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五当召,内蒙古现存规模最大的格鲁派寺院。

文摘   2025-01-13 09:36   黑龙江  




五当召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石拐区吉忽伦图苏木境内的吉忽伦图山南麓,是内蒙古现存规模最大、形制最完整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庙。



五当召,蒙古语“五当”意为“柳树”;原名巴达嘎尔召,藏语“巴达嘎尔”意为“白莲花”,“召”为“庙宇”之意。它与西藏的布达拉宫、青海的塔尔寺和甘肃的拉卜楞寺齐名,是中国藏传佛教的四大名寺之一。


点击下方查看往期文章༒


旅|此生必去,西藏布达拉宫。

旅|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西宁塔尔寺。

旅|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甘南拉卜楞寺。

旅|大召寺,内蒙古最早的格鲁派寺院。



五当召始建于清康熙年间,第一世活佛罗布桑加拉措以西藏扎什伦布寺为蓝本兴建。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经章嘉、锡埒图、济隆等驻京呼图克图们的许可,仿照后藏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在五当沟动工修建了一座寺庙,即洞科尔殿,也就是时轮大殿,这是五当召有据可考的最早的大型建筑。


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章嘉国师若比多吉转呈清廷理藩院请赐寺名,清廷钦赐满、蒙、汉、藏四体文字的“广觉寺”匾额。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建造了五当召最主要的建筑——苏古沁殿。此后,在乾隆、嘉庆、道光、光绪年间又经过多次扩建,逐步扩大至今日规模。


1996年,五当召由国务院列为全国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3月4日,五当召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06年,五当召寻到了第八世活佛。



五当召的建筑布局严谨,主要建筑分布在山谷内一处凸出的山坡上,由六殿、三府、一陵以及众多喇嘛舍房组成,占地300多亩。


- 苏古沁殿:位于寺院最前部,是五当召内最大的建筑物,高三层,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是举行全召性集会的场所。 


- 却依拉殿:位于苏古沁殿西侧,为专门研究佛教哲学学部,殿内供奉着五当召最大的铜制弥勒佛,高达十米。

- 洞阔尔殿:是五当召最早的殿堂,高居于全寺之中,其他建筑均以此殿为中心,是学习佛教时轮数学部,讲授天文、历法、数学、占卜等。


- 当圪希德殿:建于乾隆十五年,俗称“训服殿”,是五当召的护法神殿,也称金刚殿,紧靠洞阔尔殿建造。

- 阿会殿:是一座学习医学和密宗学部的经殿,建于嘉庆5年,东南靠活佛府。


- 日木伦殿:又称喇弥仁殿,建于光绪十八年,位于护法殿后边西北高耸的山坡上,为教义戒律学部。


三座活佛府邸在阿会殿的南面,其中洞科尔活佛府规模宏大,为第二世活佛热西尼玛于乾隆四十九年所建,左右是接待多伦诺尔汇宗寺甘珠尔瓦呼图克图和章嘉国师而建造的两座府邸。


一陵,即苏卜盖陵,是五当召一世活佛建庙之前的住宅,“苏卜盖”即蒙语“塔”之意,是一个小佛堂,内部供奉有历世活佛灵塔。 


喇嘛舍房,分布在主体建筑两侧,为喇嘛们的居住场所,多为藏式平顶二层楼房,面阔五至七间,大门在南面,室内绕墙建窄炕。



五当召寺庙依地势建在山坡上,建筑层层依山垒砌,高低错落,形成了独特的层次感和立体感,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完美融合。


以洞阔尔殿为中心,其他建筑如苏古沁殿、却依拉殿等六殿,以及三府、一陵等依次排列,构成了一个完整、有序的建筑群,体现了藏传佛教寺庙建筑的庄严与规整。



建筑风格,采用典型的藏式建筑风格,平顶、直墙、小窗,外墙洁白方整,开有深暗的柱廊和窗洞,屋顶为平板式四方形,色彩上以白色为主色调,给人以简洁、庄重、大气的感觉。在建筑细节上融入了内蒙古地区的地域文化元素。


殿内供奉着众多佛像、菩萨像、护法神像等,如却依拉殿内高达十米的铜制弥勒佛,日木伦殿内铜铸高九米的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坐像等,这些塑像造型精美,工艺精湛。


各殿墙壁上绘满了精美的壁画,内容丰富,包括佛教故事、历史人物、山水花鸟等,色彩鲜艳,线条流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五当召是内蒙古地区最大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与西藏的布达拉宫、青海的塔尔寺和甘肃的拉卜楞寺齐名,被并称为中国藏传佛教的四大名寺之一。它在格鲁派的传播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格鲁派在内蒙古地区的传承和弘扬提供了重要的场所和支撑。


五当召有着“草原学问寺”的美誉,相当于佛教界的高等学府,其学术地位颇高,在历史上曾培养出众多精通佛教经典、哲学、医学、天文、地理等多种学科的优秀人才,为藏传佛教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蒙古地区培养了大量的宗教人才,促进了藏传佛教在当地的传播和发展。


它是内蒙古草原上唯一保留活佛转世制度的寺庙,其活佛是清代驻京八大呼图克图之一,称“额尔德尼·莫日根·班智达”,名望及地位均相当高,这种活佛转世制度的延续,保证了寺庙的宗教传承和领导体系的稳定,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宗教界的地位和影响力。


 

五当召是内蒙古地区重要的宗教活动中心之一,每年都会举行多次盛大的宗教仪式和法会,如农历三月二十一日的春祭仪式、七月二十四到八月初一的“嘛呢”法会等,吸引着大量的信徒和游客前来参加,成为了蒙古地区佛教信众的精神寄托和信仰交流的重要场所。



推荐关注


微信公众号:byf558800

更多旅行推荐,人生感悟,更多走心文案!

长按二维码,扫描并关注!





人生行旅丶
一个人总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风景,听陌生的歌,然后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你会发现,原本是费尽心机想要忘记的事情真的就那么忘记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