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湖美术馆 展评 | 陈睿:世界的旁观者

文摘   2024-07-07 22:29   福建  


1970年,一位法国摄影师前往柬埔寨执行采访任务,不久后神秘失踪,至今无法确定他的结局。他叫吉勒.卡隆,那年他30岁,正值盛年,事业也处于令人艳羡的巅峰时期。他就这样从这个世界消失,留下妻子和两个年幼的女儿。所有对于他的期待都戛然而止,只有他拍摄的那些大部分是黑白的照片,穿越五十余年的漫长岁月,仍然能带给我们震撼和触动。


五月风暴期间大学里的学生,1968年5月。© 吉勒·卡隆基金会 Foundation Gilles Caron 


以色列“六日战争”,1967年6月© 吉勒·卡隆基金会 Fondation Gilles Caron



他几乎拍摄了那时所有的大事件,法国1968年的五月风暴,以色列的六日战争,让美国陷入泥潭的越战,爱尔兰的天主教徒和新教徒爆发的文化和宗教冲突,等等。有意思的是,你无法在这些照片中看到摄影师本人,也就是说,你看不到他在这些作品中的痕迹。他完美地把自己隐藏在一张张图像背后,用某种近乎第三人称的视角去观察这个世界。比起眼前这个危险又残酷的世界,他似乎更愿意用照片构筑一个世界,那个世界不一定更美好,但是一定经过了他的选择和创造。


尽管他的照片绝大部分都是纪实性作品,但我们还是能看到一个似乎有些害羞的灵魂躲在照相机后面,安静地做这个世界的旁观者,用克制的方式定格一个个也许看起来残酷的瞬间。他当然不是胆小鬼,他也会为了拍摄到一张完美的照片不惜靠近战争前线,完全不顾自身的安危。不过谁知道呢,或许冒险拍摄照片本身,就能让他的灵魂获得踏实和平静。


一名防爆警察正在追赶罗杰·夏雷蒂埃(Roger Charretier),巴黎科隆比耶老街(Vieux-Colombier),1968年5月6日晚© 吉勒·卡隆基金会 Fondation Gilles Caron



他曾经拍过一个在街道上追打学生的警察,那警察手里拿着长长的警棍,一脸能做出来的最为凶狠的表情。而那个学生吓坏了,拔腿就跑,两人你追我逃的瞬间被卡隆定格在胶卷上,在街边的长窗边还有人探头探脑地看热闹。我在想自己为什么会被这个瞬间吸引,这张照片到底有什么独特的魅力?我很快找到了答案,那就是那个警察看起来并不像是一个代表暴力机器的凶神恶煞,他的表现越是激烈和凶狠,他看起来越像是一个可笑又可悲的跳梁小丑,从这个角度说,他跟那个被他追赶的学生一样,都是在强权重压下身不由己的小人物。卡隆的镜头并没有简单地区分善恶,他让我们看到了两个活生生的人,也许凶狠,也许狼狈,但都是为了能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去。而生存本身,就是一个艰难和残酷的话题。


一名巴勒斯坦人在耶路撒冷被杀害,背景是橄榄山(Oliviers),1967年6月。© 吉勒·卡隆基金会 Foundation Gilles Caron


卡隆在以色列的橄榄山上把镜头对准了一具路边的尸体。我们看到了路边墙上的血迹,地上也是血迹,尸体的头部被衣服遮盖,远处是荒芜的风景。可是当你走近这张照片,仔细地观察上面的一切,你发现“尸体”两个字似乎无法跳进你的脑海。那或许是因为,卡隆用一种近乎冷酷无情的、抽离出照片拍摄当下瞬间的角度,重构了这个看起来触目惊心的场面。于是一切变得漠然和冰冷,你似乎忽然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性,一个活生生的生命消逝了,悲惨地死去了,但是那些把自己异化成了战争机器的人却无动于衷,仿佛杀人只是一项再普通不过的工作,而那具遗体就是不带任何人情味的结果。


展厅现场纪录片放映

桂湖美术馆展览现场


导演了关于卡隆的纪录片的奥特罗女士提到过,她猜测卡隆是发现了战争的问题,认识到无论出于什么目的的战争都是不对的,人类不应该这样互相对待,所以才奔赴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拍下这些震撼人心的照片。而这一切,都来源于他在阿尔及利亚参军时的经历。

他并不是一个适合当军人的人,比起跟长官讨论一挺轻机枪,他更愿意沉湎于阅读和写作。在写给母亲的家信里,他提到了战争带给他的不安、疲倦和厌恶,这让我想起了跟他参加了同一场战争的已故著名时装设计师伊夫.圣洛朗。圣洛朗在军队服役时遭受了残酷的精神和肉体虐待,因为精神崩溃被送进医院,后来他虽然恢复了正常的工作,但终身饱受抑郁和焦虑的困扰,也无法离开精神药物。圣洛朗敏感脆弱的灵魂从另一个角度上说,是一位创造美的大师身上最可贵的特质。

