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存芝教授:力求为每一位患者提供有力、可靠的诊断报告

健康   2024-11-22 16:25   吉林  

医生最需要什么样的诊断报告?毋庸置疑,他们最需要的是准确、具体且对治疗决策有直接指导意义的诊断报告。“‘请结合临床、疑似待查?’我的报告中尽量避免出现这样的字眼。因为它们不仅未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焦虑,也未给医生的治疗计划提供实质性的帮助。”徐州市中心医院核医学科主任鹿存芝教授说道。

 

她说:“相反,我们应该致力于做最有价值的诊断报告,那些能够基于精准的检测结果,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及影像学资料,给出明确诊断或高度怀疑的疾病类型,并附以详细的解释和建议下一步诊疗措施的报告。这样的报告,才是临床医生真正需要的,也是对患者负责任的体现。”

 

她所描述的先进诊断技术就是——核医学

 

在徐州市中心医院核医学科,鹿教授不仅深耕心血管核医学领域多年,还通过不断创新和整合核素心肌显像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为患者提供了更加精准、个性化的诊疗服务。她告诉记者,核医学科作为现代医学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影像技术和功能评估能力,在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早期诊断、分型、决策治疗及疗效评估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多年来,她也凭借其先进的检测技术与自身不断精进的深厚专业知识,成为心内科临床医生的坚强后盾。鹿主任说:“我们的工作就是力求为每一位患者提供一份有力、可靠的诊断报告,让临床决策有据可依,让治疗之路更加清晰明确。”





心绞痛迷雾:

冠脉造影正常背后的复杂真相案问世

“我之前遇到一位70多岁的医学院的院长。这位院长因心绞痛反复发作而困扰他的生活多年,多次冠脉造影均未发现明显狭窄,辗转多家医院后,影像医生未能找到原因,临床医生也十分困惑。面临一次又一次心绞痛来袭,他感到十分恐惧。多次冠脉造影,却未能揭示出狭窄的真相,只留下一张张‘正常’的报告,和一颗依旧饱受折磨的心。他辗转多家医院,影像医生束手无策,临床医生也陷入迷茫,仿佛他的心绞痛成了一个无解的谜。”鹿主任讲到。

 

鹿主任告诉《医师报》记者,在很多医院里,患者常常因心绞痛胸闷而就诊,最常见的检查方法是冠脉造影或冠脉CTA。这项检查可以非常容易的观察到心外膜大血管是否有狭窄,但是肉眼看不到的小微血管及毛细血管的病变则不能表达。这类病变发生在小微血管的患者比例更高。如果依据冠脉造影的结果正常而让患者回家,患者的心绞痛仍然存在。

 

还有最近就诊的一位35岁的女性患者。她因突发心绞痛入住医院心内科,患者描述得过心肌炎,可奇怪的是冠脉造影和心电图检查均未见显示异常,导致临床束手无策。

 

她介绍,在临床中,尤其现在,心绞痛的症状早已不再局限于老年患者,越来越多的年轻患者也会突发心绞痛。并且很多时候,他们的冠脉造影显示都正常。所以,我们不能再将目光仅仅局限于冠脉是否狭窄这一条‘赛道’,而是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多种检查结果。”

 

鹿主任补充说:“特别是对于年轻患者,他们的心绞痛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微血管疾病、心肌桥、心脏X综合征、心碎综合征等多种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诊疗过程中更加细致入微,不断探索和实践。”




冠心病诊断新趋势:

从形态学到功能学,追求精准与敏感


在冠心病诊断领域,冠脉造影长期被视为“金标准”。作为有创性技术,它能直观展现心脏表面大血管的形态学变化,对于诊断冠脉狭窄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然而,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其局限性也逐渐显现:冠脉造影仅能观察到血管狭窄情况,却难以触及微血管病变这一影响心肌血流灌注的关键因素,而这些微血管病变往往是患者反复出现心绞痛的“元凶”。

 

实际上,冠心病(也称缺血性心脏病或心肌缺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复杂多样,包括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痉挛、微血管功能障碍等。因此,仅凭冠脉造影已难以满足现代冠心病诊断的全面需求。在此背景下,“精准”与“敏感”成为了临床新需求的关键词,冠心病诊断开始转向综合考虑形态学与功能学多方面因素。

 

鹿主任指出,现在功能学诊断方法的崛起为冠心病诊断带来了新希望。血流储备分数(FFR)、微循环阻力指数(IMR)等有创性技术,以及核素心肌灌注显像、超声心动图、心脏磁共振等无创性技术,共同构成了评估冠脉血流灌注的全方位体系。这些技术不仅关注血管狭窄的“表象”,更深入探究狭窄对远端血流的实际影响,从而能够更准确地评估心肌缺血情况。

