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的这篇文章,是六年级第4单元的半命题作文《 什么让生活更美好》。
这篇习作很有章法,修改也颇具代表性,值得进入初中的孩子们借鉴。
我做出的第一个修改便是主题。
可可的原题叫《花儿让生活更美好》。看到这个题目,会疑惑到底是栽种的盆花,还是指鲜切花,而或是在学校、小区偶遇的绿化花。同时“花儿”这个词又显得简单而单薄。
所以我做的第一个修改就是调整主题,根据下文的主要内容,把题目变成了《花香让生活更美好》。这样一下子就更聚焦而明晰了,也多了意境。
这篇习作用到了一个典型的写作手法——选择生活中不起眼的事物,将它与学习的困境相叠,写出对自己的触动和转变。
可可在开篇便写到自己原来的状态“郁郁寡欢,平平淡淡”,接下来笔锋一转讲到了转折点——踏出家门,遇到了一缕梅香,写花香对自己的触动。
这一段话的不足之处在于抒情的部分太过冗长而生硬,而且现实的部分又缺乏细节。
所以在优化完开头之后,我做的第二个比较大的改动就是大幅删减了可可的内心独白。
这些话像是为了感悟而感悟,读之乏味。我把它们整个删减掉,足足删了11行。
与其这么写,不如细写当时触动自己的梅香。
小作者写道,“环视一周,发现竟然是一棵老梅树。”接下来水到渠成,就讲一讲这株老梅树的样子好了。
我们可以这样写,“树干上雪迹斑驳,树枝如苍虬般盘根错节,枝头却绽放着不起眼的腊色小花。”
身处飘雪的寒冬,自然疑惑“这些娇嫩的花儿难道不冷吗?”
然后再描写花的细节,“只见小小的腊梅花瓣微张,一朵朵一簇簇像一串金色铃铛挂在枝头,在飞雪中兀自开放。”
你看,不畏严寒、怡然自得的腊梅就跃然纸上了。
为什么我们强调记叙文中唯有描写才能够打动读者呢?
这是因为“现实”是抒情的基础,唯有描写细节才能把读者带入到场景中去,让他感你所感思你所思。
写现实的才能让文章显得不空虚不造作。借物抒情、借物言志也是文学创作中常见的比兴的写法。
在写完与腊梅的偶遇之后,小作者写了短小的一段话来承上启下。在这儿讲到枯燥学习中自己的改变,然后再关联到另外三个季节的花香。
讲述完改变的开始,可可接下来讲到自己留心到更多的花香,秋天的菊花,春天的丁香,夏天的莲花。
既借花的品质来喻人,又巧妙地写出了花香对自己的心境影响,扣题写花香带来的美好。
不知道可可是否有意而为之,实际上形成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花香。花香穿插在不同的时间里,对自己起到了陪伴和疗愈的作用。
可可由点到面,从偶遇写到刻意观察。这是一个非常巧妙的写法,很出彩。后半篇与最初的故事相呼应,相得益彰。
先调整题目使主题鲜明,再用细节描写替代“无病呻吟”式的感慨,整篇文章就顺畅而饱满,文采飞扬了。
总结一下:高年级的作文需要找到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找到被忽略的生动细节,然后关联自己的成长命题,使抒情水到渠成,这样才能够写出精彩的文章。
花香让生活更美好
陈佳凝 六年级
心灵之美,源于自然;自然之美,源于花香。以前的我总是郁郁寡欢,日子在平平淡淡中过去,失去了色彩。直到有一天,我踏出家门,寻到了那缕花香……
时值冬日,雪花飘落,公园里到处素装银裹。心情郁闷的我走在雪路上,路边全是被白雪覆盖的枯萎的花草。抬头望世界皆是银白,我的心情也如被雪淹没了似的,冰冷而茫然。
忽然,一缕幽香传入我的鼻子。咦,哪儿来的花香?我环视一周,发现竟然是一棵老梅树,树干上雪迹斑驳,树枝如苍虬般盘根错节,枝头却绽放着不起眼的腊色小花。这些娇嫩的花儿难道不冷吗?我忍不住驻足细看。只见小小的腊梅花瓣微张,一朵朵一簇簇像一串金色铃铛挂在枝头,在飞雪中兀自开放。我心中一颤,仰头看那旋转而下的雪花,竟感受到一丝久违的轻松。“我还会来看你们的”,轻声与腊梅告别,我的脚步不觉轻快起来。
此后,我常常在枯燥的学习中想起那缕梅香。梅花香自苦寒来。或许,我也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默然开放吧!不知不觉间,心灵不再被一道道难题蒙蔽,心中的失落也散去了,取而代之的是挑战的乐趣。从此,我爱上了花香。
每一种花都有自己不同的魅力,它们在天地间吐露独属于自己的芬芳。菊花的香气清冽,微微透着点儿苦,正如它的坚贞不屈,在风霜前勇往直前,坚守初心。丁香花香气清幽,沁人心脾,正如它不染俗世的恩恩怨怨,笑对风雨。荷花香气淡雅而清新,正如它出淤泥而不染,高贵、清白。
走过四季的花香,我结交到了许许多多的新朋友,性格也变得阳光开朗。品味花香,感悟成长,每个人的生活都可以多彩多姿!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