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单位,提拔总是轮不到你,不是你能力不行,也不是领导打压,而是你“脸皮太薄”

文摘   2025-02-04 08:04   山东  

有网友问我:“在单位里,我一直勤勤恳恳工作,能力也不差,可每次提拔都没我的份儿,到底是为什么呀?”


通过交流了解到,这位网友能力是有的,多次被评为单位优秀个人;他领导也没有刻意打压的迹象。


面对这个问题,我突然想起以前参加干部座谈会时,某央企人事总监说的金句:“现在体制内提拔的,三分靠能力,三分靠机遇,还有四分得看谁更敢争取。”


想到这里,我就问他:“你是不是平日脸皮比较薄?”


网友回答说:“的确如此。领导稍微说自己两句,脸就红了,心里委屈得不行。工作中明明自己脑子里有好点子,可就是怕被人笑话、被人拒绝,一直憋在心里,死活不敢说。自己想进步,可就是不敢找领导去说……”


这就是该网友多年提不起来的关键:脸皮太薄了!


其实不只这位网友,我身边很多人勤勤恳恳,能力也有,可就是因为脸皮薄,不好意思争取位子,所以一直没提起来,错过了提拔黄金期。后来我给了他们几条建议,朋友们慢慢地了解到了自己的不足,进行针对性调整,很快就进入了领导视野,从单位脱颖而出,不仅提上去了,还实现了“弯道超车”。


今天呢,借助这个接机会,给大家聊聊这个话题,希望能给大家有所帮助。


01.脸皮薄是职场隐形天花板


大家都知道“酒香也怕巷子深”这句话。在职场里,你工作能力强,就像一坛好酒,但如果不主动展示自己,别人也很难发现。


体制内有个不成文的规则:领导手里攥着十个机会,七个要给“伸手要”的人。就像电视剧《岁月》里的罗清水,业务能力碾压众人,却因从不主动争取,在调研员位置上待到退休。他的台词“我这人脸皮薄,张不开嘴”道尽无数人的辛酸。


某省直机关曾做过晋升数据统计:主动找领导汇报思想动态的干部,晋升概率比被动等待的高出47%。


所以,在职场丛林里,沉默往往等于放弃主动权,有能力,就得大胆秀出来,别因为脸皮薄,让机会白白溜走。主动争取展示自己的舞台,才能让领导和同事看到你的价值。


牢记,晋升通道永远优先留给会敲门的人,而脸皮薄则是职场隐形天花板。


02.“厚脸皮”是一种能力


很多人把"厚脸皮"误解为溜须拍马,这其实是认知误区。


北宋名相寇准的晋升之路值得借鉴:他任知县时定期向朝廷递送《时务策》,既不谈个人得失,又巧妙展现治县才能,最终被太宗破格提拔。


大家都知道马云吧,他创业的时候,到处推销电商理念,被拒绝了无数次。可他压根不在乎,还说自己就是脸皮厚,被拒绝了就再试一次。就靠着这不怕被拒的劲儿,他才打造出超牛的商业帝国。


华为的任正非曾说过:“只有不要脸的人,才会成为成功的人。”


这里说的“不要脸”,可不是真没脸,而是要有不怕失败、不怕批评的勇气。


你在工作里,会遇到各种压力和质疑,没有“厚脸皮”的本事,很容易就被压垮。


03.如何修炼“厚脸皮”


1.得把心态转过来,把批评当成成长的好机会。篮球巨星迈克尔·乔丹说过:“我可以接受失败,但我不能接受放弃。”每次被批评,都是让自己变好的机会。领导指出问题,别觉得是针对自己,得当成提升自己的宝贵建议。


2.要大胆尝试,别怕犯错。好多人因为怕犯错,连第一步都不敢迈。但只有多尝试,才能积累经验,变得更自信。你就得敢在工作里创新,就算失败了,也能学到教训。


3.得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遇到挫折和压力,别让坏情绪缠着自己太久。可以去跑跑步、听听音乐,把压力释放出来,保持积极心态。


从明天开始,尝试这些小事——在领导路过时"恰好"汇报工作进展,在部门会议上主动承接重点任务,在年度总结里用数据量化贡献。记住,职场没有读心术专家,你的价值需要自己解码呈现。


结束语:职场如战场,脸皮是最轻便的铠甲。当年毛遂要是脸皮薄点,历史上就少了个"脱颖而出"的典故。从此刻开始,不妨学学《大明王朝1566》里海瑞的智慧:该争的位置理直气壮争,该表的决心光明正大表。毕竟,提拔名单上写的从来不是"最优秀的人",而是"最合适且最显眼的人"。(本篇完)




领导专用讲话稿
领导讲话稿不会写,关注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