而卡隆呢?我看完了展览和关于他的纪录片,但除了家信中的只言片语,我没有办法得知他究竟在战争中遭遇了什么,他是否因此有了心理阴影。我能肯定的只有一点,那就是他并没有被对战场的恐惧打倒,他仍然在战火纷飞中捕捉着他心目中最富冲击力的决定性瞬间,能让一个人冒着失去生命的危险也要去做的事情,应该只能是因为热爱吧。

展厅现场空镜

他的那些照片,尽管带着某种抽象和克制,但他却并不是一个不需要激情就能拍照的人。他在柬埔寨给妻子写信,提到他根本没有拍照的欲望。是的,他不是一个满足于靠作品挣钱的职业摄影师,他也许更愿意把自己当做一个略带感性的艺术家,一个用灵感和热情记录世间百态的人。


展厅现场空镜

他也拍摄过名流和明星,比如凯瑟琳.德纳芙、索菲亚.罗兰和阿兰.德龙。不同于其他摄影师对明星的理解和诠释,卡隆在拍摄明星的时候既捕捉到了他们作为普通人平凡生动的一面,又恰如其分地展现了他们作为明星散发出来的光辉和魅力。普通人的亲切感和名人的光环,这两者很难在一张摄影作品中同时看到。可是卡隆的作品让你发现,这两者不仅可以并存,还可能调和得十分平衡与恰当。

卡隆最后是厌倦了作为摄影师的工作和冒险了吗?我们无从知晓。但是我想,从他拍摄的那些照片里,我们能看到他在静静地审视这个世界,那些容易忽略的细节,那些悲伤中的淡淡暖意,那些平凡的人们在战争和饥荒中表现出的无奈和脆弱。他或许就像舞会上穿着整齐的“壁花”,静静看着一对对衣香鬓影从眼前掠过,他在这个纷扰繁杂的世界面前,更愿意做一个细致冷静的观察者。我们不知道他是否始终能从这样的角色中获得内心的安宁,但我们显然能知道,有许多次,当他按下快门的一刹那,快乐的闪电击中了他。


吉勒·卡隆生平墙展览现场

桂湖美术馆展厅现场


卡隆在柬埔寨失踪前,似乎预感到了什么,他在信中反复强调,自己多么后悔接受这次任务,因为时差和压力失眠,天气闷热,胃口不好,而他真正在乎的只是能早日回到妻子和女儿身边。当纪录片导演奥特罗女士用沉静的语调读出这些话的时候,一种隐约的伤感笼罩了我。他在观察这个世界中获得了快乐和成功,但世界却猝不及防地抹去了他,只留下那些照片,还有亲朋故旧心里的回忆。他消失的那片土地,今天仍然是一片热带地区的郁郁葱葱,人们继续生活下去,在那些似曾相识的风景里,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


可是当我们回顾吉勒.卡隆亲历的那段历史,永远绕不开他拍摄的那些经典照片。作为一名出色的“旁观者”,他用自己的镜头定格了时代,也把独属于他的痕迹,留在了寂静的岁月深处。

1970年4月5日,吉勒·卡隆最后一张照片。那时他正在横渡湄公河的快艇上。吉勒·卡隆、居伊·汉诺托(Guy Hannoteaux)和米歇尔·维索特(Michel Visot)下了渡轮后,驾车沿着连接金边和西贡的一号公路驶去,之后便离奇失踪。当他们的汽车被发现时,车上没有任何子弹和争斗的痕迹 © 吉勒·卡隆基金会 Foundation Gilles Caron 




文/陈睿



 作者 


陈 睿



1986年生人,一个杂学旁收的闲人,爱文学,爱时尚,爱追剧,爱一切精致华美的事物。平时喜欢收集关于美的一切,也希望能把自己对美的感受分享出去,让更多的人得到美的滋养和熏陶。认为生命值得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一个热爱生活的享乐主义者。






我要看见-吉勒·卡隆摄影回顾展 

成人票¥59,学生票39元


点此抢购








正在展出:







馆内 | 桂湖美术馆一楼+二楼展区

「我要看见」吉勒·卡隆摄影回顾展

展期:2024.04.27 - 2024.07.30


馆外 | 海峡文化艺术中心·茉莉艺术空间
福州·尼奥尔国际青年摄影展
展期:2024.04.27 - 2024.07.30


馆外 | 烟台山·源里 | 烟台山艺术峡谷
《触碰大地》马克·德奈耶尔摄影作品展
展期:2024.04.27 - 2024.07.30




 最新文章