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澳岛位于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东南部、万山列岛西北部,处于珠江入海口以南的伶仃洋上,毗邻港澳地区,地理位置优越,面积4.73平方千米,长2.95千米,宽2.88千米。旅|东方的夏威夷,广东南澳岛。
东澳岛东侧有一海湾,自东向西锲入约1.5千米,形成凹部,可泊船,故名。东澳岛整岛沿岸蓝线长度约为15.09千米,东澳岛水库面积约为23800平方米,主要集水面积约为31540平方米。
东澳岛的整体地形以丘陵为主,地势北高南低,中间次之,属于大陆莲花山脉延伸部分,主峰东澳顶在岛的北半部,海拔约为169米。沿海岸多为5米-10米的危崖岸,岸上巨石林立,地形复杂,环岛近岸多奇礁异石。
地貌属于海蚀遗迹地貌,有海蚀阶地、海蚀蘑菇和花岗岩干裂现象。在岛屿的崖麓处,有重力堆积的块石,这些块石阻碍了海浪的进一步侵蚀,在海岸形成砾石或沙堤。
主要土壤类型为自然土壤,包括赤红壤、滨海砂土和滩涂。赤红壤只有一个亚类,分为花岗岩土壤、耕型赤红壤、花岗岩侵蚀赤红壤和砂页岩赤红壤4个土属。
早在商代就有先民在东澳岛生活劳作,东澳岛南沙湾出土了新石器时期的石网坠、夹砂陶斧,青铜器时期的青铜斧,北宋时期的刻花碗以及明清瓷片,说明在距今3000年前的夏商时期东澳岛已经有人类居住。
明清时期曾是万山群岛最为繁华的海岛,岛上农、牧、渔、商各业兼有。清朝雍正七年建造了铳城,设东炮台和烽火台守备,并派兵戍守,成为澳门、虎门海上的外部屏障。
1898年,清政府在东澳岛上设立了拱北关东澳税厂。1919年5月31日,东澳海关正式关闭。1939年日军入侵,东澳岛沦陷,直至1945年日本正式投降,东澳岛光复,1950年,爆发万山群岛战役,5月31日东澳岛解放。
东澳岛的植被茂盛,森林覆盖率达80%,有408种植物,包括相思树、木麻黄、罗汉松等。动物资源丰富,有鱼类200多种,还有海兔、海蛇、海龟等,将军帽、狗爪螺、石九公被誉为“东澳三宝”。
气候特征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均温22.2℃,相对湿度较大,年降雨量为1757.4毫米,年日照数在1600-2500小时之间。
周边海域水质清澈,海洋生态丰富,是天然的海洋渔场,适合发展海洋渔业和养殖业,还分布着各种天然海中珊瑚群。
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观有南沙湾、大竹湾、小竹湾三个沙滩,尤以南沙湾为好,享有“钻石沙滩”美誉。是万山群岛中最负盛名的沙滩泳场。这里滩斜、沙白、水净、浪软,宜泳、宜钓、宜泊,还可开展摩托艇、皮划艇等水上运动。
还有听涛石廊路、斧担山、蜜月阁等景点,以及海蚀阶地、海蚀蘑菇等海蚀遗迹地貌。听涛石廊路是沿着海岸修建,一边是大海的波涛汹涌,一边是岛上的青山绿树,漫步其中可听涛观海。
滨海栈道,国内首条离岛滨海栈道,沿着海岸边的礁石蜿蜒盘旋,设有悬空玻璃设计,可看到碧波荡漾、清涛抚岸的景象,外挑开阔平台让游客能赏尽海天一色。
登上风车山可以收获一片开阔海景,日落时分,一座座白色的风车安静转动,与夕阳相互映衬,美得如梦似幻,若有幸遇上云海飘过风车,更是如诗如画。
东澳铳城建于清雍正七年(1729年),现存遗迹主要包括城池、炮台和烽火台,雄踞于东澳湾的隘口,三面临海,是清代抵御外来侵略的重要海防军事设施。
每年农历二月廿三的大王宝诞是东澳岛重要的民俗活动,村民们会在大王庙举行祭祀仪式,抬着神像巡游,还会有醒狮表演、非遗文化表演、创意集市等活动,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此外,还有一些独特的海洋文化习俗。
东澳岛见证了明清时期的海防历史、近代海关的发展变迁等,这些历史事件和遗迹构成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2023年6月8日,东澳岛入选中国“和美海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