 

在这一变革中,徐州市中心医院核医学科与心内科的强强联合成为了典范。早在老院长骆秉铨教授的引领下,他们便前瞻性地引入了一系列先进检测技术,如心脏磁共振、心肌代谢显像等。这些技术不仅具备发现传统检查难以捕捉的细微病变的能力,还能为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有力依据,实现了对患者心脏状况的更全面、更精准评估。这一实践不仅提升了冠心病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也为患者带来了更加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她说:

“精确诊断永远是治疗的前提”


现如今,在鹿主任的带领下,徐州市中心医院的核医学科通过规范的检查,已经能够精准识别出心肌缺血、心肌纤维化等多种心脏疾病,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有力依据。鹿主任表示,精准诊断是治疗的前提,只有明确了病因和病情,才能制定出有效的治疗方案。

 

在鹿主任建议下,这位老院长来徐州市中心医院核医学科就诊。鹿主任为他制订了详细的计划,在核素心肌显像整合创新的探索下,他们通过整合冠脉造影、心肌灌注显像、心肌纤维化检测等多种技术,形成了对心血管疾病的全面评估体系。其中,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检查这项检查,可以直接观察院长的心肌细胞的状态,这项检查能够揭示出即使冠脉看似通畅,心肌是否仍然存在缺血的情况。结果显示,这位院长的确存在心肌微循环障碍,也就是常说“微血管心绞痛”。鹿主任说:“这是一种冠脉微小血管功能异常导致的疾病,传统冠脉造影往往难以发现这类问题。”

 

而那位35岁的年轻患者,经过鹿主任详细询问患者家庭情况,才发现她近期家庭遭遇了变故,由于过度的情绪波动会引起心脏的生理反应失调,导致冠状动脉痉挛或收缩。在强烈的情感刺激下,交感神经系统会过度激活,释放大量的儿茶酚胺等激素。这些激素的过量分泌会导致心脏血管收缩、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从而引发心肌缺血和损伤。


核医学在心血管诊断中拥有独特的价值

 

在心肌灌注显像技术的发展也日益成熟,其中锝99标记的替曲膦被形象地誉为“心肌侦探”。鹿主任高度评价了这种创新的心肌灌注示踪剂,它相较于传统的MIBI示踪剂,展现出了显著的优势。替曲膦在静脉注射后最快仅需约15分钟即可进行图像采集,这一特性极大地缩短了患者的等待时间,提升了就诊体验。更重要的是,它在确保图像清晰、准确的同时,将辐射剂量降至最低水平,充分体现了对患者安全的深切关怀。

 

替曲膦的独特之处在于其能够精准地识别出功能良好的心肌细胞,为医生绘制出详尽的心肌血流地图。这份“地图”对于医生来说,是判断患者病情、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它帮助医生更直观地了解心肌的供血情况,从而更准确地定位问题所在,为患者提供更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徐州市中心医院核医学科团队


鹿主任强调,同时,核医学医生与临床医生之间的紧密沟通是提升诊疗质量的关键。她指出,临床医生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形成初步的诊断假设;而核医学检查则是验证这些假设的重要手段。为了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鹿主任每天都会主动与心内科医生交流患者的病情和检查结果,共同商讨治疗方案。这种跨学科的合作模式不仅提高了诊疗效率,还促进了医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成长,增强了团队间的信任和默契。





鹿存芝教授简介





徐州市中心医院核医学科副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学会任职:

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心脏学组委员

中国医院协会医学影像中心分子影像学组委员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核医学与分子影像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分会诊断与质控学组委员

中国微循环学会理事

江苏省毒理学会放射毒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江苏省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常务委员

江苏省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分会委员

江苏省医学会核医学分会治疗学组组长

专业方向:核心脏病诊疗;骨质疏松症诊疗


排版:

编辑:

审核:



点击查看第十届医学家年会精彩内容



2025年《医师报》火热征订中!!!百万医师都在看......




《医师报》投稿公共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及微信朋友圈,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电话:010-58302828-6808



目前1600000+医生已关注加入我们

       

       



医师报
中国医师协会唯一报纸,面向全国400万医师;关注医生、聚焦医事,依托国内各学科领域的意见领袖,传递医学专家学术思想。关注医师报,关注大医江湖www.mdweekly.com.cn.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