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明方 孟泽锦 | 阿古柏入侵时期英国对中国新疆地区的侵略

文摘   2025-01-29 18:26   甘肃  
来源:《西域研究》2010年第3期




阿古柏入侵时期英国对中国新疆地区的侵略



樊明方 孟泽锦


内容提要

1865~1876年阿古柏入侵新疆期间,英国曾无视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从政治、经济、武器供应等多方面支持阿古柏匪帮对我国新疆地区的侵略。


1865年初,位于中国新疆西邻的浩罕国统治者趁中国内地爆发陕甘回民起义之机,派其部将阿古柏率军侵入我国新疆地区。阿古柏匪帮进入新疆不久,便攻占了喀什噶尔、阿克苏、叶尔羌、库车等地,建立了“哲德沙尔”(七城之意)侵略政权。阿古柏侵略势力逐渐膨胀后,久已蓄谋扩大其在中国新疆地区影响的英印殖民当局开始计划通过支持阿古柏政权的方式来达到其目的。1866年,英印当局先是通过克什米尔土王与阿古柏发生了最早的接触。在这一年,阿古柏为了讨取英印当局信任以取得对其的军火供应,主动派遣了一个代表团前往英国的附属国克什米尔,与克什米尔土王商讨促进南疆与英属印度之间的贸易往来问题。在会谈中,克什米尔土王向阿古柏的代表转达了英印当局希望扩大对南疆贸易的愿望。阿古柏的代表马上向他保证,阿古柏一定采取措施为英印商人赴南疆贸易提供方便,并确保印度商队的安全。[1]在这次接触之后,英属印度与南疆的贸易额迅速增长,据英印官方统计,1863年仅为23万卢比,1863年至1866年共约10万卢比,1867年升至55万卢比,1868年为104万卢比,1873年为177万卢比,1874年为263万卢比,到阿古柏匪帮覆灭的1876年,更达300万卢比,其中有不少是武器和军火。[2]

1868年初,阿古柏指派其亲信那扎尔以非正式使者的身份出访印度旁遮普,寻求英国对其的支持。[3]英印旁遮普省督在拉合尔接见了那扎尔,双方举行了会谈。[4]之后,旁遮普政府官员向英印总督劳伦斯(John Lawrence)建议,英国应当“援助阿古柏……因为他现在正企图在东土耳其斯坦建立王朝。资助他金钱与武器,他便可以在沙漠上站稳脚跟”[5]。随后英国殖民分子海沃德和沙敖(即罗伯特·肖)相继进入南疆进行侦查和拉拢阿古柏的活动。

海沃德原为英国驻印陆军军官,1868年初退役。1868年9月,他受印度测量局负责人罗林逊(Henry C.Rawlinson)的指派,经羌臣摩河谷进入南疆。他在南疆搜集情报的过程中,与阿古柏伪政权官员进行了多次接触,尽力对阿古柏进行笼络。他于1869年5月返回印度后,向英印当局提出了扶持阿古柏的建议。[6]沙敖原在印度坎格拉地区经营茶叶种植业,1868年底进入南疆,受到阿古柏侵略政权“特别热忱的接待”。阿古柏曾四次单独接见沙敖,向沙敖表示:“希望能够获准沐浴在她(指英国女王——引者注)的阳光下”[7]。沙敖则向阿古柏赠送了一些英国造的新式枪支和其他物品,用以表示英国殖民主义分子对阿古柏伪政权的“友好”态度,同时以一个英国商人的身份建议阿古柏派出正式代表团出访印度,以便正式确定阿古柏政权与英国之间“友好关系”。沙敖于1869年夏返回印度后,立即向英印当局报告了阿古柏对英国的态度,并向在印度的英国殖民主义分子传播他在南疆窃取的政治经济情报,大肆宣传南疆是一个“迄今为止还未向欧洲人开放的宝山”。许多居住在印度和英国的殖民主义观察家也跟着宣扬说:“富裕的东土耳其斯坦各城人口稠密,却没有工业”,“除了食品以外,所有的东西都要依赖进口”,因而“对印度的产品和英国工业品的需要是极为巨大的”,是一个“非常广阔,几乎具有无限潜力”的市场。他们的宣传使那些妄图对新疆人民进行掠夺的英国殖民主义分子蠢蠢欲动。由于当时沙俄正采取严禁英国产品进入沙俄在中亚的殖民地和控制区的政策,许多英国资本家和殖民主义者担心南疆落入沙俄之手,因而纷纷要求英国政府尽快把南疆纳入英国的控制范围。[8]1869年初,新任英印总督梅奥到任。他正式向英国政府提出了以支持阿古柏在南疆建立独立国家的形式,分裂新疆,把南疆变成英国的保护国的侵略计划。[9]

