贡献?
诚然,我的意思,并非是鼓励争做大官,当官并非目的,更非终极目标,而是为了争做大事。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你们无论职务高低、权力大小,绝对不能以权谋私,绝对不能徇私枉法,必须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致力于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致力于为人民作出更大的贡献。即使是做一名普通的公务员,做一名企业的普通员工,抑或是做一名平头百姓或个体户,只要问心无愧,乐得其所,也可以心安理得。
我已经老了,我们50后、甚至60后的,也都日暮西山了而你们则完全不同,你们正年轻,正如朝阳蒸蒸日上!
借用英语时态说,我们已是过去或现在“完成时”了,这辈子大概也就这样了。而你们正是现在或将来“进行时”,有着无限的机会和前程,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最后,我以聚会横标“放飞梦想 振翅翱翔”八字镶句,赋诗一首,以为同学们送行,壮行——

放舟沧海启新程,

飞越黉门跃九瀛。

梦绕乾坤经纬义,

想思社稷稻粱情。

振衣弹垢拒污染,

翅影留芳护俊明。

翱翥长空风万里,

翔回华夏咏欣荣!

2024年6月15-25日

于北京


(本文是作者根据连日来与在京部分应届毕业生聚会谈话整理而成)



李矗言论作品 相关链接
72║学术论锋║李矗:“两难选择”与“自由应对”
57║有感而发║李矗:畅所欲言 政通人和
60║有感而发║李矗:网络畅通 世界兼容
145║有感而发║李矗:从“山鸡对镜”说起
本期发稿编委:诗砚斋
本期编辑:凯文
投稿邮箱:bd1898bd@126.com


博雅共观
《博雅共观》是燕园校友和媒介编友初创而广为环球网友共建共享的交流平台。本号秉持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理念,对来稿一视同仁,作者文责自负。欢迎各界网友各展风采,畅所欲言,以期集思广益,博观万象,共同营造一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苑艺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