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流·玛巴洛沙韦的常见问题

创业   2025-01-07 16:26   浙江  

上一篇发布后,留言区有不少读者提问,有几条其实比较典型,干脆统一说一下。

典型的提问是:没去医院之前怎么确定自己得的是甲流呢

这一波甲流的感染,最典型的特点是高烧非常急,比如,可能两三个小时之内体温就会超过 38.5℃ 甚至更高。

这个特点如果符合了,尤其是在当下这个时间点,那基本就是甲流。有的杠精肯定会说,那万一是别的病呢?你就说有没有可能是别的病毒吧?有没有可能是细菌感染吧?我只是提醒一下,活人不会被尿憋死。情况危急,你还是去医院,或是打急救电话,别跟我抬杠了。

为什么我说这一波高烧了没必要去医院,很多人完全不能理解,反直觉。因为没烧之前没什么感觉,一旦烧起来势头太快,跑医院去又扛不住折腾。而且,医院里做不到那么快招待你。现在发烧门诊是饱负荷运转的。

要注意我强调的时间前提,只针对这一段时间。如果是平时,你该去医院就去。

还有个问题是,按照现有的诊断机制,去了医院,也不会很快检测出是甲流。前置应急流程没做得那么好。实际上,从哨点医院送检的统计看,这一波发烧超过 99% 都是甲流。

有网友说,如果自己买检测试剂呢?能检测出来阳性当然算「运气」好,但这玩意儿的问题是,可靠性没那么高,多半都是阴性。如果你又不会使用概率思维的话,就不会判断了。

以上只是从患者角度出发的视角。从医生的角度肯定就不会这么想了。当然你更应该相信专业医生,而不是相信我。

提问二:那 5 岁以下儿童怎么办

2023 年的 1 月,罗氏制药宣布,欧盟已批准玛巴洛沙韦(速福达用于 1 岁及以上人群的无并发症流感治疗以及流感暴露后预防。

中国的审批进展,2023 年 3 月,罗氏制药宣布流感创新药玛巴洛沙韦(速福达)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批准,用于治疗既往健康的成人和 5 岁及以上儿童单纯性甲型和乙型流感患者,或存在流感相关并发症高风险的成人和 12 岁及以上儿童流感患者。

那么,请思考,1 岁到 5 岁的中国儿童可以使用玛巴洛沙韦治疗无并发症流感以及流感暴露后预防吗?

了解了这些信息之后,自行决定自己承担责任

提问三:儿童用药应该注意什么

这个药是和体重相锚定的。

从药代动力学上看,年龄不是临床意义的协变量。翻译成大家可以懂的话,举例说,患者是 4 岁还是 5 岁半,其实没差异。差异在于体重。

首先看包装规格,如果一盒两片,每片 20 毫克,一共 40 毫克。体重在 40 千克到 80 千克的患者,用量是 40 毫克。80 千克或以上体重的患者,服用量是 80 毫克,也就是标准的两盒。

5 到 12 岁患者,体重超过 20 千克,用量 40 毫克。如果体重小于 20 千克,则每千克用量是 2 毫克。比如,体重 10 千克的儿童,那么用量应该是标准剂量的半片。

提问四:孕妇可以吃玛巴洛沙韦吗‍‍

没有针对孕妇的临床实验研究数据。所以给就没有答案。

提问五:哺乳期可以吃玛巴洛沙韦吗

没有针对哺乳期患者的临床实验研究数据。所以给就没有答案。哺乳期用药的问题主要得考虑患者用药后代谢到乳汁,进而可能会影响受哺乳的儿童。

对于提问四和提问五,要考虑到获益和风险的权衡。更好的策略是避免孕妇或哺乳期女性被感染。

至于一岁以下儿童是否可以用?没有临床试验数据。

提问六:为什么我国不像欧盟那样批准玛巴洛沙韦用于 1 岁及以上人群呢

最可能的原因是缺少临床实验数据,或是以缺少临床试验数据这个理由而卡住不批。一款创新药的适应症范围一旦扩大,会影响很多同类产品的市场,比如玛巴洛沙韦一定会影响奥司他韦的市场

至于这背后可能有什么阴谋或猫腻,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好了。

提问七:这个药为什么卖这么贵?一盒才两片,算下来一片就要 100 多块。

我也认为罗氏制药这家公司不太懂中国患者的消费心理学。强烈建议重新设计一下,一盒 8 片,一片 5 毫克含量,加起来也是 40 毫克。然后让成年人患者一次吃 8 片。心里头就舒服很多了。

药卖得贵不贵,主要是看解决了多大的问题。以我为例,我一般这么评估:离我附近的医院,打车去,单程 30,来回一共 60。挂个号 15,医生得给你开化验单吧?得给你开点退烧药加点中成药吧?几十块能搞定不?至少得几百块乃至上千吧?在医院里这个过程,最快也需要半小时时间。整个过程,最低也要一个小时,就算我的时薪工资再低,也不会低于 200。以上,最少最少也需要 300 块的成本。

这么算一下,我宁愿选一盒 240 可以解决我问题的,也不去额外遭罪。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想法,不是所有人都会这么想。

有的人说,还是打疫苗便宜啊。那当然,问题是,你之前打了么?

提问八:罗氏为什么自己左手打右手跟自己竞争?玛巴洛沙韦和奥司他韦都是罗氏的药。

有的网友或许并没有发现这一点,玛巴洛沙韦和奥司他韦(达菲)都是罗氏的药。

奥司他韦则最初是由吉利德公司研发,罗氏制药负责商业化生产。奥司他韦 1996 年首次合成,1998 年获得美国专利。玛巴洛沙韦最初是由日本药企盐野义制药研发出来的。2016 年,罗氏制药与盐野义达成合作,进行玛巴洛沙韦的研发和商业开发。罗氏制药有点像腾讯在游戏领域的做法。

从研发时间上看,两款药相差几乎 20 年。围绕奥司他韦的争议性一直不小,没有足够可信的数据说明可以降低住院率以及降低并发症。这也是罗氏为什么推出玛巴洛沙韦,用我们可以理解的话来说:这款新药更为先进。

制药领域,创新药几乎都会好过传统药物,这是基本发展规律,否则哪有进步可言?也只有那些抱残守缺的社会里,才会觉得所谓「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能比高科技加持的创新药好。反正我是没看到几个还守着算盘不放的。

药企推新药的另一个主因当然是出于利益考虑。罗氏在国内奥司他韦的专利授权给了中国的几家药企,由这几家药企开拓市场。所以,严格来说,新药的推出也不算自己跟自己竞争。

最后说一下,现在的医疗环境下,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药物,安全、有效、便宜,几乎是不可能的三角。希望安全又很有效,但往往不会便宜。大多数患者,常常是一项都得不到。有人说,像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这样的药物难道不是既安全,又有效,还便宜吗?这需要你具备这样的认知。否则的话,去看门诊,有多少医生这么给你开药?不要忘了「老舅定律」的普遍性。

免责声明:这篇内容是从患者视角出发的互动交流,请自行甄别信息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本文提及的药品名字以及关联公司之间,不存在商业目的。

关注老舅公众号,不迷路:

小众消息
价值的信息通常从小众开始传播,最终被大众接受。本公众号原名「小道消息」,为减少误解,更名为现在的「小众消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