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咳嗽不用管、经常咳嗽就焦虑、喝点止咳糖浆就好了……
这些广为流传的观点真的揭示了咳嗽本质吗?事实并非如此。咳嗽,这一看似简单的生理反应,实则背后隐藏着复杂的病因,甚至可能是某些潜在健康问题的预警信号。
为深入解析咳嗽的复杂机制,提升公众对咳嗽的科学认知,中国咳嗽联盟决定于每年11月22日设立“中国咳嗽科普日”。在首个“中国咳嗽科普日”,中国咳嗽联盟携手医师报,由扬子江药业集团江苏龙凤堂中药有限公司公益支持,共同发起“2024中国咳嗽科普日——健康科普征集活动”,旨在通过汇聚全国呼吸与咳嗽专家力量,以视频与文章为载体,传递科学、准确、易懂的咳嗽健康知识,提升全民健康意识与自我管理能力。
为此,《医师报》特别专访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徐镶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王雪芬和北部战区总医院呼吸和变态反应疾病诊治中心主任医师谢华,从不同角度揭示咳嗽背后的真相,并探讨“中国咳嗽科普日”背后的科普意义和价值。
慕名而来向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徐镶怀求诊的患者很多。
作为上海市唯一专注于慢性咳嗽科研领域机构,其团队成员常常受邀参与各类科普节目的录制,徐镶怀更是如此。这也让越来越多人认识了他们。在频繁的科普工作中,徐镶怀逐渐察觉到:大众对自身咳嗽症状与潜在病因之间的关联缺乏认知和理解。目前,慢性咳嗽在医学疾病编码体系中并未被确立为一个独立的疾病分类。“由于临床编码的限制,医生在病历记录中只能笼统地归类咳嗽或支气管炎,这可能导致患者对自身病情理解存在偏差。”徐镶怀指出,慢性咳嗽背后隐藏着多种病因,包括但不限于胃肠道疾病(如胃食管反流)、哮喘、鼻炎等。而且,针对不同病因,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手段。因此,对于慢性咳嗽患者而言,更重要的是通过专业诊断明确具体病因,以便进行针对性治疗,而非仅仅采用镇咳等“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徐镶怀建议,对于那些在诊断中无法明确具体类型的咳嗽,医生应在病历记录中额外注明可能存在的病因。“这不仅有助于患者更好地理解自身病情,也为其他医生在处理类似患者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与此同时,经过国内外长达20多年的研究与讨论,已经形成共识:慢性咳嗽应当被视为一种独立的疾病存在。这一认识将有助于推动医学界对慢性咳嗽的进一步研究和治疗,从而改善患者健康状况。大众认知中的咳嗽,往往与其真实面貌相距甚远,很多引发慢性咳嗽的病因并未被广大民众熟知。举例来说,一些非呼吸系统问题,如胃部疾病、鼻炎,甚至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俗称打鼾),都可能与慢性咳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徐镶怀还遇到过一些罕见但高发的咳嗽病例,如耳垢(俗称耳屎)过多引发的咳嗽、室性早搏引发的咳嗽。这一现象在医疗领域内也同样存在,不少主任级医师或其他医务人员也因长期受到咳嗽困扰,最终不得不求助于呼吸专科医生。在此背景下,中国咳嗽联盟酝酿设立中国咳嗽科普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咳嗽联盟希望通过正规且官方的渠道,制作科普视频及图文内容,来填补咳嗽医学信息鸿沟。徐镶怀相信,此举不仅将惠及广大民众,同样也将对医务人员专业素养产生积极影响,从而共同推动医疗知识普及与全民健康水平的提升。慢性咳嗽是一个沉重话题。“尽管从医学角度审视,慢性咳嗽通常不直接构成生命威胁,但对患者日常生活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王雪芬如是说。
