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前沿】刘进宝:《西北史地与丝路文明》

文摘   2025-01-26 17:57   甘肃  

刘进宝 著
出版社:甘肃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42355850


内容简介

本书为“中亚与丝路文明研究丛书”中一册,主要介绍了我国西北地区的历史、地理、民族、文化等。西北作为丝绸之路的地理基础,研究西北史地就需要研究丝路文明。西北丝绸之路输送的不仅是丝绸,往来的不仅是贸易,这条路上还承载着来自不同国度和民族的人的情感和文化,是串联亚欧非百年文明的纽带。作者将西北史地的研究与丝绸之路结合起来,从丝绸之路概念的形成及其在中国的传播、东方学背景下的西北史地学、丝绸之路的开拓与发展、丝路贸易及其特点、丝路民族及其文化这五个方面做了系统阐述。


西北地区,尤其是甘肃河西走廊,是丝路文明交流、融合的重要通道。多元文明的交融塑造了西北地区独特的历史文化。因此,西北史地研究与丝路文明研究可以互相促进、互相推动。刘进宝对此早有认识,曾提出西北史地研究“不能将其局限在河西、甘肃,要放在丝绸之路、中西文化交流的视野中考察”。


该书以西北史地研究为基础,探讨丝绸之路与西北地区历史文化的关系,尤其彰显了兰州在丝绸之路上的地位。该书专门探讨古代兰州的交通,指出“早在张骞通西域之前,我国中原地区经过兰州、河西走廊到西域,乃至西亚、欧洲的交通道路早已出现,只不过名称不叫‘丝绸之路’罢了”。汉代张骞通西域,汉武帝打败匈奴,设置河西四郡,汉昭帝时又设置金城郡,“金城郡的建置就是中西交通的产物”。由于丝绸之路的推动,“兰州逐渐成为西北地区经济贸易的重要关口”。作者将汉代以来兰州的交通放在整个中西交通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指出“古代兰州的交通,是整个中西交通的一个组成部分”。


除了兰州外,不少西北小城僻处西陲,却能在丝路繁荣的大环境下发展成为国际化的贸易都市。如隋代张掖,“成为隋唐时期一个重要的国际贸易城市”。唐代武威,“为河西都会,襟带西蕃、葱右诸国,商侣往来,无有停绝”(《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一)。又如敦煌,“华戎所交,一都会也”。唐天宝年间,“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资治通鉴》卷216)。可以说,西北地区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正是丝绸之路的馈赠。



作者简介

刘进宝,1961年生,甘肃兰州人,现为浙江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文科领军人才,长期从事敦煌学、丝绸之路与隋唐史研究。已出版著作有《敦煌学论著目录》(1909—1983)、《敦煌学述论》、《敦煌文书与唐史研究》、《敦煌学通论》、《唐宋之际归义军经济史研究》、《敦煌文书与中古社会经济》等。





目录



第一章 何谓“丝绸之路”
第一节 “丝绸之路”概念的形成及其在中国的传播
第二节 关于李希霍芬“丝绸之路”命名的辨析
第二章 “丝绸之路”的地理基础——西北史地
第一节 东方学背景下的“西北史地学”
第二节 “西城”还是“西域”?——《史记·大宛列传》辨析《史记·大宛列传》 辨析
第三节 “五凉文化”孕育下的敦煌学
第四节 古代兰州的交通
第五节 略论林则徐对西北边患的预见
第三章 丝绸之路的开拓与发展
第一节 张骞出使西域与“丝绸之路”的开通
第二节 霍去病与河西之战
第三节 河西四郡与边防设施
第四节 法显西行述论
第五节 隋代对丝路的经营和隋炀帝西巡
第四章 丝路民族及贸易特点
第一节 丝路贸易的功能和特征
第二节 吐蕃对河西地区的统治与经营
第三节 甘州回鹘在河西地区的活动
第四节 中瑞西北科学考查团及其成就
第五章 丝路学术文化
第一节 居延汉简的发现及其学术价值
第二节 《丝路探险记》与大谷光瑞考察队
第三节 我读《西域的愤怒》
第四节 历史比较语言学视野下的吐火罗——徐文堪《丝路历史语言与吐火罗学论稿》读后
第五节 继承、发展与创新——读张国刚教授《中西文化关系通史》
附录 一部有特色的地方史——读《甘肃古代史》

附录:作者已发表与本书相关的文章目录


来源 甘肃教育出版社


 
 编 辑:辛   春
 审 核:康晋昕
 监 制:王   璞

免责申明:

   本平台仅限于学术文化交流,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和首发媒介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做相关处理,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出处。


往期好文:

玉门:充满军魂的城市

青头山:一个驻守祁连山口的村落,背后隐藏着许多秘密

塔尔湾:疏勒河流域一个古老村落

河西走廊赤金大峡谷里的神秘史前文明

长城最西端甘肃最西部一处被人忽略的神秘古遗址:玉门小金湾

探秘长城脚下玉门砂锅梁古遗址

玉门花海盆地是河西走廊史前人类的重要聚居地

玉门以北:蒙古高原有一条活跃千年的古驼道

玉门青头山:民族争斗关防重重的祁连山口

兵团城市:玉门

玉门长城大漠中又一个神奇的“月牙泉”

【特约稿件】王璞:骟马河的千年文明

疏勒河:一条流淌着宗教文化的河流

从废弃的遗迹里寻找玉门五华山的记忆

斯坦因在玉门祁连山中探险

印象玉门

两条河与两座城

100年前的玉门影像

河西三十里井子墩:林则徐饮茶吃面的军台

甘肃老“寿星”玉门 2140岁啦!

火烧沟遗址的历史文化价值

唐代玉门军、玉门县及玉门军道考

玉门花海古绿洲历史变迁考

玉门考古100年

那河  那城  那文化 ------玉门寻古

诗歌  千百年来为一座城市传唱

玉门市玉门镇古城调查初探

千年玉门

玉门历史文物
玉门市博物馆主办,了解玉门市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的平台,感谢关注和支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