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方重要山脉之一,武陵山脉。

文摘   2025-01-22 09:37   黑龙江  






武陵山脉,位于湖南省的西北部和贵州省的东北部,走向为北北东,斜贯近500千米,宽43—140千米,整个山体呈向北西凸出的弧形弯曲。武陵山脉面积约为10万平方千米。旅|“天空之城”,贵州梵净山。



约3.8亿年前,武陵山脉所在区域处于地壳沉降期,位于浅海近岸地带,河流携带的泥砂等物质大量沉入海底,经过漫长时间的积累,形成了千米以上的石英砂岩等沉积层,为后来石英砂岩峰林地貌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


约在2亿年前的侏罗纪,地球进入燕山运动时期,太平洋板块向东亚大陆边缘低角度俯冲,产生北西-南东向的强烈挤压作用,使得地壳继续挤压抬升,“雪峰古陆”全面褶皱成山,在此过程中武陵山脉所在区域也受到强烈挤压,开始隆起形成初始的山脉雏形。


在新生代古近纪中后期,喜马拉雅运动和新构造运动以地壳间歇性上升为主。武陵山脉在这些构造运动的影响下,地壳发生多次间歇性大幅度抬升,同时伴随地层褶皱隆起、断块上升与断陷下降等地质作用,山脉的形态和地势进一步被塑造,其北西侧高耸,向南东逐渐降低。



在武陵山脉形成后,流水侵蚀、风化、重力等外动力地质作用持续对其进行改造。最终逐渐形成了如今所见的武陵山脉独特的地质地貌景观。


武陵山脉位于中国中部偏南,属云贵高原云雾山分支的东延部分,处于云贵高原东部与中国地形第二级、第三级阶梯过渡地带,它纵贯湖北省西南部、湖南省西部、重庆市西南部、贵州省东北部。



武陵山脉在地质构造上是一个复背斜,其形成主要与中元古代以来的多次构造运动有关,这些运动导致地层褶皱隆起、断块上升与断陷下降,新构造运动又使地壳发生多次间歇性大幅度抬升。


山脉内褶皱隆起和逆断层构造发育,如湘西州境内因这种地质构造而形成了众多奇峰峻岭、断壁陡崖等自然奇观。


西北部密布着石英砂岩,在长期的地壳运动作用下,形成了小片峰林,以湖南花垣排吾乡周围最为典型。西南部广泛分布着石灰岩,受流水溶蚀等作用,多溶洞、阴河等喀斯特地貌景观。



山脉地势大致是北西侧高耸,向南东逐渐降低,海拔超过1000米的山峰有30余座。在湘西北,西北山体海拔800-1200米,东南为200-500米的低山丘陵。


山原土地地貌发育自北向南分为三支,北支分布于湘、川、鄂边境;中支沿澧水干流北侧;南支从贵州省境延伸进入湖南省,为武陵山脉主脉。三支山脉之间为丘陵或山间盆地,整体以山原山地为主,兼有丘陵和小平原。


由于地壳运动和河流切割等作用,武陵山脉峡谷深壑众多,酉水河横切武陵山区,形成了山环水绕、水环山的如诗如画景观。



武陵山脉山体由贵州省苗岭云雾山分脉,向北北东方向延伸,由松桃与花垣边境进入湖南省的西北部,然后又分三支。


北支由贵州松桃与湖南花垣边境入湘,有历山、桂英山、青龙山等;中支沿澧水之北,包括天星山、红溪山、朝天山等;南支介于澧水与沅水之间,有石柱山、天平山、羊峰山、天门山等。



- 梵净山:位于贵州省铜仁市境内,是武陵山脉的主峰,海拔2572米。山势陡峭,沟壑纵横,拥有原始的自然风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独特的佛教文化。 



- 壶瓶山:地处湖南省西北部的石门县境内,与湖北省的鹤峰、五峰两县交界,海拔2098.7米,是湖南境内第二高峰,有“湖南屋脊”之称。 



- 腊尔山:在凤凰、花垣边境,为高山台地貌,东北-西南走向,山高谷深,多为石灰岩地质,有众多溶洞奇观。 



- 羊峰山:位于永顺东部,东北-西南走向,面积33平方千米,最高峰海拔1438.9米,山势雄伟,山顶视野开阔。 



- 天门山:位于张家界城区南面,最高海拔1519.7米,山体四周绝壁,山顶平旷,有天门洞、玻璃栈道等著名景点。



- 天子山:是张家界武陵源核心景区的山峰之一,海拔1263米,主峰为神堂湾,海拔1334米,因古代传说中的天子得名,有壮丽的日出和云海景观。



武陵山脉森林覆盖率高,是众多珍稀动植物的家园,如黔金丝猴、珙桐等。梵净山区域森林覆盖率达97.6%,有植物2000余种,国家保护植物31种,动物801种,国家保护动物19种。



这里是中国古代楚国的祖山,保存了许多与《楚辞》相似的民风民俗,也是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巫傩文化等特色民俗传承至今。



推荐关注

微信公众号:byf558800

更多精彩美文,人生感悟,更多旅行推荐!

长按二维码,扫描并关注!






人生行旅丶
一个人总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风景,听陌生的歌,然后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你会发现,原本是费尽心机想要忘记的事情真的就那么忘记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