对于慢性咳嗽患者而言,当咳嗽症状久治不愈,持续困扰着日常生活时,焦虑情绪便悄然滋生,成为他们不得不面对的另一重挑战。“因此,缓解患者焦虑情绪,引导其正确认识咳嗽,同样是医生的重要功课。”王雪芬呼吁,加大科普教育力度,让更多人全面了解咳嗽本质,从而以更积极地面对治疗过程。咳嗽,尤其是慢性咳嗽的精准诊断并非易事。在这一过程中,病史问诊与辅助检查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所有检查结果都仅作为辅助诊断的工具,而非决定性的依据。王雪芬举例道,即使肺功能激发试验呈阳性,也不能直接断定患者患有哮喘或咳嗽变异性哮喘,因为存在假阳性的可能性;同样地,若支气管激发试验结果为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患者患有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可能性。“在临床上,诊断往往不是非黑即白。”王雪芬以“破案”过程进行类比,“证据越多、证据链越完整,越有助于我们做出准确的诊断。”因此,对于慢性咳嗽患者,开展必要的辅助检查是极其关键的。当诊断不明确时,临床上需要积极寻找更多证据来支持或反驳某一诊断。这不仅有助于确诊,避免治疗的盲目性,还能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治疗方案。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黄帝内经》的这一观点揭示了咳嗽病因的多样性。王雪芬分析道,从病理解剖角度来看,咳嗽的产生源于“咳嗽感受器”受到各种刺激。这些感受器分布于人体多个部位,包括上下呼吸道、鼓膜及外耳道等。因此,挖耳等简单动作也可能诱发咳嗽。咳嗽更是多种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如肺癌、肺结核和间质性肺疾病等。“但不是所有咳嗽都归类为慢性咳嗽。”王雪芬指出,慢性咳嗽的定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咳嗽持续时间超过8周,二是影像学(如X线)基本正常。她强调,面对咳嗽症状,尤其是久治不愈的咳嗽,应警惕潜在的健康问题。如咳嗽加重、呼吸困难,或痰中带血等咳嗽伴随症状的改变,都可能提示病情进展或存在其他问题。尽管痰中带血本身不会造成严重后果,但其背后的原因(如鼻咽癌、支气管肺癌等)可能危及生命。王雪芬提醒道,广大医生在面对复杂病例时,若本院缺乏必要检查设备,应及时转诊至上级医院,以避免漏诊或误诊导致的严重后果。在北部战区总医院呼吸和变态反应疾病诊治中心主任医师谢华看来,咳嗽应当是一个“好人”,“因为它是机体为了清除呼吸道异物及分泌物而启动的一种自然保护性反射机制。”
作为一种频繁出现的临床症状,咳嗽的复杂性不容小觑。传统中医早有论断,“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这一理念在现代医学领域也得到了印证。谢华指出,咳嗽的问题不仅限于呼吸系统,还可能涉及过敏、消化乃至心血管等多个系统。正是这种复杂性,导致了公众对咳嗽存在诸多认知上的误区。在急性咳嗽的管理实践中,谢华指出了一个关键且常遭忽视的误区:过度侧重于镇咳而忽视有效的祛痰治疗。特别是在湿咳(伴随痰液的咳嗽)病例中,单纯依赖镇咳药物可能阻碍痰液排出,导致痰液滞留于肺部,进而增加肺部感染的风险。她强调,急性咳嗽的治疗要谨慎使用镇咳药物,而应着重于促进痰液排出,即祛痰治疗。同时,患者要避免自行长期服用如甘草片等具有镇咳作用的药物。进入亚急性咳嗽阶段(持续3至8周),另一个常见误区在于滥用抗生素。“无根据地使用抗生素不仅无效,还可能带来不必要的副作用。”谢华指出,在亚急性咳嗽的治疗中,应细致区分并适当采用镇咳或祛痰策略,同时严格限制抗生素的使用。至于慢性咳嗽(持续8周以上),其治疗复杂性更为显著。慢性咳嗽的病因多样,从环境因素到系统性疾病均可涉及。因此,患者应避免自行随意用药,要寻求专业医疗机构的详细评估与规范治疗。健康中国战略的核心在于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大众对健康的科学认识与管理。当前,医疗资源面临较大压力。“通过科普教育,提升大众对咳嗽等常见症状的认知,使他们能够根据症状轻重缓急做出合理的就医决策,将不仅有助于缓解医疗资源紧张,还能提升大众自我健康管理能力。”谢华呼吁,广大医务人员积极参与科普活动,通过视频、讲座等多种形式,将咳嗽及其相关疾病的正确知识普及给大众。同时,她也希望大众能够积极参与到科普活动中,提升自身健康素养,从而在面对咳嗽等症状时能够做到不惊慌、有方法、不畏惧,确保得到及时且有效的治疗。
排版:张晶
编辑:杨瑞静
审核:尹晗
《医师报》投稿公共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及微信朋友圈,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电话:010-58302828-6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