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应该成为任何人的KPI

教育   2024-09-24 21:30   陕西  

刚刚跟朋友打了个电话,内心很痛。

朋友的女儿在西安一所著名民办小学就读六年级。最近,妈妈无意中发现,小家伙常常半夜偷偷上网。

这个事或许早有端倪。

可能是孩子每天学习到十一二点,也可能是每个周末连半天休息时间都没有——全部时间都在赶课外班,或者写作业。

我问朋友,不能不报奥数吗?真正能走竞赛这条路的孩子少之又少,对于普通孩子而言,奥数并非必修的功课啊!

她说,没办法,对于这所学校的孩子,奥数就是必修的。等到了五六年级,老师会告诉你,“报一个可不行,至少得报两个奥数班。”

这所学校似乎将初中的教学方法前置,有类似课间练、小练考,老师会在“常规”作业之外,给优秀的孩子再额外布置练习题。

不排除有的孩子对做题乐此不疲,可是对多数孩子而言,这些都是不得不承受之重。

我有一位同学,孩子也在这所学校。她跟我吐槽:“你知道他们学校有多卷吗?很多家长为了三跳运动会给孩子请私教。我家娃(二年级)单摇跳绳每分钟300个,仅仅拿了第三名。

老师们对运动会成绩很看重,提前几个月就布置了跳绳打卡,要求“每天都必须比前一天跳得更多”。因此,这个孩子告诉妈妈,“多跳几个就好,不要多太多。”

早年间在公司混,年底业绩好的时候都要“压一压”,以免第二年总公司下达的KPI更难完成。

我悉知这样的方法时已近而立之年,而现在的孩子在年龄还没突破个位数的时候就懂得了其中的奥妙。这不能不令人唏嘘。

在这所学校,一旦放学,孩子就进入了“课外赛道”。有的孩子参加学校的培优课,而大多数孩子都被家长(通常是妈妈)接走,参加一个又一个课外班。

当然,除了常规的奥数、英语、语文、书法之外,体育类项目也大受欢迎。

孩子们马不停蹄地赶场,就连在车上的时间也要利用起来听听英语,或者吃口面包。这样的状态要持续到晚上十一点半——理想的话,倘若每个环节都实施地恰到好处,此时孩子就可以完成所有任务去睡觉了。

很多时候做不到如此理想,十二点才能休息是常态。

我第一次听说这个时间表的时候觉得不可思议,“这恐怕是个例吧?”

然而,很快又从第二个、第三个朋友那儿得到了验证。

传闻,这所学校在录取孩子的时候,会“善意”地提醒家长:家里得有人全职照顾孩子(配合学校)才行。

无论全职与否,家长仿佛被吸入了漩涡,不得不比,不得不卷。

就像我建议那位朋友给孩子减负,她无奈地解释说,没有办法,身处这样的环境之中,能做的选择太少了。

铺天盖地的作业布置下来,做还是不做?每个妈妈都在讨论三年级学奥数晚不晚,报还是不报?

老师把孩子的分数看得无比重要,见家长没有检查出作业中的错误,便要求家长手写一份检查,孩子第二天到校时必须带来。

如此严苛的做派,家长又能为孩子争取多大的空间?

如果孩子成绩没上去,学校要追责老师没教好,老师追责家长不负责任。最终的压力责无旁贷地落到无辜的孩子身上。


当教育开始追求KPI,教育工作者无所不用其极,谁来关心孩子的成长?

说到底,小学段的知识点就那么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习兴趣、习惯和信心。

通过刷题、背模板和公式来追求极致,只满足了学校考评的需求,对孩子长远的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并无多少意义。

当老师的能不懂这些?大家都揣着明白装糊涂罢了。

可是孩子是受害者呀!他们是有血有肉的人,是生理和心灵都未发育成熟的未成年人。因此,便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暴露出来——学习不专注,失眠、抑郁,或者偷偷上网、打游戏——这是孩子在呼喊,在求救啊!

很多人觉得,是网络,是手机,是游戏带坏了孩子。岂不知,游戏只是“背锅侠”。难道没有了网络和手机,孩子就不需要放松了吗?就不对两性好奇,不需要社交了吗?

没有谁能长期忍受每天12小时+的学习或工作,没有谁能忍受一直被差评,没有谁能忍受每天辛辛苦苦只为了过两年会更辛苦。

为了控制孩子的“网瘾”,朋友把家里的iPad锁了起来。

孩子上的不是网,而是片刻的自由,是可以触摸学习之外的世界。锁住了iPad,锁不住孩子的心。她只是人坐在书桌前,却没有学习的心情,也没有学习的心思。

我说,从什么时候开始,你不再是孩子最好的朋友了?孩子背着你偷偷摸摸上网,有了苦恼,有了困惑,也不告诉你。

朋友说,很久以前就是这样了。她说,“我再跟她讲讲道理。”

什么时候,我们变成了爱讲道理的妈妈。

孩子首先是一个独立的人,他们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兴趣爱好,需要朋友,需要无所事事地做白日梦。

“为了孩子好”,就要孩子无条件地忍受痛苦,这是哪门子的道理?

朋友在医院排队,等医生问诊,我却在电话另一端不停地说扎心的话。

我默默收了线。

孩子呈现出的“问题”只是冰山一角,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消融庞大的冰山,而不是对着“问题”猛使劲儿。

大环境生了病,压力却落在小小的孩子身上。他们太难了。

妈妈们,一定要站在孩子这边呀!



相关阅读:

爸爸妈妈,请教我如何看待考试分数

跟标准答案不一样就扣分?难以理解的阅读理解

三年级阅读理解滑坡,怎么破?

不满足于亲子阅读,我找到提升孩子底层能力的“新引擎”

纠结要不要给孩子报奥数班?说说我们的惨痛教训

与作文死磕:探寻中考作文、高考作文的通关攻略

糖纸匣子
《我的第一本亲子思维导图》、《思维导图魔法课》作者,粟米老师的公众号,教儿童思维导图,培养阅读兴趣,分享小学生作文方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