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湾景区,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境内东北部,面积27.4平方公里,2001年6月20日建成开放,距婺源县城28公里,距风景名胜区黄山96公里,离景婺黄高速公路道口1公里。
江湾是一座具有丰厚的徽州文化底蕴的古村落,村中保存着三省堂、敦崇堂、培心堂、滕家老屋等一大批徽派古建筑和萧江宗祠、江永纪念馆、南关亭、北斗七星井等景点。
江湾始建于隋末唐初,最初有滕、叶、鲍、戴等姓人家在江湾河湾处聚居,称“云湾”。北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萧江第八世祖江敌始迁江湾,子孙逐渐繁衍成巨族,后改称江湾。
自宋至清,江湾养育了状元、进士与仕宦38人,又有文人学士19人,传世著作92部,其中15部16卷选入《四库全书》,是婺源“书乡”代表。
2001年5月30日,江泽民总书记亲临江湾视察。同年,江湾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6月20日,江湾景区正式对外开放。
整体建筑为徽派风格,以一街六巷为骨架,纵横交错,从后龙山俯瞰,巷道间构成一个硕大的“安”字,多为合院式建筑,以天井为中心,四周布置房屋,且每条巷道各有个性,古朴优雅。
房屋大多为徽派建筑,白墙黑瓦,错落有致。依次排列,院落之间相互连通,既保证了居住的私密性,又方便了人们的交流 。村落依山傍水,充分利用自然地形,与周边山水环境相融合,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 。
白墙黑瓦是其典型特征,简洁素雅,与周边山水环境相得益彰,如诗如画 。高低起伏的马头墙错落有致,不仅具有防火功能,还使建筑轮廓更富层次感,远远望去,蔚为壮观 。
在建筑的梁枋、斗拱、雀替、门楣等部位,常饰有精美的木雕,题材广泛,如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花鸟鱼虫等,刀法细腻,线条流畅,形象生动。
砖雕多见于门楼、门罩、八字墙等,题材有吉祥图案、人物故事等,工艺精湛,立体感强;石雕主要用于柱础、门槛、栏杆等部位,造型古朴,雕刻精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古建筑中,有用于居住的民居,如培心堂等;有用于祭祀祖先的宗祠,如萧江宗祠;还有用于文化教育的私塾、书院等。此外,新建的百工坊、鼓吹堂、公社食堂等,则分布在村落的其他区域,与古建筑相互补充 。
古镇入口处是规模庞大的萧江大宗祠,彰显王室气派。村内有江永故居、三省堂、敦崇堂、培心堂等古老徽派建筑。此外还有江永纪念馆、南关亭、北斗七星井等景点。为展示婺源文化特色,景区新建了百工坊、鼓吹堂、公社食堂、供销社、文创西街等 。
萧江宗祠,始建于明朝万历六年,是婺源古代四大古建之首,占地面积达2400平方米,分前院、前堂、中堂、后堂四进,尽显王室气派 。始建于明朝万历六年(1587年),萧江宗祠曾被誉为江南七十座著名宗祠中“最好的一座宗祠”为婺源古代四大古建之首。
江永纪念馆,位于婺源县江湾镇江湾北门街58号处,馆内分为中堂、客厅、弄丸斋、堂前4个部分,对江永的生平事迹、著作、业绩进行展柜、展牌、实物展出 。
三省堂,清末民初教育家、佛学家江谦的祖居屋,堂名语出《论语·学而》,寓意子孙铭记“吾日三省吾身”之道德修养。江谦(1876年-1946年)字易园,号阳复居士,是清末民初教育家,佛学家。
北斗七星井,体现了“天、地、人合一”的中国风水学最高原则,由七口小井组成,排列形状与天上的北斗七星相似 。
百工坊,展示了传统的手工艺制作技艺,如剪纸、刺绣、木雕等,游客可亲手体验制作手工艺品的乐趣 。
江湾景区为国家级文化与生态旅游景区、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1月,江湾景区顺利通过了国家旅游局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的评定,成为婺源县首家国家4A级景区。
2013年1月16日,江湾景区被正式授予“国家5A级旅游景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