1869年秋,阿古柏为了寻求英国更大的支持,以继续扩大地盘和对抗俄国日益紧迫的侵逼,派遣其亲信伊赫拉尔汗(按:即米尔扎·沙迪)出访印度,并请求英印政府派官员回访。英印总督梅奥抓住这一机会,亲自接见了伊赫拉尔汗,赠送给阿古柏一批枪支弹药,允许伊赫拉尔汗在印度觅雇工匠,带往喀什噶尔建立军工厂。此外,梅奥还决定派英印政府高级官员福赛斯带领一批英印官员和商人前往阿古柏统治区访问,打算让他们同阿古柏当面会谈,加深勾结。[10]

1870年初,英国驻华公使馆奉英国政府之命,竟然派员到总理衙门,要求清朝政府放弃新疆,承认阿古柏侵略政权,当即遭到总理衙门的严词驳斥。恭亲王奕䜣代表清政府正告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说:“新疆与朝鲜、安南等中国的属国不同,它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国政府在平定陕甘之乱后,接着就要平定新疆之乱。”[11]然而,英国殖民当局根本不理睬清政府的上述警告,仍继续同阿古柏勾结。1870年6月,福赛斯在伊赫拉尔汗的陪同下到达叶尔羌,恰逢阿古柏正在向吐鲁番发动进攻,福赛斯未便久留,于9月离开叶尔羌,返回印度。[12]

英国的支持使阿古柏的侵略野心更加膨胀。1870年3月,阿古柏再次发动扩大其统治区域的侵略战争。经过半年多的侵略和屠杀,阿古柏于1870年冬季先后占领吐鲁番、乌鲁木齐、玛纳斯等地,将其残暴统治扩展到了新疆北部。

1873年初,阿古柏委派其外甥赛义德到达印度加尔各答,再次请求英印政府派遣代表赴喀什噶尔访问。英印总督诺思布鲁克接见了赛义德,两人密商了加深双方勾结、共同抵御沙俄的问题。随后,诺思布鲁克根据赛义德的提议,向英国政府提出了与沙俄举行谈判,“签订一个保护阿古柏王国”,把南疆划入英国势力范围的“国际协定”的建议。[13]

赛义德离开印度后,英印政府根据与赛义德达成的协议,加紧了对新疆的侵略。1873年夏,英印当局组建了“中亚贸易公司”,专门从事经济上掠夺新疆的活动。[14]同年秋,英印政府派出了以福赛斯为首的英印使团前往新疆。这个使团中既有英印行政官员、地理测绘人员,也有人类学家、地质学家、历史学家以及医生等。英印政府还特意派出许多现役军官和士兵随同前往,以炫耀英国的武力,扩大其在南疆的政治影响。整个使团各类人员共由358人组成,役使驮畜500头。英印政府交给这个使团的任务主要有:一、“谋求与喀什噶尔签订一项商约,并使该商约的各项条款与一年前考尔巴斯所定条约相近”;二、“尽可能多地搜集有关该地区的科学、地理和战略等方面的情报”;三、争取让阿古柏聘请英国人做他的政治顾问。[15]

