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语导演中,重口味的确实不多。最早的有马徐维邦靠着《夜半歌声》开山,虽然模仿《歌剧魅影》的痕迹较重,但汉化的效果却非常完美。据说有观众在影院被吓死,也是当时的奇谈。
马徐维邦是因为入赘才叫这么个名字,据说他是一个精致的小老头,每天将自己的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油光可鉴,光梳头就需要一个小时。他之后还拍了《夜半歌声续集》,里面还出现了女裸体模特的镜头,在当时绝对是走在了时代的风口浪尖!
在华语电影圈中,对重口味的恐怖片也不够重视,所以就算是马徐维邦,也没有人把他当做电影大师对待。解放后,马徐维邦去了香港,他只能拍厦语片糊口,非常穷困潦倒,最后竟在过马路时被汽车轧死,让人唏嘘。
这种情况一路蔓延,到了邵氏时代,最cult的两个重口味大师桂治洪和牟敦芾的晚年也不怎么样。牟敦芾的情况我以前写过,请点击查看,桂治洪在1984年就黯然退出了影坛,移民到了美国,据说在那边开了一家意大利薄饼店维持生计,他1999年60多岁的时候就因肝癌离世了。
最近一气儿看了两部桂治洪电影《鬼眼》和《邪咒》,一种新鲜感满之溢出。我觉得华语电影里如果没有这个品类,是不够完整的。
1974年的《鬼眼》是2002年李心洁主演的《见鬼》的祖宗,故事讲述美发店女工美玲因贪小便宜,接受了男客人赠送的隐形眼镜(当时是奢侈品),之后她就成了这个客人的奴隶(邵氏“恶男”思维扮演)。
原来恶男还是一只恶鬼,它需要吸取人的精气才能存在,美玲被迫给他招徕女孩,她自己也被鬼害的面容枯槁。她突然发现,隐形眼镜已经长到肉里,取不出来了。美玲的男友试图帮忙,竟被靠岸的船挤成了肉饼(重口味导演要绞尽脑汁想出新的死法)。最后在同事夏萍的帮助下,美玲和街坊用火攻的办法除掉了这个坏蛋(恶鬼是被火烧死的,怕火)。
《鬼眼》的立意独特,抓住了眼睛这一心灵之窗来做文章,击中了观众最脆弱的神经。之后《见鬼》的角膜移植看到鬼,和这个也是异曲同工。
《邪咒》是一部将民国戏和铅黄恐怖片混合在一起的电影,故事的主要框架是鬼屋闹鬼,里面塞入了欲望剥削、因果报应、骇人奇观等意式“番茄沙司”一样的内容(假血也是那个样子)。我觉得很有意思,现在看起来也很潮,尽管有些人会觉得水土不服。
王莱女士在邵氏拍过很多电影,都是配角,也大部分是坏老太(李翰祥让她演了好几次王婆),幸亏她晚年去了台湾,不然她被定型后的刻板印象,让她也不能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她也拍不了李安的《推手》了。
王莱在《邪咒》里的表现真是棒,可以说是“老母鸡恐怖片”中的顶级。她在最后像打了鸡血似的持刀狂刺,真可以说是华语恐怖片历史中值得纪念的一幕!
另外片中还有很多特摄镜头,比如血蛙、地龙,形象让人作呕、表现得非常夸张。可以说这部电影达到了当时同类型电影的较高水平。
桂治洪的电影因为剥削性太强,所以至今被人诟病。他的作品也没能全部问世,即使问世了,也是残缺不全。《邪咒》只有不到80分钟,网上的删减版只有60几分钟,真的让人慨叹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