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浔古镇位于湖州市南浔区,地处江浙两省交界处。地处江浙沪两省一市交界处,北濒太湖,东接江苏省苏州市,明清时期为江南蚕丝名镇,是一个人文资源充足、中西建筑合璧的江南古镇。
作为江南六大古镇之一,南浔古镇以其独特的园林建筑、古朴街道、精美的桥梁及深厚文化底蕴著称,建筑风格中西合璧,既有中国传统建筑的典雅,又有西洋建筑的洋气。
点击下方查看往期文章༒
南浔于南宋淳祐年间(1252年)建镇,明朝万历年间至清朝中叶,因蚕丝业兴起和商品经济发展而繁荣鼎盛,上世纪初,巨富们建造众多豪门名宅、私家园林,形成如今独特的古镇风貌。
南浔古镇以南市河、东市河、西市河、宝善河构成的十字河为骨架,街道和民居沿河分布,以南东街、南西街为串联,构成了十字形格局。
- 历史文化保护区:以南东街、南西街为主,是旅游景点富集区,有张石铭旧宅、刘氏梯号、南浔商会旧址南浔史馆、求恕里及南浔丝业会馆等景点。
- 张石铭旧宅:号称“江南第一巨宅”,由江南传统建筑和法国文艺复兴时期欧式建筑组成,有五落四进和各式楼房150间,处处呈现中西合璧特点,其砖雕、木雕、石雕及从法国进口的玻璃雕被称为“四绝”。
- 刘氏梯号:俗称“红房子”,为刘镛第三子刘梯青所建,以欧洲建筑为范本,又融入传统儒家文化理念,是中西合璧建筑风格的经典。
- 中心景区:由小莲庄、嘉业堂藏书楼、江南水乡一条街、文园等景点组成,是以嘉业堂藏书楼为代表的景观带。
- 小莲庄:是晚清南浔“四象”之首刘镛的私家花园,占地27亩,内有御赐牌坊、匾额和碑廊、家庙等经典建筑,以荷花池为中心,亭台楼榭、假山回廊点缀其中。
- 嘉业堂藏书楼:与小莲庄仅一河之隔,是江南四大藏书楼之一,由刘承干所建,总体设计为中西合璧园林式布局,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藏书最丰富的私家藏书楼之一。
- 东北区块:以张静江故居、百间楼和东大街为主,展现了古镇的传统风貌和民俗风情。
- 张静江故居:位于南浔镇东大街,为近代著名革命家、实业家张静江的故居,故居建筑宏伟,雕刻精美,展示了张静江的生平事迹和历史贡献。
- 百间楼:位于南浔东,相传为明代礼部尚书董份为其女眷和仆人所建,是江南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时期沿河民居建筑群之一,依河立楼,长约400米,有石桥相连,形成骑楼式长街。
由南市河、东市河、西市河、宝善河构成的十字河是古镇的核心水系,众多河流与之纵横交错,形成了密集的水网。河上桥梁众多,如通津桥、洪济桥等,连接着两岸的街道和建筑。
古镇以十字河为骨架,河道纵横交错,街道和民居沿河分布,形成了“人家尽枕河”的水乡风貌,如百间楼,沿河蜿蜒而建,骑楼式长街与石桥相连,极富江南水乡韵味。
民居、商铺、园林等建筑大多依河而建,河埠石阶是居民日常淘米洗菜、浣衣的地方,船只在河中穿梭,是居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
古镇的街道主要有南东街、南西街、东大街等,街巷肌理完整,与河道平行或垂直,形成了棋盘状的格局。这些街道大多由青石板铺成,狭窄而悠长,两侧是林立的店铺和民居。
南浔的大宅园林在传统的江南建筑形式中,巧妙融入西方建筑风格。如张石铭旧宅,以江南传统厅堂建筑风格为主体,融合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欧式建筑形式,有罗马式的柱子、雕花的门窗套等。
传统民居大多为白墙黛瓦,屋顶为乌瓦,墙体为粉墙,色彩淡雅;民居的梁架、斗拱、门窗等木构件制作精巧,采用榫卯结构连接,木雕、砖雕、石雕等装饰精美,题材多为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花鸟鱼虫等,寓意吉祥。
南浔古镇保留了许多传统民俗文化,如元宵灯会、端午赛龙舟、中秋赏月等,这些活动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吸引着众多游客和当地居民共同参与。南浔的传统手工艺如湖笔制作、刺绣、缂丝等技艺精湛,传承至今。
2001年6月南浔张氏旧宅建筑群被评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南浔古镇获评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15年7月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