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教育首先是筛选,其次是教育

体娱   2024-11-26 17:47   上海  

     随着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增加,结合教改多年,双减多年,现在家长感觉现在的教育是筛选而不是育人,和家长想象的教育完全不一样。

      还记得小时候,也没有父母辅导,没有补课,父母也就是初中小学毕业,辅导不了,虽然旁边的同学退学的退学,留级的留级,但没有感觉到很大的压力。但真正到我们长大,成家立业,反而在孩子身上感觉山一样的压力,为什么现在的孩子比我们当初压力大这么多?

     首先教育的根本还是育人,但教育的升级是筛选,这不仅在国内,在国外也是,否则每个孩子都是藤校毕业,每个孩子都是清北复交了,这是事实,每升级一个高阶段学校,就代表有些孩子被筛选掉,虽然很残酷,但非义务教育的阶段,必然不能满足每个孩子和家长的需求。如同就医一样,最好的做法是分级就医,在社区先处理,等疑难杂症再去三甲医院,但现在每个人只要头疼脑热就首先想到的三甲,几乎很少人会去社区医院。这是人性,讲大道理的时候,可以共产主义,到实际情况就是资本主义了。

     以前的求学其实淘汰率更吓人,大学录取率低的可怕,但家长并没有感觉压力,因为中专、技校都可以就业,我记的初中时候,老爸心念念的还是我进工厂,当个工人。现在的家长有几个愿意的呢?大学生无限扩招,就业岗位快速缩减,工厂又不想去,太累的做不了,高精尖的又不会,孩子和家长的选择面少了很多,加上就一个孩子,自己又是从外边拼杀到上海的,恐慌是必然的,但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要认识到教育过了义务阶段就是筛选,素质教育的第一责任人是家庭,这和学校关系不大,成绩好不代表素质好,家庭教育才是首位。除了素质教育,剩下的最重要是选拔教育,必然会很痛苦,因为学习本身就是反人性的,一个孩子如果喜欢天天学习,那就真的是属于逆反人类,绝大多数孩子是喜欢玩,喜欢放飞的,你家孩子学习不好,不代表她笨,只是代表她不擅长考试而已。

       既然是筛选,我们要及时认清孩子的真实定位,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做出规划,在学有余力的前提下争取一个比较好的出路,这才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一个死活学不会的孩子,你的目标是985、211,只能说你是自找麻烦,与人与社会无关了。

     人最大的悲哀是理想和现实的严重脱节,学习本来就是非常吃天分的事情,韧劲、专注度、智商等等都是天赋。降低家长的期望值,贴近孩子的实际潜力,家庭才能和睦。

     既然认识到教育也是筛选,就提前做好准备,做好被筛选掉的准备,如何帮孩子保住底线,你可以鸡孩子,也可以同时鸡自己,让自己成为孩子的底线也是一种方法。

      我特别讨厌有些家长的说法,例如学了有什么用,还不是去打工?大学考上也是失业!研究生毕业也可能给初中生打工等等。我一般会回答,人最终会进入坟墓。

     在上海的家长其实不用太焦虑,如果孩子真的学不成学霸,那就让他成为一个快乐的普娃,这才是大多数孩子真实情况。经过我们的努力拼搏,在上海留下来,不是为了折磨我们的孩子,应该是让孩子在我们肩膀上看的更远,走的更远。

    认同筛选,接受筛选,做好底线准备,人生有无限可能。

     

处之晏然炯然不同
谈不上专业,只是接触的孩子和家长比较多,最多算是非专业人士的胡说八道,文章口语化,文采偏低,对付着看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