福赛斯使团进入阿古柏统治区后,沿途受到阿古柏侵略政权的殷勤接待,于12月4日到达喀什噶尔。11日,阿古柏正式接见福赛斯使团。福赛斯向阿古柏递交了英国女王亲笔信,并代表英国政府赠送他一批武器。阿古柏感激涕零,对福赛斯说:“你们的女王是一位伟大的君主。她的政府是一个强大的政府……女王就和太阳一样,在她的温和的阳光里,像我这样可怜的人才能够很好的滋长繁荣。我特别希望获得英国人的友谊,这对我是不可少的。”经过双方多次密谋协商,1874年2月2日,福赛斯与阿古柏非法签订了“英阿条约”。条约共12款,其主要内容为:一、英国承认阿古柏在其统治区的统治地位;二、英国派遣大使级的政府代表常驻阿古柏宫廷;三、英国在阿古柏统治区设立享有领事裁判权的商务代理人;四、英国及其附属国的臣民可以在阿古柏统治区自由出入、居住、从事贸易和转运贸易,并享有最惠国公民所享有的一切特权;五、阿古柏侵略政权对从印度运入的商品所征收的关税,不得超过商品价值的百分之二点五;六、英国及其附属国的臣民有权在阿古柏统治区自由购置、出售或租用土地、房屋和货栈。未经本人许可,他人不得强行进入或搜查。[16]1874年5月,英印政府又派遣沙敖以“赴喀什噶尔专使”的身份前往南疆活动。[17]英国政府交给他的主要任务是:维护英国在新疆的侵略权益,进一步控制阿古柏,增强英国在南疆的政治影响。英印政府在1874年5月29日给沙敖的训令中写道:“你在喀什噶尔的责任是维持我们与艾弥尔政府(按:指阿古柏侵略政权)之间的友好关系;维护英国在艾弥尔殿下领土上的商业利益,全面督察条约的履行情况,增进条约在各方面所起的作用。你不应主动向艾弥尔提出有关行政管理和外交政策的建议;但是,如果他主动征求你的意见,你则不应拒绝对他提供帮助,你应向他介绍有关情况,并向他提出适当的建议。”[18]沙敖到达喀什噶尔后,受到阿古柏的“盛情款待”。沙敖此次共在南疆活动了一年多,直到1875年7月才携带着阿古柏致英印总督的信离开喀什噶尔,在此期间,沙敖曾与阿古柏多次密谋阻止清军收复新疆和防止沙俄吞并阿古柏等问题。同时,沙敖还不断向英印政府通报南疆政治局势的发展变化。[19]

1875年5月清政府命左宗棠“以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身份,统帅西路各军,开始了收复新疆的战役。英国殖民政府遂开始加紧向阿古柏匪帮运送武器,指望阿古柏用英国的武器能够顶住清军的进击。早在1874年,在英印政府的授意下,英国的一些私营公司和商号就向阿古柏出售大量武器,其中仅一笔交易就达“两万支滑膛枪”[20]。在此前后,英国的政治附庸土耳其政府也向阿古柏出售了“一万二千支枪和若干门大炮”[21]。在英印政府的大力协助下,这些武器中的大部分于1875年和1876年被运到南疆,装备了阿古柏侵略军。为了向阿古柏政权表示“友好”和支持,英印政府甚至不惜动用英印政府国库收入,用以支付运送这些武器的部分运费。[22]

1876年初,英印政府又打着“为阿古柏乞和斡旋”的旗号,派福赛斯以英印政府代表的身份来华活动,“会谈喀什噶尔的独立问题”,直接出面阻挠中国收复新疆。1876年4月8日,福赛斯在天津会见了李鸿章。会谈中,福赛斯极尽危言恫吓之能事,吹嘘阿古柏“人极能干,远近推服……其天山南八城皆被占踞,现又兼管乌鲁木齐、吐鲁番等城,兵强地广”,阿古柏匪兵“皆用西国新样军器”。福赛斯恫吓说,中国若与阿古柏“通和”,“却与中国有益”;若中国“志在用兵”,收复新疆,“劳师糜饷,殊无把握”。他还进一步利用阿古柏与沙俄之间的勾结关系对清政府施压,说阿古柏“与俄国极相好,中国若欲进兵,恐俄人要助喀人(按:指阿古柏)耳”。[23]会谈后,李鸿章将会谈情况报总理衙门,想借此动摇清廷西征的决心。但清廷没有为之所动。1876年8月,左宗棠指挥西征军开始了驱逐阿古柏匪帮的战斗。8月17日,清军光复古牧地,接着又乘胜前进,在短短五天内连克乌鲁木齐、昌吉、呼图壁诸城。清军的胜利使英国政府更加焦虑。1876年9月15日,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在烟台向李鸿章表示:英国愿意出面“调停”中国与阿古柏之间的关系,要求中国同意让阿古柏“作为属国,只隶版图,不必朝贡”[24]。威妥玛回到北京后,又正式向总理衙门提出了上述无理要求,当即遭到总理衙门的严词拒绝。[25]

