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来西安旅行的家庭太多了。我最常收到的信息就是:“粟米老师,有没有好办法约陕历博的门票?”
陕西历史博物馆在国内首屈一指,几乎是每个来西安的孩子必打卡的地方。
据说,每天有超60万人次点击陕历博预约门票,但能够预约成功并进馆参观的游客只有1.2万人次。
大家总结出许多窍门,比如,上大众点评APP预订,要比在陕历博的公众号(小程序)预订更靠谱,比如实在不行就去找黄牛……
即便如此,预约的难度系数也很高。今年5月18日,陕历博分馆——秦汉馆揭幕。自此,来西安旅行的人们又多了一个选择。
这个博物馆到底怎么样?能不能成为 “平替”呢?赶在暑假结束之前,我和糯米来到秦汉馆一探究竟。
西安的许多景点都在城里,像钟鼓楼、回民街、城墙就很集中,大雁塔、大唐不夜城、陕历博、大唐芙蓉园这几个景点也近在咫尺。相比之下秦汉馆就很偏僻——在西安城的北郊。如果从市中心出发,可以乘坐地铁2号线到北客站,然后转14号线,乘坐两站之后在“秦宫”站下车即到。从地图上看,出地铁站到博物馆有800多米的步行距离。我们原本打算扫共享单车前往,可没料到此处十分偏僻,没车可用。加上天气炎热,最后打车前往。秦汉馆大概2~3小时就可以看完,所以蛮适合即将离开西安的朋友安排到行程的最后一天。无论从北客站还是从西咸机场出发,都可以顺道看看秦汉馆。秦汉馆大门外有行李寄存柜,很方便。
秦汉馆将以“秦汉文明”为主题,展览叙述结构采用“大历史+小专题”形式,内部共分五大展厅,包括 “秦汉文明”、遗址展厅“城与陵”、艺术展厅“技与美”、临展厅和公众考古中心。
2014年,这艘古船出土于西安汉长安城北渭桥遗址。船体由16块船板通过榫卯连接而成。这种大量使用木榫板、木钉并联船板的技术在古罗马时期很流行,于地中海地区的木船上广泛使用,但在我国乃至东亚尚属首次发现。因此,这艘古船是千年来中西方丝绸之路往来交流的见证,被命名为“丝路一号”。这盏西汉时期的彩绘雁鱼铜灯造型造型别致,被陕历博借用于许多文创纪念品。正巧我最近在读《中国博物馆全书》,里面曾介绍这盏铜灯减少烟尘污染的原理,便指给糯米看。雁腹部盛上清水,烟尘通过大雁张开的喙、脖子进入腹腔(见图右),起到净化的作用。除此之外,战国金怪兽、西汉鎏金铜蚕、错金杜虎符、“重卅斤”铜权、“廿六年”铜诏版、秦跪射俑也在这个馆。《中国博物馆全书》陕西分册封面上的鎏金鎏银铜竹节熏炉也馆藏于此。这件熏炉原置于西汉皇家未央宫,后来被汉武帝赏赐给阳信长公主,如今仍然熠熠生辉。令我感兴趣的,还有各种生动的造像。下图里的人俑颇具西域风情,想来在秦汉时,长安城里常有来自西亚、地中海地区的商贾驼队。下面这个石棺上的涅槃浮雕,是不是颇有西方宗教名画的叙事感?秦汉馆还有一个特色:借文物还原历史。倘若看展时能多一点耐心,把各个展板浏览一遍,对了解对秦汉历史大有裨益,收获定然不小。
秦汉馆,顾名思义是以秦、汉两朝的文物为主,其中不乏竹节薰炉这样国宝级的文物。因此,还是很值得一看的。那么来这个博物馆参观,能否抵消无法去陕历博的遗憾呢?陕历博最受瞩目的藏品包括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秦汉唐的陶俑、汉唐的金银器和唐墓壁画等几个大类。难能可贵的是,任何一个品类的馆藏都堪称该领域的顶级文物,因此陕历博才如此炙手可热。说到这儿,我想大家都明白了:秦汉馆只是截取“秦汉”,而没有商周青铜器,更无盛唐时期的文物。秦汉馆尽管有5大场馆,可是看下来却难免觉得大同小异——在场馆A看秦砖汉瓦,场馆B也展出秦砖汉瓦。秦汉馆场地非常宽敞,展区阔朗,设计感十足,除此之外电子讲解器、VR眼镜等数码设备也很受小朋友们欢迎,不愧是今年刚刚建成的现代化博物馆。我悄悄跟糯米说,如此宽大的场馆怕不是为了海量馆藏,而是为了迎接乌泱泱的参观者而建。下图的这个展区,就借用数字手段投影了一个舞者。这个跳舞的曼妙女子,从此处的影壁墙一路跳到编钟、陶俑的展区。或许为了保持观看的最佳光线,该展区灯光熄灭,我足足等了五六分钟,才拍到了下面这组编钟。吐槽到这儿,不禁想起去年暑假在长沙参观辛追夫人墓,湖南博物馆也用数码手段再现墓室的原貌,从不同角度展示T形帛画。只不过所有这些高科技,都是为了帮助参观者身临其境,更细致地观察文物细节,而不是像这样喧宾夺主。当然,如果从策展的角度来看,场馆设计、布局都很有可圈可点之处。这就仁者见仁了。
如果约不上,或时间凑巧,则不妨去秦汉馆一观,相信一定不枉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