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乡故乡】荣颐衍庆||张珉

文摘   2024-10-18 00:02   四川  


荣颐衍庆





武汉大学1960级珞珈校友杨宜城先生,诚心为良师益友、中国工程院院士任继周先生今年11月百岁庆生,特委托1956级经济系资深校友、印章收藏家章元先生承办这次有意义活动。

杨宜城先生说:我这辈子最开心、最幸运的事,就是1999年遇见任老,请他参观我正在创业的园林机具生产基地;交流彼此优势,在他的倡议下,双方合作创建了星太草业公司。任老出生于1924年11月7日,一位百岁老人,还在为农业伦理学笔耕不辍,对星太公司抚爱如子,称呼我为事业挚友。在他百岁诞辰之际,准备给他赠送特制礼品:金石印章和“草人印记”文、手卷等。

章元先生说:接受米寿校友杨宜城重托,不敢怠慢,立即与“德艺双馨”的书法篆刻家冯家胜贤弟精心合作,创制出专为祝贺百岁院士任继周的金石印章和墨拓手卷!

全套特制礼品:两枚青田封门石印章,印长、宽、高为4x4x13cm,刻有草人(阳文)、任继周(阴文)印文,8个侧面铭刻任老一生丰功伟绩;含草人印记、金石印章照片、祝寿词赋于一体的墨拓手卷及《篆刻情韵—章元藏印选》精装本。感谢武大珞珈校友杨宜城、资深校友章元先生精心策划和打造的这套精品,奉献给百岁寿星。

请参阅《光明日报》釆访人民教育家任院士的报导。
【人民需要这样的教育家】任继周:莽莽高原上,悠悠碧草心

光明日报2024-07-02 作者:本报记者 王冰雅 宋喜群

任继周受访者供图

又一年绿树荫浓、鸣蝉声声,任继周迎来了人生中第100个夏天。尽管双眼视力有限,他仍然坚持每天工作5个小时。他还有昼思夜梦的事业尚未完成,还有念兹在兹的草业后学挂在心上,总想着再做点什么。

任继周,中国工程院院士,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名誉院长、教授。他建立了现代草业科学的理论与方法论,创建了草业科学的学科框架和教学体系,创办了第一个草业教学科研机构,培养了大批草业科学专业人才。近90岁高龄时,他又开中国农业伦理学研究之先河。他倾尽积蓄培养人才,多年来累计捐资助学近700万元,2023年入选“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1924年,任继周出生于山东省平原县。亲历山河破碎、目睹民生凋敝的他,自幼发奋、夙夜苦读,立志用知识报效国家,后以高分考入国立中央大学畜牧专业。

1950年,经老师王栋教授推荐、兽医学家盛彤笙先生邀请,任继周和妻子从南京一路辗转来到兰州,从此扎根西北大地研究草原。临行前,王栋赠其一副对联: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与牛羊同居,与鹿豕同游。这份勉励,成为他奋斗人生的注脚。

西北的苦寒没有吓退任继周,相反,他对这片辽阔土地充满期待。“甘肃地跨长江、黄河、内陆河流域,是青藏高原、黄土高原、西北内陆荒漠的交汇地带,草原资源太丰富多样了!有人觉得这个苦、那个苦,我一点也不觉得苦。大自然就是实验室,是没法取代的。”

任继周迫不及待地开始了野外考察,走遍了甘肃和宁夏的草原牧区,每年都会跑烂一双翻毛皮鞋。1954年,他执笔的《皇城滩和大马营草原调查报告》出版,成为新中国第一批草原调查专著之一。

为了定位研究、系统了解草原变化规律,他在天祝藏族自治县海拔3000米的马营沟搭起帐篷,开始驻点观测。“月夜清辉漫山梁,溪畔孤帐泛青光。夜闻狼嚎传莽野,晨看熊迹绕帐房。浓烟滚滚难为炊,寒风瑟瑟透衣裳。薄帐一顶居雪地,饥寒无惧伴熊狼。”他用诗作描述了当时情形。

从一顶帐篷起步,这里成为我国第一个高山草原定位试验站——甘肃天祝高山草原试验站,在全国率先开展高寒草地改良研究。

建站初期,任继周每周前3天在兰州教学,后4天到试验站工作。从马营沟到火车站,山路蜿蜒崎岖,河水冰冷刺骨,他凌晨4点就起床赶火车,从未耽搁教学工作。

1995年,任继周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内外一些高校和科研机构纷纷向他递出橄榄枝,他一一谢绝:“草原生态研究所在兰州,我就在兰州,哪里也不去。”

论科研,任继周硕果累累;论育人,他贡献卓著。牵头制订《攻读草原科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和《攻读草原科学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要求》,对提高我国草原科学研究生整体培养质量起到奠基作用;提出以草原调查与规划、草原培育学、草原保护学、牧草栽培学、牧草育种学等专业课为核心的草原专业教学计划,“草原调查与规划”入选国家级精品课程,《草业科学学科设计与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课题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1972年,我到甘肃农业大学读书,任先生给我们上的第一堂课没有讲专业知识,而是讲草原学是干什么的、学了有什么用,大概相当于现在的专业导论。他讲得生动有趣,我强烈感受到草原学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工程院院士、兰州大学教授南志标回忆。

