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兰陵王

文摘   2024-11-18 10:33   湖南  

《大面》(又称《代面》)起源于北齐。根据《兰陵王入阵曲》创制,是盛行于唐代的假面舞蹈。兰陵王舞蹈时就带着木制的假面具。


相传北齐高祖的孙子一一兰陵王,名高长恭,他是个勇敢善战,又能与军人同甘共苦的将领。他面貌长得秀丽,好像女人一样漂亮。他觉得自己外貌不威武,所以打仗带兵时总要戴上假面具。有一次在与北周军作战中,北齐军败于芒山,兰陵王为中军,率领了五百名骑兵,再次冲入敌阵,在金埔城下取得辉煌的战果,使战局转败为胜。《北齐书》他的传中曾说,兰陵王“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他的功勋美德,后来影响很大,因而遭到齐后主的嫉妒,竟用毒药害死了他。他临终时,把别人欠他的债务凭证全部焚毁。

人们失去了这位勇敢善战而又正直大度的战斗英雄,十分怀念他,于是创作了《兰陵王入阵曲》,后来又编成舞蹈,效仿他指挥作战带着假面具的姿态,来纪念他的功绩和歌颂他的勇敢善战。这个节目是个有简单情节的面具舞,所以唐代称《大面》,归入歌舞戏类。舞者穿紫色服装,腰间束金带,手执鞭(即鼓锤),用来表示击鼓进军的意思。


在《全唐文》中,曾有《兰陵王》演出的记载:武则天时,她的5岁孙卫王,曾在她面前表演了《兰陵王》。表演之前,还要念致语:“卫王入场,咒愿神圣、神皇万岁,孙子成行。”从这个史料中,可以看到5岁的孩子能表演《兰陵王》指挥作战的动作。可想而知在唐代这个节目是非常流行的。

随着时代的变迁,《代面舞》也在发展和变化,兰陵王舞曲,为北朝的健舞,但是到了唐代,从一些文献看起来,已经演变成了“软舞”之一,与原来一位主将,戴着假面具,“效其指挥击刺之容”作舞,“武士共歌谣之”一唱百和的场面,完全不一样了。唐代教坛乐舞软舞类,也有《兰陵王》一舞,与舞姿轻盈柔美的《缘腰》并列。从而可以看出在盛唐时《兰陵王》已改变成为另外一种样子了。正如表现战阵的《和阵乐》,到了唐玄宗时改用数百宫女来舞一样。大概这与皇帝、大臣们喜欢欣赏轻歌曼舞有关吧!


《兰陵王》早在唐朝初期广为流传,并被编成歌舞小戏,带有情节和内容,描写了一位战将戴上面具英勇杀敌的故事。但是随时代变迁和历史的冲刷,中国本土的《兰陵王》流失了,但是在日本歌舞伎中《兰陵王》却保留了下来。1956年中国京剧代表团访问日本时,曾特地向热田神宫的东仪先生学习了这个舞蹈,并带回了面具、服装、道具及录音。面具是金兰彩色为主的木刻面具,形象威武;服装很像中国京剧中武将穿着,杏黄色袍子,后襟拖地;舞蹈像中国古典舞,中国戏曲中大将出场的“台步”和“骑马跨档式”。从而可以进一步证明《兰陵王》是由中国传入日本的唐代舞蹈。


1995年当赴美留学的年轻导演胡雪桦在日本发现《兰陵王》的踪迹时,激动得流出了眼泪。在万科的支持下,经过一番筹划,电影《兰陵王》终于摄制完成,在美国夏威夷,话剧《兰陵王》连演六十多场,虽然观众听不懂一句台词,但场场都使观众泪流满面,场面十分感人。

电影《兰陵王》是部具有东方神秘感的寓言式作品,扮演女首领的是著名舞蹈家杨丽萍,兰陵王是由来自夏威夷大学戏剧系的美国小伙子卡伦德扮演,著名摄影师顾长卫采用升降遥控车,乘上热气球,在离地面2000米高处拍摄,他说:“玩的心跳。”从而展示出中国的绚丽风光。

PS,这个电影和历史上的兰陵王没啥太大关联。

CULT电影
这里,也许是唯一的以cult电影为主菜的大食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