1877年1月10日,中国首任驻英公使郭嵩焘抵达伦敦。英国政府决定再次阴谋“调停”,派刚从北京返英述职的威妥玛出面与郭嵩焘交涉清军退兵一事。由于英方始终否认中国在新疆的主权,郭嵩焘拒绝了英方的无理要求。[26]1877年10月至1878年1月,清军在南疆各族人民的支援下,克服了重重困难,长驱数千里,彻底击溃了阿古柏匪帮,恢复了对南疆的管辖。至此,英国妄图利用阿古柏匪帮肢解新疆,变南疆为英国“附属保护国”的阴谋以彻底失败而告终。


 滑动查阅注释

[1] G.J.Alder, British India's Northern Frontier 1865-95, London: Longmans, 1963, p.26.

[2] G.J.Alder, British India's Northern Frontier 1865-95, p.318.

[3]〔英〕包罗杰著;商务印书馆翻译组译:《阿古柏伯克传》,商务印书馆,1976年,第174页。

[4] G.J.Alder, British India's Northern Frontier 1865-95, p.26.

[5] 转引自〔苏〕古列维奇等著;文谨译:《“伊犁问题”的沿革及其中国仿造者》,《中俄关系问题》第25期。

[6] Bellew, H.W, Kashmir and Kashgar, London, 1875, p.17.

[7]〔英〕罗伯特·沙敖著;王欣,韩香译:《一个英国“商人”的冒险》,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231、232、222、219、163页。

[8] G.J.Alder, British India's Northern Frontier 1865-95, pp.38-41.

[9] G.J.Alder, British India's Northern Frontier 1865-95, p.39.

[10] G.J.Alder, British India's Northern Frontier 1865-95, pp.42-43.

[11] Immanuel C.Y.Hus, The Ili Crisis, Oxford, 1965, p.29.

[12]〔英〕包罗杰著;商务印书馆翻译组译:《阿古柏伯克传》,第177页。

[13] G.J.Alder, British India's Northern Frontier 1865-95, p.49.

[14] Frechtling, L.E., Anglo-Russian Rivalry in Eastun Turkistan, 1863-1881.Royal Central Asian Journal, vol.ⅩⅩⅥ.July, 1939, part Ⅲ, p.477.

[15] G.J.Alder, British India's Northern Frontier 1865-95, pp.49-50.

[16]〔英〕包罗杰著;商务印书馆翻译组译:《阿古柏伯克传》,第188、258页。

[17] G.J.Alder, British India's Northern Frontier 1865-95, p.52.

[18] G.J.Alder, British India's Northern Frontier 1865-95, p.51.

[19] G.J.Alder, British India's Northern Frontier 1865-95, p.53.

[20] G.J.Alder, British India's Northern Frontier 1865-95, p.54.

[21]〔俄〕库罗帕特金著;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译:《喀什噶尔》,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171页。

[22] G.J.Alder, British India's Northern Frontier 1865-95, p.54.

[23] 李鸿章:《李文忠公全书·译署函稿》,卷四,第46~47页。

[24] 李鸿章:《李文忠公全书·译署函稿》,卷六,第28页。

[25]《清季外交史科》,卷十,第33~35页。

[26]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第3卷,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209页。

(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人文经法学院)

编排:王润泽

审校:王文洲

审核:李文博





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西域研究

邮箱:xyyjbjb@126.com

玉门历史文物
玉门市博物馆主办,了解玉门市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的平台,感谢关注和支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