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产生的观念冲突

体娱   2024-11-21 17:14   上海  

     很多朋友和我聊天会感觉我比较悲观,事情喜欢往坏处想,我想可能和我年龄出生地相关。

     我是一个七零后,今年刚刚知天命的年龄,从一个山区出来,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孩子,在很多城里人家里有电视的时候,我要看个射雕英雄传,需要跑隔壁村,因为我们村常常会停电,生活条件差的用煤油灯,条件好的用蜡烛,现在回想晚自习的时候用汤勺在蜡烛灯上烤花生米还是很香的。

      作为第一代移民来到上海,如同第一代去国外的移民一样,需要自己去争取,来争取在上海留下来的机会,所以第一代沪漂往往对教育比较重视,也就是传说的考一代家长。

      我印象里面和原来七外小学家长一起交流很通畅,大家都是考一代或者上海本地考出来的,观念还是相近的,因为大部分都是依靠教育的时代红利出来的,通过学习改变了人生,所以能够接受原来七外的教学风格。

      随着接触的家长越来越有年龄差,明显感觉观念的冲撞会多了很多,有次然妈提醒我,你会不由自主的有爹味,会去指点别人,但90后的家长最烦的就是别人指点,所以怼你的人就多起来。因为90后家长很多没有像我们这代人感受到时代教育的红利,家庭条件普遍比较好,没有我们这代沪漂的紧迫感和压力。

      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好,其实现在家长的选择会多很多,特别上海本地家长,并非不重视教育,只是他们没有直观的感受教育对他们人生的改变,有很多条路可以选择。

     七零后普遍喜欢存钱买房,对自己的穿着打扮并不太重视,舒服为主,奢侈品并非买不起,但不买也无所谓,不会为了面子去折腾。现在的90后家长对于购买房产、存钱的积极性远没有七零后高,因为对于他们可能家里房子已经有了,不一定是必需品。到00后这代,估计很多孩子已经有2套以上房产,更加没有动力。

     没有享受到时代的红利,反而面对经济的下滑,就业的困难。观念的冲突必然就会产生,所以现在动不动就读书无用论,考上大学也是失业等等,其实并非考大学没用,是考进普通大学无用了,从99年大学开始扩招,已经决定了,大学文凭的贬值速度,越普通大学贬值率越高。如同老破小跌的最快一样。

    大学录取率,从1977年仅5%;1988年23%;1998年34%;2010年69%;2020年90%

      如果现在还是30%的录取率,我相信工作还是不太难找的,现在主要是“大学生”多了,其实985、211这个层面的孩子还是相对比较少的,如果学理工科,要求不太高,工作还可以找到的。

      我记得初中的时候,还是以接父母班为光荣,如果能去工厂当个工人也是很满足的,但现在有几个家长愿意自己孩子去工厂的呢?就算家长愿意,又有几个孩子能够吃的了苦?

      很多家长说孩子没有动力,没有拼劲,其实一个连坐个公交车都兴奋的孩子,我实在想不出有什么可以激励他们的,我们可以考不出去就回家种地为要挟,现在孩子拿什么要挟?回家待着?这不正是他们要求吗?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其实每个时代有自己的要求和期望,以前是农村到城市,从小城市到大上海,现在孩子出生在罗马了,他们目标又是哪里呢?

     我们很多家长会拿自己当初的努力奋斗,对比现在自己的孩子,怒其不争,但我们那时候没有退路,不努力工作,下个月房租都不知道在哪里!我们的孩子不会担心房租,不会担心吃饭,因为你给他们的零花钱已经比他们出去打工挣得多了。

      时代不同,我们不能苛求孩子们像我们当初的奋斗,我们当初的奋斗并非我们愿意,只是当初的我们没有父母拖底而已。

处之晏然炯然不同
谈不上专业,只是接触的孩子和家长比较多,最多算是非专业人士的胡说八道,文章口语化,文采偏低,对付着看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