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文物】玉门白土良出土的“蛇”文物

文摘   2025-01-25 18:02   甘肃  

玉门“蛇”文物给您

拜年啦!




在时光长河的流转中,我们满怀憧憬地踏入了生机勃勃的蛇年。蛇,这一神秘而灵动的生物,带着独特的寓意,为新的一年揭开了充满奇幻色彩的帷幕。此刻,让我们一同深入探寻蛇年背后的故事与文化内涵。
地处玉门市清泉乡的白土良村,是玉门乃至河西走廊先民最早的聚居地之一,更是古代河西走廊上的关键要隘。这里出土的魏晋时期的画像砖在历史研究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宛如一扇扇通往古代社会的时空之窗,为我们全方位展现了那个时代河西地区的多元风貌。
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出土于玉门白土良墓群的魏晋时期蛇画像砖,当我们将目光聚焦在这块画像砖上,仿佛能穿越时空,看到一幅奇妙的画面。左边,一只灵动的蛙在水波中游动,代表着人类始祖女娲。而右边,一条蛇正悠然凫水,它象征着伏羲。女娲与伏羲,就这样跨越千年,通过这块画像砖,展现出他们交好的寓意,向我们诉说着那段古老而动人的传说 。
女娲与伏羲这种形象频繁地出现在画像砖上,代表着人们对祖先的崇敬与追思。他们认为自己与蛇有着神秘的血缘联系,蛇象征着部落的起源与传承,承载着族群的精神寄托,通过画像砖这一载体,强化了对祖先和图腾的信仰。
白土良墓群出土的魏晋时期蛇纹画像砖上,蛇的形态各异,充满灵动之感。有的蛇呈蜿蜒前行之态,修长的身躯如灵动的溪流,在砖面上曲折流转,仿佛正穿梭于草丛之间,其身体的弧度自然流畅,展现出一种优雅的动感;蛇头高高昂起,位于中心位置,双眼凝视前方,透露出威严与警觉,仿佛在守护着这片神秘空间,这些细节将蛇的灵动、威严或神秘展现得淋漓尽致,为画像砖注入了鲜活生命力。












玉门白土良蛇蛙画像砖











十二生肖个个宝,蛇兆福祥瑞气飘。

十二生肖当中紧随龙之后的就是蛇了!生肖蛇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是一种神秘而优美的生物,象征智慧、吉祥,又让人心生畏惧。相传啊,蛇是龙的原型之一,在传统文化里面蛇又被称为小龙。

而且在古人墓室的壁画以及棺板里,蛇是“常客”,这是为什么呢?

那么今天让我们一起通过玉门市博物馆馆藏文物:伏羲女娲棺板画,开启蛇年探秘之旅吧!

2024年11月,甘肃省文物鉴定委员会的三位专家在鉴定玉门市博物馆的馆藏文物中,他们被玉门市清泉乡白土良村一座古墓棺板上的一幅画深深吸引了!而画上两蛇缠绕的情景,揭开了当时民众精神世界的神秘面纱。

红色蛇上方圆圈中绘有一只青蛙,“蛙”便是“女娲”的谐音,也就表示红色蛇象征女娲。

白色蛇上方圆圈中绘有一鹅浮在水面的场景,“浮”便是“伏羲”的谐音,白色蛇则象征伏羲。

伏羲和女娲是人类始祖,一般被刻绘为“人首蛇身”形象,常常在文物和相关史料记载中手持规和矩,代表以“规矩”制定天地法则。他们也手捧或怀抱日月,日月分别指代阳和阴。蛇尾交缠则寓意阴阳结合、创造人类。
伏羲女娲“人首蛇身”、双尾交缠的图案广泛出现于中国汉代墓室、祠堂中,寄托了古人对子嗣延绵、生命不息的美好期望。那么,他们为何是“蛇身”而不是其他动物?据了解,这源于中国人长久以来对蛇的崇拜,视它为多子多福的象征,也认为其具有某种神秘强大的力量,可以抵御自然威胁,比如蜕皮、冬眠,有重生、永生之意。“蛇成为伏羲女娲形象的特殊载体,也因它与龙沾亲带故,被誉为‘小龙’。”

所以,古人在墓室砖或棺板上绘伏羲女娲图,是希望能借助始祖的神力庇佑逝者,期望获得繁衍与护佑的力量。同时也祈求墓中世界阴阳平衡,保障逝者安宁。






































伏羲女娲棺板画























































玉门白土良棺板画


   
 
编 辑:辛   春
 审 核:康晋昕
 监 制:王   璞

免责申明:

   本平台仅限于学术文化交流,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和首发媒介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做相关处理,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出处。


往期好文:

玉门:充满军魂的城市

青头山:一个驻守祁连山口的村落,背后隐藏着许多秘密

塔尔湾:疏勒河流域一个古老村落

河西走廊赤金大峡谷里的神秘史前文明

长城最西端甘肃最西部一处被人忽略的神秘古遗址:玉门小金湾

探秘长城脚下玉门砂锅梁古遗址

玉门花海盆地是河西走廊史前人类的重要聚居地

玉门以北:蒙古高原有一条活跃千年的古驼道

玉门青头山:民族争斗关防重重的祁连山口

兵团城市:玉门

玉门长城大漠中又一个神奇的“月牙泉”

【特约稿件】王璞:骟马河的千年文明

疏勒河:一条流淌着宗教文化的河流

从废弃的遗迹里寻找玉门五华山的记忆

斯坦因在玉门祁连山中探险

印象玉门

两条河与两座城

100年前的玉门影像

河西三十里井子墩:林则徐饮茶吃面的军台

甘肃老“寿星”玉门 2140岁啦!

火烧沟遗址的历史文化价值

唐代玉门军、玉门县及玉门军道考

玉门花海古绿洲历史变迁考

玉门考古100年

那河  那城  那文化 ------玉门寻古

诗歌  千百年来为一座城市传唱

玉门市玉门镇古城调查初探

千年玉门

玉门历史文物
玉门市博物馆主办,了解玉门市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的平台,感谢关注和支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