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是中国南方最大河系,是中国境内第三长河流,全长2320公里,流域面积453690平方公里(其中442100平方公里在中国境内,11590平方公里在越南境内)。
点击下方查看往期文章༒
珠江一般以西江上源为源头,发源于云贵高原乌蒙山系马雄山,流经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江西6个省(区)和越南的北部,从而形成支流众多、水道纷纭的特征。珠江年径流量3300多亿立方米,仅次于长江。
珠江,是一个由西江、北江、东江及珠江三角洲诸河汇聚而成的复合水系,大约形成于中更新世,其走向主要受华南弧构造地形的影响,是由于印度板块向东推移,而太平洋板块向西移动的结果。
西江水系:中生代后期燕山运动开始发育,当时与广西盆地水系互不相通,老第三纪喜山运动使大容山抬升,广西盆地升高,苍梧峡口被切,使盆地水系与西江沟通,形成今日西江水系。
西江是珠江的主干流,发源于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境内的马雄山,全长2214km,流域面积约355000平方千米,占珠江流域总面积的77.8%。
由南盘江、红水河、黔江、浔江及西江等河段所组成,主要支流有北盘江、柳江、郁江、桂江及贺江等。南、北盘江汇合后改称红水河,与柳江汇合后改称黔江,与郁江汇合后改称浔江,浔江过梧州市后始称西江。
北江水系:自白垩纪到老第三纪经多次块断运动,形成许多北东向构造盆地,各河段孤立。喜山运动使北部红色盆地抬升南倾,原始河段顺南倾地面下切流入韶关和英德盆地,汇集成北江格局,再往南切过飞来峡入西江。
北江是珠江流域内第二大水系,发源于江西省信丰县石碣大茅山,思贤滘以上河长468km,流域面积46710平方千米,占珠江流域面积的10.3%,坡降0.26%。主要支流有武水、连江、绥江等,在三水区思贤滘与西江汇合。
东江水系:受N10°-40°E构造带控制,中生代燕山运动使罗浮山和莲花山隆起,中间拗陷断裂形成NE-SW向构造盆地,东江深大断裂带发育其中。喜山运动使花岗岩侵入体间歇性上升,形成多级剥蚀面,沉降区被两侧山地流水切割连通,形成东江干流。
东江是珠江第三大水系,发源于江西省寻邬县桠髻钵,至广东龙川县合河坝汇安远水后称为东江,再经龙川、河源、紫金、惠阳、博罗等县,至东莞市石龙流入珠江三角洲。石龙以上河长520km,流域面积27000平方千米,占珠江流域面积的5.96%。主要支流有新丰江、西枝江等。
珠江三角洲诸河为西江、北江思贤滘以下,东江石龙以下网河水系和入注三角洲其他诸河,通过虎门、蕉门、洪奇门、横门、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及崖门等八大口门汇入中国南海。集水面积为2.682万平方公里,占珠江流域总面积的5.91%。
先秦时期,古海湾逐渐消失,珠江三角洲发育,陆地露出,沙洲呈现,江岸逐渐向南推进。秦代时,珠江北岸大抵在今西湖路一线南侧,江宽约2024米。赵佗初建南越国时,其都城南临之珠江北岸约在今西湖路一线稍南。
汉武帝平南越时,南越国都城南临之珠江北岸大概又向南推进了约十余米。东汉末期步骘筑城时,北岸又南移了约40米,南岸则北移了约62米,城南珠江宽约1790米。
唐代珠江北岸在今大南路、惠福路之南,文明路之北,南岸在今同福路一线,宽约1400米。
宋代的珠江北岸,以宋三城为界,江岸线已移至今西关与玉带濠一带,宋朝末年,江岸线又向南跨过一条街,到达如今的一德路、万福路一带,南岸在今同福路北盐仓巷附近,江面宽约1100米。
从明代开始,珠江急剧缩窄,江面只有650米宽。清代,珠江缩窄至550米。建国以来,随着珠江两岸堤围的修建和河道的综合整治,珠江河道的平面形态趋于稳定,珠江平均宽度维持在200米左右。
珠江流域内多为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94.5%,平原面积小而分散,仅占5.5%,地势大致为西北高、东南低。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受东南和西南季风的共同影响,温和多雨,无明显干季,年均降水量在1000-2000毫米。
流域年均径流量为3412亿立方米,以水量而言,居全国河流的第2位。4-9月为汛期,流量占全年70%-80%,洪水多出现于夏季,下游及三角洲常有较大秋汛。流域年均含沙量为0.126-0.344千克/立方米,整体含沙量相对较小。
珠江流域降水丰富,河网密集,水资源总量大。在农业灌溉方面,众多水库、水闸、灌区等水利工程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也满足了人们的日常饮用、洗涤、卫生等需求。同时为工业企业提供了冷却、加工、运输等方面的用水,支持了工业的发展。
珠江流域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丰富,其中西江的水能资源最为丰富。目前已经建成了龙滩水电站、大藤峡水利枢纽、天生桥一级水电站、大化水电站等众多水电站,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清洁电能。
珠江是中国第二大通航河流,水运发达,内河年货运量仅次于长江,居全国第二位。珠江水系河流众多、河网密布、水量丰沛,自然条件优越,贯穿华南、连接西南,通达港澳、辐射东盟,是华南、西南地区重要的水上运输通道,也是实现西南与华南地区经济互补、协调发展的重要纽带。
珠江流域渔业资源丰富,是众多鱼类的栖息地和繁殖地。珠江口附近海域是重要的渔场,渔业捕捞和水产养殖是当地的重要产业,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蛋白质来源。此外,珠江的一些水域还开展了休闲渔业,为人们提供了钓鱼、观光等休闲娱乐活动。
珠江沿线自然风光优美,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众多的旅游景点和历史文化遗迹。如珠江夜游,游客可以欣赏到广州、南宁等城市的美丽夜景;桂林山水是珠江支流漓江的著名景点,以其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和山水风光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