任继周认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第一天职。他以扎实的科研基础投入草业专业教学,通过专业教学使相关知识系统化,提高到新的理论水平。每讲一节课,他至少备课8小时,要求自己讲课语言精炼、逻辑清晰、重点明确、理论联系实际。上课时,身着正装,站姿端正,他说这是对学生的尊重。

他要求学生做论文、搞研究一定要到牧场去。

“我的博士论文是在牧场写完的。如今,任先生在全国各地建起草原试验站,学生们都要去牧场实习。任先生这样做,是想培养对土地有感情的人。”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教授侯扶江说。

他鼓励学生深入一线,用科研解决实际问题。

“任先生经常关心我的科研进展,建议我除了在实验室做科研,更要多去田间地头走一走,了解农牧民在生产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带着问题回到实验室……”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教授张金林说。牢记先生教诲,近两年,他开启了新的研究,尝试将植物根际促生菌用于退化草地修复和农业生态系统建设。

任继周关怀后辈,无微不至。

在手机电脑尚未普及的年代,有学生给他写信,希望跟着他读博士,很快就收到任继周亲笔回信,信上细细列着博士考试科目。没多久,又收到第二封挂号信,特别说明上封信有误,数学和植物生理学任选一门考试即可……

时间观念很强的任继周,每天给自己安排计划表,一丝不苟地完成。这种惜时如金、勤奋自律的习惯保持至今。助手胥刚跟随他多年,常听他说工作成果的差距来自8小时之外,上班的时间远远不够,还要合理利用下班后的时间。

“作为学生,我感到一直都是任先生出题目,我们搞研究,似乎没有闲的时候,往往刚完成一个任务,新任务就来了。当时觉得很累,但成果出来后很有成就感,心里对任先生很是佩服!”甘肃农业大学教授胡自治感慨不已。

一边是茫茫草原,一边是三尺讲台。执教70多年,任继周为我国草业事业培养了一批科研、教学和管理领域的骨干力量,50多人被聘为草原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20多人成为博士生导师。

从早年关注国民体质,到提出“藏粮于草”,尝试改造农业结构,再到提出并倡导正确的农业伦理观,任继周的思索从未止步。

2018年,《中国农业伦理学导论》出版;2021年,《中国农业伦理学概论》教材出版;在他牵头下,兰州大学组建农业伦理学教研团队,农业伦理学成为农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百岁三万六千天,耐得寂寞与凉炎。虔敬守我弘毅志,春华秋实法自然。”期颐之年,任继周写下这首小诗自勉。在2023年召开的中国草业学会农业伦理学研究会第四届大会上,他通过视频致辞:“我作为一个百岁老人,誓将有限余年全力以赴。但自忖力不从心,已经走到生命的边缘。今后的重任将由在座诸君,以及诸君的若干代后来人,代代相继,奋力向前,一步一个脚印,走到现在还看不见的终点……拜托了,诸君!尽早到达生态文明新境界!”

再看杨宜城、章元团队为任老敬献的全套特制礼品。

墨拓手卷册页的总体布局


墨拓手卷从右至左分5个板块大样展示:如

“……古有神农尝百草济苍生 今有草人研百草开新篇……”

2024年7月,为彰显任老光辉的教育、企业成绩,由章元代表杨宜城、冯家胜、张珉先生的诚意,特专程亲临杭州美丽的西子湖畔,在杭州西泠印社和中国印学博物馆,进行印章及“草人印记”手卷复印件预展活动,受到一致赞赏。

展示墨拓手卷册页(复制品)

仲夏晴空,西子湖畔,荷花盛开,陪伴“印痴”,真正幸福

杭州之行,春华秋实,收获颇丰;与西泠印社交流金石书法技艺,联络多方感情;宣传任院士农业伦理学和草业生态环境理念;更为荣颐衍庆百岁院士、追科学技术之星而大声疾呼,可谓一举多得何乐不为,岂不傲矣?能不快哉!

杨宜城策划·章元书法·冯家胜篆刻·张珉撰写广州·武汉

联合出品 隆重推送

2024年10月7日


[作者简介]


张珉 :男,1945 年生于长沙 1968 年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 水工系高级工程师 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现住广州。



 

往期荐读

梅大高速路基为啥会滑坡

乌江梯级水电站(二)

乌江梯级水电站(一)

珠联璧合文化盛会躍广府

惜缘

来自珞珈山的掌声
湘潭名胜一日游
特殊捐赠及其背后的故事




运河文韵

采春的希望

撷秋的欢喜

捡运河文字


投稿邮箱
haqjprj@163.com 


友情提示:

1.散文、微小说1200字以上;诗歌成组,现代诗每组不少于五首,格律诗不少于十首。投稿时请附个人百字以内简介和照片1张。(简介字数太多请自行删减)
2.投稿请自己校对好,不要有错别字,小编不负责校对;
3.投稿务必原创未在其他公号发表过,二者缺一不可。

感谢关注清江浦人家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设置为星标



喜欢就点个在看
你会更好看哦



清江浦人家
闲煮时光,漫炖岁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