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江,长江上游的重要支流。岷江传统上以发源于四川松潘县岷山南麓的一支为岷江正源,但实际上,其西支大渡河从河源学上才是正源。这一观点,中科院于2013年予以确认。
旧石器时期,岷江流域就已出现人类活动的痕迹,新石器时期活动更为频繁,波西遗址文化、营盘山文化等与长江中下游文化共同构成长江早期文化体系。
古蜀先民蚕丛部落从岷江河谷进入成都平原,创造了宝墩文化、宝墩古城群,秦统一巴蜀后,岷江文化纳入中华文化一体化进程。
岷江,古称渎水、汶水、汶江、汶川。因先秦以来即视为长江上源,故又称江、江水、大江水;各段又有古称玉轮江、箭水、导江、都江、皂江、大皂江、沫江、武阳江、合水、金马河、皂里水、水、三渡水、玻璃江、熊耳水、蜀江,异名甚多。
岷江发源于岷山麓松潘境内的岷山,有东源弓杠岭和西源郎架山,两源于红桥关汇合,通常以东源为正源,自北向南流经阿坝州、成都市、眉山市、乐山市、宜宾市等五市(州),于宜宾市区与金沙江交汇。
岷江干流全长约711公里,总落差达3560米。流域面积约13.59万平方公里。根据干流地理特点岷江以松潘县到都江堰市为上游,都江堰市到乐山市为中游,乐山市到宜宾市为下游。
上游处于高山峡谷区,山峰耸立,沟谷深邃,地表起伏大,相对高差超1000米,海拔最高点5383米,地势西北向东南降低,地表切割北向南加剧,以镇关江为界,江北是山原地貌,江南是高山峡谷地貌。
位置处于青藏高原东缘长江上游地区,是两大阶梯过渡地带,自然条件复杂。干旱河谷受西风气流和印度洋西南季风影响,冬季寒冷、干燥、多风,夏季温凉、降水集中,地势复杂,高差大,日照强、光能丰富、水热同步。
中游流经成都平原,是倾斜平原,从西南向东北延伸,长约140千米,宽40-50千米,西北部高,东南部低,平均坡度约4‰,由冲积扇平原和平原东西两侧的山前阶地组成。
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全年雨天多。水流量四季平稳,是世界罕见的流量平稳区,起伏不到10%,河道稳定,动植物生态稳定,标志性动物有熊猫、萤火虫、蚯蚓等,是微生物最丰富的区域之一。
下游有金栗、石板溪平原和泥溪平原等小平原,河谷相对开阔,地势较为平坦。同样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富。夏季常受暴雨影响,易发生洪涝灾害。
宜宾地区在古代有僰人居住,今有苗族和彝族居住。是重要的工业基地和交通枢纽,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以煤炭、石灰石等为主,化工、建材等工业发达,且航运发达,是岷江航运的重要河段。
岷江有大小支流320余条,流域面积大于500平方公里的支流有30条,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支流达10条。主要支流有黑水河、杂谷脑河、锦江、大渡河和马边河等。
- 黑水河:全长122公里,是岷江上游的一条支流,流域主要位于四川阿坝州黑水县和茂县境内。有东源小黑水河、中源毛尔盖河、西源打古河三个源头,三者在双溜索乡附近汇合后称为黑水河。
- 杂谷脑河:全长158公里,发源于阿坝州鹧鸪山南麓,干流流经理县县城和汶川县城。支流众多,大都短小急促,具有高原峡谷河流的显著特征。
- 锦江:又称府河,是岷江经过都江堰分水后流经成都市区的主要河流。它发源于郫都区石堤堰闸,在彭山江口镇汇入岷江,干流全长115公里。
- 西河:全长108公里,上游叫做文锦江,发源于崇州市西部的火烧营口。流域主要位于崇州市境内,西河干流及其支流遍及崇州市境内,是崇州人民的母亲河。
- 南河:全长135公里,发源于邛崃山脉的天台山,干流自西向东流经邛崃市区南和新津市,最终在新津武阳镇注入岷江。主要的支流有斜江河和蒲江河。
- 马边河:全长192公里,是岷江的较大支流。发源于美姑县大风顶西麓,干流曲曲折折向东流,主要流经马边彝族自治县、沐川县、犍为县,最终在犍为县城以南注入岷江。
- 大渡河:古称北江、戢水、涐水、沫水、大渡水、濛水、泸水、泸河、阳、阳山江、羊山江、中镇河、鱼通河、金川、铜河。位于四川省中西部,历史上被作为中国长江支流岷江的最大支流。但从河源学上应为岷江正源。
岷江全长落差达3560米,蕴藏水力资源1332万千瓦,若包括支流大渡河、青衣江则总计4888万千瓦,占四川省总水力资源的18.85%,多年平均年径流量约为944亿立方米。
流域内矿产自然资源丰富,探明的主要矿藏有色金属及贵重金属有铂、镍、铜、钴和金矿,稀有金属有锂、铍、钽、铌矿,非金属矿有白云母、石棉、石膏、碳、水晶、蛇纹岩、含钾磷矿等。
有岷江碧玉、和田玉、青玉、岷江黄石、岷江墨石等玉石资源。岷江碧玉颜色呈翠绿色,质地细腻且油性极好;和田玉以其独有的绿泥石纹理和光泽而闻名。
岷江流域生态系统丰富多元,涵盖森林、湿地、河流等多种类型,为大量的珍稀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地,是多种国家I级、II级和四川省重点保护的珍稀鱼类等生物的家园,对维护区域生态平衡意义重大。
岷江是成都平原的生命线,是成都平原最重要的灌溉水源,都江堰水利工程将岷江水分流到成都平原的各个角落,灌溉了数百万亩良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保障了当地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以及茶叶、水果等经济作物的高产稳产。
流域内分布有世界自然、文化遗产3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6处,省级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27处。如都江堰水利工程、乐山大佛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在历史上,岷江是连接东西、沟通南北的重要通道,在古代丝绸之路等贸易往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现代,乐山以下的下游河段仍然具有一定的航运能力,是岷江航运的重要河段,有利于货物运输和区域经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