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法文化之春系列专访
PART-4
桂湖美术馆 X 吉勒·卡隆基金会
Entretien avec la Fondation Gilles Caron
吉勒·卡隆基金会代表
巴什洛 & 卡隆
Bachelot & Caron
桂湖美术馆采访现场花絮
Q1:您能谈一谈在中国举办吉勒·卡隆摄影展《我要看见》这个展览吗?这个展览的重要性和目标是什么?
Marjolaine Caron: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让中国观众了解吉勒·卡隆在法国的具体身份。那个时代,他的工作已让他身处媒体中,这很重要。
Louis Bachelot:对于我们吉勒·卡隆基金会来说,中国尤其重要。而对于吉勒·卡隆本人来说,我认为这是难以想象的一个展览。因为中国有庞大的观众群体,吉勒·卡隆与亚洲有过某种连接:他最后在柬埔寨失踪,我们在缅甸也展出过吉勒·卡隆的作品。因此,基金会在这之前,就已经与亚洲产生了连接。这也是一种形象,一位记者走出去向世界展现出的形象。事实上,在展览中,我发现了重点。因为我刚和Marjolaine走了一圈,我真的有一种感觉,就是记者通过作品,去讲述一个时代,那个已被写入世界史的时代。那是去殖民化的时代,同时也是年轻人开放的时代。所有这些,都代表这西方世界的自由与变革。我认为中国知道在新旧两个时代之间,世界所经历的那些变化。看展览时,我本能地想到这些这种感觉指向了65-70年代,新旧世界之间发生强烈的碰撞,你能感觉到这两个世界。
Marjolaine Caron:是的,这是走向自由的关键时代,是产生自由的关键时代。猛的一下,世界就开放了。
Louis Bachelot:它是一个旧世界到现代世界的过渡。
Marjolaine Caron:在北爱冲突、美国黑豹党、法国五月风暴等事件中,猛的一下,世界释放出它发展和去殖民化的能量。造访香港,吉勒·卡隆是出于无奈,准确的说,吉勒·卡隆是1967年10月份来到香港,那时他在香港等去越南拍越战的签证。事实上,当我们看到那些记录时,那个年代的香港的现代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照片回来时,我想他等了15天或1个月。他在香港呆了很长时间才拿到签证。这个展览呈现他的这段香港记录,很有意义,现在看来它变得越发重要,它成了这个变动的世界的历史。
柬埔寨街头,1970年4月。© 吉勒·卡隆基金会 Gilles Caron Foundation
报刊亭前的儿童,香港,1967年10月© 吉勒·卡隆基金会 Gilles Caron Foundation
Q2: 为什么选择《我要看见》作为这次展览的标题?您能告诉我们更多关于吉勒·卡隆作为摄影师的愿望,比如他在写给母亲的信中表达的内容?
Louis Bachelot:他被征召为伞兵,派往阿尔及利亚在那里,他和母亲保持着不断的通信,在其中一封信中,他说:“我要看见”,在“我要看见”展览中,可以看到一位26岁年轻人所经历的故事。
加入伞兵部队的吉勒·卡隆,后排左起第三位(摘自《吉勒·卡隆图像集》)© 吉勒·卡隆基金会 Fondation Gilles Caron
Q3:您如何描述吉勒·卡隆在过去五年中作为摄影师的视觉表达的演变?
Marjolaine Caron:吉勒·卡隆是画家安德烈·德朗的儿子的朋友,因此这成为他接触和了解绘画非常重要的机会,使他对图像和图形的建构等很敏感。在成为摄影师之前他甚至想在阿尔及利亚战争和摄影事业之间做个选择。他犹豫不决,不确定自己想做什么。他也想和画家安德烈·德兰的儿子安德烈·德兰(André Derain)一起成立一个画廊他没有这样做,但这种设想一直留在他的脑海中。他带着一种思考出发,如何构建一个图像使其可见,易于理解,并用一个个真实的故事来做出回答。
展览现场
Q4: 您对此次在中国举办的吉勒·卡隆摄影回顾展有何想法? 您的感受如何?
Marjolaine Caron:我被展览中的作品质量、展示和策展人朱炯对作品展示质量的把控所打动。我希望它能被更多观众看到,我已经看到小孩子和学校一起来了,我觉得这很重要。我认为它应该被展示出来,我父亲的作品应该被展示出来。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正在展出:我要看见-吉勒·卡隆摄影回顾展
2024.04.27 - 2024.10.30
成人票¥59,学生票¥39
更多往期展览,请点击公众号底部栏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