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和某家生产力工具的市场负责人聊了会儿天,他提起要把产品推给某个潜在客户,发现最大的阻力是那家公司的 CIO。他还没说完我就哈哈大笑。我说他家我太知道了,技术和产品实在是烂到令人发指。
这家公司之所以跟不上业界的节奏,原因之一就在于有这样的 CIO,当然,这个角色在某些公司也叫 CTO。他们其实内部也知道自己烂,但是坚决不敢跟外界合作,在内部反而大包大揽,说这些需求都可以自己搞,结果当然是永远也搞不出来。
反正是缝缝补补又一年,一年一年下来,公司技术和信息化团队弄得臃肿不堪,到现在没有办法下手梳理。
听着很熟悉是不是?
这个不是个例,而是普遍现象。我们有几个同行创业公司,前几年致力于做产品要卖给保险公司,说能帮保险公司省很多钱。我听了就说太天真了,你要做这样的事情,就必须要经过保险公司 CIO 或 CTO 这一关,而他们评估之后,内部肯定会有团队拍胸脯说,「这个事儿我们自己就能做」,其实最怕的就是这样的心态。就算你这个项目能强行往里推,而跟你对接的肯定就是那些觉得「自己也可以做」的团队,使绊子,增加摩擦阻力,最后用至少一两年时间耗着你,哪个小团队能经得起他们这么折腾?最后项目进展不顺,人家内部报告说你这个技术供应商不行。好几年过去,不少项目最后始终收不到钱,烂尾了。
当然,这是个悖论,如果 CIO 或是决策团队知道借助于外力,不固步自封,心态足够开放,技术和产品也不至于搞得太差。
AI 这一波也一样,每个有点规模的内部团队都觉得自己也能做,如果和外面合作的话,他们不就失业了?自己被替代怎么办?内心里小算盘打得噼里啪啦乱响。结果是折腾来折腾去,发现弄不出来业务落不了地,白白错过了宝贵的时间。最后只好用开源模型做个样子,发个软文对外做做公关,应付一下了事。
开放的心态做事,企业才会获得更大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