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蔡元培考入北大”话题引发热议,让人感慨:一个独特的名字让人记忆犹新。
在各大三甲医院中,有些专家的姓名让人印象深刻,有些字不去查一查甚至都不知道怎么念。
这一现象是因为医生群体要公开姓名导致的认知偏差带来的巧合,还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呢?
很多心理学家对这个问题也十分感兴趣,并且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
名字特别,未来可能也特别
《姓名对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实际影响:证据和理论》一文中提到,名字越是独特的人,越是会选择较为独特的职业,即从业人数较少的职业,例如科研人员和演艺人员等,并且他们越有可能在这些职业上获得更高的成就。而在从业人数较多的普通职业中却没有发现这样的相关性。
研究者认为这可能体现了人们的一种独特性需求,指的是一个人相对于其他人追求差异性的积极倾向,具有高独特性需求特征的人比较喜欢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物品和身份等方式来表达其独特性。
当一个人拥有一个相对独特的名字时,由于名字是一个人重要的的代表符号,所以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独特的名字成为了他们自我身份构建的重要部分。换句话说,我们可能会因为自己独特的名字而认为自己是一个独特的人,从而逐渐形成了较高独特性需求特质,喜欢“不走寻常路”。在这些因素的驱使下,他们就可能会追求一份较为独特的职业,以此来实现自我身份的维护和提升。
姓氏或对职业、成就有一定影响
除了名字独特性, 姓氏独特性也可以正向预测职业独特性, 并且姓氏和名字的效应量接近。
以 Brett W. Pelham为首的研究团队针对“姓名相似性”的心理效应展开过一系列的研究,“姓名相似效应”是指,个体更喜欢与自己紧密关联的事务,即个体对自己的无意识偏好,实际上也是内隐自尊或自我促进动机的一种表现。
在职业选择方面, 研究发现人们倾向于选择那些名称与自己名字相似的职业, 例如名字叫Dennis、Denise 等以Den 开头的人更有可能成为一名牙医(dentist), 而名字叫Lawrence、Laura 等以La 开头的人更有可能成为一名律师(lawyer) 。
此外,由于学术领域,在引用文献时主要引用姓氏而非名字, 姓氏在学术环境中更突显,有研究还发现姓氏独特性也能正向预测研究者的H 指数(量化衡量研究人员学术成果影响力和重要性的指标)。
该研究指出,对于美国人和英国人姓氏独特能够预测科研人员拥有更高的H指数,对于中国人,姓氏独特性和名字独特性均能正向预测学者的H指数, 且在社会科学领域的效应量更大。
独特的名字,也会有不一般的代价
名字独特性还可能与一类更严重的结果——精神障碍有关。一项针对儿童心理健康的早期研究显示,名字独特的男孩比名字常见的男孩更有可能产生情绪困扰。类似结果也存在于成年人群体中,名字独特的男性比名字常见的男性更有可能患精神类疾病。同样,患有精神疾病的男性的名字更独特, 但这种差异并不存在于女性中。
这些证据表明, 名字独特性对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在男性群体中更为突显, 而女性取一个独特的名字可能不会有心理健康方面的困扰。不过, 上述结论仅适用于英文名和美国白人, 对于中国人的适用性未知。
你知道哪些名字很“怪”的行业大佬?评论区见
整合自:科普中国等
排版/编辑:刘则伯
审核:尹晗
点击查看第十届医学家年会精彩内容
《医师报》投稿公共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及微信朋友圈,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电话:010-58302828-6808
目前1600000+医生已关注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