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2025年第一篇,一直想写一篇关于中国父母的文章,接触的家长越多越有感触,估计全世界的家长都一样,父母为了子女,都恨不得计划到孩子退休。
很多家长很焦虑,有时候家长开玩笑说在我这里坐时间长了,焦虑感直线上升,我办公室人来人往,各种观念碰撞,不管是收入高的、收入低的,职位高的、职位低,几乎每个家长都希望给孩子一个比较好的未来保障。
想起我的母亲,地地道道的农村人,没有读过书。自己名字都不会写,我刚在上海工作的时候,99年左右,她不懂杠杆,不懂投资理论,但她心里一直有个观念,儿子要在上海成家,需要买套房,听我聊天说到七宝的房价,就到处东凑西拼给了几万元,让去付掉首付,她没有考虑每个月的还贷能不能承受,只关心自己孩子有了一个窝,可以在上海待下去。
其实很多父母朋友如同我的母亲一样,他们不知道如何给孩子规划,只能按照自己的观念和想法去给孩子出主意,提供资源。这个和父母的地位、学历没有关系,估计这叫人性,哺育后代,尽可能的提供资源给后代。
我和很多家长朋友聊天,大家并非大富大贵,但朴素的想法,希望孩子过的比自己好,在自己肩膀上走的更远更高。
七零后八零初的朋友,很多是时代红利受益者,所以对孩子的期望值会更高点,经常听到家长聊天说到,我们孩子现在比我们当初幸福多了,什么都不缺,应该学的更好,这样自己的一些资源可以给孩子一些帮助,让他们的路走的顺利点。自己985毕业,不希望孩子211都考不进,这是我经常听的一句话。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非常正常,我见过几个家长高考报名的时候,做过一个表格,比我的要详细的多,有学校、分数、专业、自己能够提供的后期支持等等,从考学到就业都计划好了。但唯一缺少的是孩子分数。
现在孩子普遍感觉家长管的太多,家长又感觉孩子没有按照自己的要求和计划走,这就是矛盾的产生,大家出发点都没有问题。家长需要给孩子清晰的路径,孩子需要自己的空间和个性。
现在我接触的大学家长,现在反而有点空荡荡的,管了快20年的孩子,飞了,不用自己每天盯着,每天吼着,从起床到吃饭,从穿衣到学习,哪怕送学校路上也要叮嘱几句。现在统统没有了,没有标准的考试,没有家长会,更没有老师的小窗提醒,家长会感觉时间一下子宽裕起来,有点空虚了,很多家长开始操心儿女的婚事了,用一句话叫做,操不尽的闲心啊。
现在的父母面临各种变化,比自己读书的时候要多的多,很多家长到后面,会感觉因为自己的思路变化不够,为给孩子成长造成了阻碍而懊悔。其实完全没必要,只要家长尽力就可以,孩子总归会成长,慢慢会理解家长的。
现在的家长负重前行,累着、骂着、训斥着,但也开心幸福中,等到孩子长大,慢慢离开,你又会想念那个趴在桌子上学习的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